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乃文化产业的基石
日前湖南省政协副主席魏文彬在《湖南日报》撰文《没有文化,世界不堪设想》纵论文化产业,称“这个世界有两种基本产品,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有两种基本消费,物质消费和文化消费。物质产品养血养肉养身,文化产品养知养情养性;物质生产诉诸于科学、表现为‘求同’、追求统一的标准;精神产品诉诸于文化、表现为‘存异’、追求百花齐放。”阅之深以为然。
要而言之,即在文化之本质,在于“人化”;而人是个性各具,精神需求呈多元化的。则与之相对应的,文化产品之供给,文化产业之打造,其着眼点亦当在个性化、类型化(典型化)。魏文彬先生举出“米老鼠就是由迪斯尼先生在公共汽车上构思的,米老鼠跑遍全世界,拖来了一个富可敌国的迪斯尼集团。英国女作家罗琳创作的《哈利波特》系列魔幻小说,总销量达到一亿册,成为有史以来最畅销的出版物”的经典案例,以为佐证;并提纲挈领指出:“文化产业本质属于创意产业,文化产品的核心软件不在仓库里,而在大脑里,它是人类心智的反映。”所重亦不外个性、创新而已。
然而,创意,又从何而来?
在我以为,创意,并不是凭空从天上掉下来的!第一点,即在植根传统。俗语有道是:“厚积而薄发”,诗人陈敬容在《力的前奏》里则写道:“歌者蓄满了声音,在一瞬的震颤中凝神//舞者为一个姿势,拼聚了一生的呼吸”;“旁采泰西”,固然不失为一途径,然而比较而言,植根传统,以吾国五千年悠久文明,则更具资源优势。究其根本,即在于如费孝通先生所言:文化是“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护着的社会共同经验”,是“累积”的。以此考量,即以近世湖湘文化而言,具有“名牌效应”的“无形资产”即实可谓多矣!大儒即有一代文宗曾国藩、陈宝箴父子、“清末四公子”之二的谭嗣同、徐仁铸,以及叶德辉、杨树达等;即如笔者所游居的湘西小县城凤凰,即曾走出熊希龄、沈从文、黄永玉等诸多文化名流……然而,听涛山上,从文墓犹显落寞;数月前浏阳一访胡耀邦故居,室内书法亦乏装裱;可见“身在‘富’中‘尚欠’知‘富’”,资源虽富,犹待开掘和利用。
以上所言,只在就材料之占有,然而“推陈”,还在“出新”,则究竟还端赖自由创造之精神;而又如何保障之?则第二点,即在要有一个自由、开放的外部环境,正如鲁迅先生在《未有天才之前》中所说:“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魏文彬先生中西对比,指出:“为什么我们(文化产业)不如别人?表面看,是我们技不如人、内容不如人;深究下去,发现是我们的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不高;说到底,体制不顺不畅,是束缚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症结。我们面临的是体制性障碍、行政性切割两大顽症所纠结出来的一个死结。不解开,文化产业的核心资源就永远滞留在行政事业单位,进入不了市场,我们就做不大”,又可谓一语中的!而何以至此?据说因“有个深层次的问题:怕搞到市场去了不安全。”其实,这未免是在杞人忧天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而劣汰,本属自然规律!以史为鉴,正因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有了春秋战国我国史上第一次文化大繁荣,以至璀璨成果,后人得受用至今;汉时佛教文化传入,是为第一次与外来文化发生接触,而后儒、释、道三家融会,则又结出了宋明理学之果!而今,即为第二次与外来文化发生大的接触、碰撞(主要系启动自1840年左近的现代化进程),“欧风美雨”固然“吹打不歇”,但是亦应自信:以吾国文化五千年之源远流长,自当能站稳自己的位置,从容发出自己的声音!
魏文彬先生指出:文化产业“是市场性的,它要遵循物质产品的一般生产规律,讲市场、讲竞争、讲效益,讲优胜劣汰,它的业态和生态是靠市场调节、靠社会化大生产”,亦即受制于供需,着眼于供需。那么,文化产品是如何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呢?又或说:消费者又是如何进行文化消费的呢?打个比方,譬如厨师烹调出一条鱼,则无非是吃,又或不吃,相对而言,是偏于单向度、静态化、被动式的;而若是文化产品呢?则又不然:互动性强!譬如以卞之琳先生的名诗《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为例,卞先生是自有“解释”,而读者则亦众说纷纭,解读各有。亦即,作为文化产品的《断章》的最终消费完成,不仅浸透了平等、互动基础上的作者(生产供应方)的自由创造,亦浸透了平等、互动基础上的读者(消费方)的自由创造。魏文彬先生说:“市场需要培养引导,欣赏习惯、水平也需要培养引导。美国的NBA,最早靠在球场上送面包来吸引观众,现在是一票千金难求。”其意亦即在此。是以,高明的文化产品生产供应方,并不在于被动的去满足、去迎合消费者的文化需求,而更在于积极的去于平等、互动中挖掘、激发对方潜在的文化需求,培养、开发其文化需求。文化产业的经济增长点,即附着在供、需双放的平等互动中;所以第三点,亦即:创意蕴涵、依托于自由创造的平等、互动!即如湖南卫视“超级女生”的成功,即是一个典例——作为文化符号的李宇春,其成功不仅得自自身的歌声,而更得自“粉丝”们的短信投票!
魏文彬先生称:“统计表明,中国国内市场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供给有70%的缺口,中国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不到4%。如此大的市场缺口,如此小的市场份额,在国内市场何以立足,在国际市场更加无法入局。”既指出了当前文化产业所存在的不足,而同时亦更明示了机遇之所在!文化产业重创意;红日一轮待喷薄!
- ·2016-2020年中国文化产业热点区域投资机会深度调研报告
- ·2016-2020年中国文化产业商业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数字内容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浙江省文化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浙江省文化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食品电商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老年旅游市场深度调研及开发战略研究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大数据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上下卷)
- ·2014-2018年中国团购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网络小说写手成热门行业 大部分人...
- ·互联网金融多事之秋:P2P风险显像...
- ·中国动漫IP崛起 上海国际品牌授权...
- ·微信转账新规:超2万支付手续费 ...
- ·全球社交博彩游戏市场收入规模已...
- ·峰瑞资本林中华:家政服务遇冷 跳...
- ·熟人营销模式受争议 借贷宝CEO 回...
- ·预计2020年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
- ·互联网行业深度调整浪潮汹涌 细分...
- ·韩长安的能源情结
- ·王晓春和百年老店同济堂
- ·刘学景:肉鸡大王的铜业大亨梦
- ·孙广信缔造“广汇神话”
- ·陈学利:开创医疗器械新时代
- ·张兰:要做餐饮业LV
- ·资本“猎人”张宏伟
- ·薛靛民和他的阳光焦化集团
- ·高纪凡:太阳能建筑先行者
- ·方金的飞毛腿“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