主题词:文化产业

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

2008-10-10 中国文化投资网
 

    我国有2000多个县和县级市,县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0%,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县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振兴地方经济、实现文化强国战略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时,其焦点大都集中在如何破解县域文化资源丰富与产业化发展瓶颈之间的矛盾上。然而,随着文化产业阶段性的发展变化,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事实:一方面,县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正逐渐突破原有体制的障碍,紧随农村改革的推进并通过其独特的优势,成为文化产业下一轮增长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另一方面,对县域文化产业的研究和关注,仍存在许多盲点。

    在对比中小城镇与发达城市的文化产业时,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蕴含着巨大生机的区域就像是分布在创意地图上的珠子,只要用文化创意的文脉加以串联,它们就足以绽放出让人惊叹的魅力。在文化产业的发展史上,这样的例子可以信手拈来:凤凰、平遥、阳朔……这些古朴悠久的县城,以迷人的风光、历史和文化,证明了经济并不十分发达的地方在文化产业上也可以演奏第一把小提琴。

    其实,发展县域文化产业并非偶然。时代的步伐早已使经济的发展从中心城市向县域扩张,并不断催生着新的生产方式和发展范式。

    与中心城市的联动发展,正在成为县域城市发展经济的一个突破口。应该说,与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联动,是县域文化产业在拓展发展空间上,将自身置于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和发展空间上进行的战略考量。

    在当今中国,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关键是农民,重点是农村,基础是农业。而统筹城乡发展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改革城乡二元体制,这是中国下一轮改革发展的重点。基于这样一种机缘,平泉在发展文化产业时,优先选择了文化惠民。

    其实,以文化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拉动就业的范本并不少见,《印象·刘三姐》就是一个典型。当地通过《印象·刘三姐》拉动了周边旅游、餐饮、宾馆、房地产和运输等产业,尤其是拉动了农民的就业。而阳朔旅游产业的发展,又反过来给《印象·刘三姐》带来了客源。

    在县域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如何利用县域资源,使各种要素有效地融入文化创新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县域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都得益于文化产业整体发展氛围的不断优化、发展形势的不断向前.

    随着中国改革逐渐步入深水区,资本投资方式的丰富,产业集群化发展以及园区模式逐渐成为文化产业的主要发展路径,区域联动机制越来越显著,产业发展走向成熟,在这个关键阶段,探索一种县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将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