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未成年犯 不良书刊

93%以上未成年犯浏览过不良书刊

2008-12-02 中国文化投资网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项调查表明:一些出版物宣扬“及时行乐、争豪斗富”对青少年有负面影响

    “现在青少年的阅读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书太多了,二是书太杂了!”近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蒋建国在文化环境保护工程征求意见座谈会上说,“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需要国家来整顿、治理、引导,但同时离不开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目前,我国图书报刊、音像、电子、网络等多种形式的出版物五光十色,极大丰富了青少年的文化生活,但是也存在着问题,青少年的阅读环境亟待改善。

     “淫秽色情或带‘性’的出版物,引发青少年性早熟、性开放乃至性犯罪。暴力文化的不断侵蚀,引发青少年对所谓‘暴力美学’的崇拜和模仿,最终导致暴力犯罪。”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李启民说。

    据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在四川、重庆等地未成年犯管教所调查,93%以上的未成年犯阅读、浏览过宣扬凶杀暴力、淫秽色情等方面内容的书报刊、录像带、碟片、网页等不良出版物。攻击型、暴力型犯罪分子占全部在押犯的85%。这些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大多有预谋,一些在报刊影视上学到的反侦查手段也被不断使用,使得未成年犯罪具有明显的成人化、智能化特征。

    “一些书刊杂志,大肆宣扬物质消费主义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宣扬极端个人主义、及时行乐、争豪斗富的人生观,使青少年很难正确对待世界。”李启民对此痛心疾首。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有关调研显示,青少年出版物出现问题,主要有几方面原因。

    一些出版物过于强调“教化”功能,忽视未成年人承认课业竞争压力之余寻求轻松、趣味和新奇的阅读心理。有小学生把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改编成“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烤鸭挂前边。口水流下三千尺,摸摸口袋没有钱。”老师、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都在批评学生。“其实这种表达方法恰恰体现青少年的可爱和创造性。现在不少青少年读物实际上都非常成人化,促使一些青少年远离这些读物。”李启民说。

    现在出版物的发行和管理,文化、出版、广电、新闻办、教育、公安、工商等多种部门参与其中。但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容易产生“有利益就上,没利益就推”的扯皮现象。而且,政府管理和市场对接存在错位,一些出版社、报纸刊物,只要凭着刊号、书号,就能生存,市场化程度实际很低。

    一些人绞尽脑汁到青少年身上寻求利益。他们揣摩青少年的心理,用一些不良出版物蒙骗、欺诈、引诱青少年,完全不顾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个别学校、老师以及社会有关方面甚至为这些不良出版物充当非常不光彩的角色,推荐、推销不良出版物。

    成年人缺少对青少年良好阅读习惯的引导和示范。现在许多成年人读书很少,读有品位的书更少。我国现有城镇居民精神文化消费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例达13%,农村则更低,仅占11.06%。精神文化消费占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偏低。我国人均购买书报杂志的消费支出占居民总消费性支出的比例一直呈下降趋势。成年人没文化,青少年怎么会有一个好的阅读习惯和环境?

    据新闻出版总署反非法和违禁出版物司司长李宝中介绍,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文化环境,引导未成年人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抵制不良信息的侵扰,全国“扫黄打非”办和新闻出版总署先后实施了“为了明天”工程和“文化环保工程”。

    同时,新闻出版总署精心策划、出版和推荐了一批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强的优秀出版物,仅今年面向青少年的出版选题就达2.4万余种。还从政策层面向少儿读物出版倾斜,鼓励出版社创作、出版能够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精品出版物,目前面向未成年人出版的期刊共146种。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