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银行

商业银行净利润难实现正增长

2008-12-22 中国文化投资网
 

  ——2009年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展望

 

  进入2009年,商业银行所面临的负面因素进一步增多、加大,同时2008年的高基数也会对利润增幅产生较大的限制作用,总体经营效益增速将快速回落。具体来看,2008年净利润增长由多重因素共同推动的状况在2009年将出现改变。随着所得税调整因素的基本消除,生息资产规模和中间业务增长成为2009年商业银行保持净利润增长的关键动力,而利差的减小和资产质量的变化则将对盈利形成显著挑战。根据我们的增长模型测算,在乐观、谨慎乐观和保守等三种情景下,商业银行2009年净利润都很难实现正增长。

 

  在三种情况下,贷款增长都将保持14%-16%的增速,同时中间业务收入也不会出现负增长,但利差和信贷成本变动则有较大的差异。总体来说,2009年商业银行净利润虽然会有所下滑,但整体幅度不大,预计幅度在5%以内。另外,如果营业税率出现一定幅度的下调,则盈利增长可能为正。

 

  一、生息资产扩张仍将成为银行利润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因素

 

  生息资产增长的基本假设是: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企业盈利增速下降、借款意愿降低,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影响储蓄存款增长,商业银行资产增长也将出现减速。但2009年GDP增速仍将保持8%以上的水平,同时中央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出也会对信贷增长产生显著的拉动作用。综合各项因素,银行业资产增速不会出现十分明显的下降。生息资产增长对2009年利润增长仍将是最主要的推动因素。以下重点分析2009年银行贷款增长的变化趋势。

 

  1、经济下行对银行贷款增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从国际经验来看,贷款增长与GDP增长基本保持同步。以美国为例,1981年至2007年的27年间,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贷款增速也相对较高,反之则贷款增长也会出现减速。

 

  从我国1992年到2007年的变化情况来看,由于企业直接融资比例较低,更依赖银行信贷资金支持,同时与美国相比计划调控政策的影响力更强,因此贷款对于经济波动的反应更强,但一般会存在1年左右的滞后。90年代初期经济增长始终保持高速,这一阶段贷款乘数(贷款增量/GDP)也不断提高,当1995年经济开始出现减速后,贷款乘数1996年才开始回落,且回落幅度远大于经济放缓的速度。

 

  2、政策导向转变和贷款刚性需求会推动贷款增长

 

  我国政府11月初宣布,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12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九项措施。12月10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发挥货币政策反周期调节和保障流动性供给的重要作用,促进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未来两年内拉动内需的4万亿元投资计划出台后,2009年GDP增速可能保持在8%左右,经济下行因素对商业银行贷款增长的影响也会部分消除。

 

  一是为保证经济的稳健增长,货币、金融政策适度放松。近期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央行也明确表示将及时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信贷规模限制的政策也明确取消。对于中小银行来说,流动性压力将有所减轻,资产配置更具有灵活性。而对于大型银行来说,贷款供给能力不足的状况也将得到有效的缓解。此外,12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又出台了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九项政策措施,也有利于为保障银行贷款增长、特别是中小企业信贷的增长创造一系列条件。

 

  二是社会资金需求仍将较为稳定。在GDP保持较快增幅并配合积极财政政策推动的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和企业的资金需求即使略有下降,也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2008年四季度起,一系列大型基础设施投入计划开始启动,在民生、基建、灾后重建等领域的财政投入将进一步扩大,贷款需求也会随之增长。

 

  三是部分“体外”的资金需求将得到银行的更多支持。2008年上半年,大量中小企业由于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大量借助私人借贷市场融资。而从2008年三季度开始,在有关部门的积极引导下,商业银行加大了对“三农”和中小企业贷款需求的支持力度。金融国九条指出,要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发展、建立农村信贷担保机制等,这将促进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和涉农贷款的稳步增加。

 

  我们认为,此次拉动内需政策对贷款增长的拉动作用将超过1998年,这一是因为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后的五年内,我国一共投入约3万亿元拉动经济发展,而此次财政刺激计划两年内就投入4万亿元,实际还可能略高些,力度明显较大;二是1998年政府投资领域主要是基础设施,而本次扩大财政支出领域除了基础设施投资外,还包括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范围更广;三是当时四大国有银行实际不良贷款率高达40%左右,严重制约了其放贷能力。而经过股份制改革,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实力、资产质量和抗风险能力都有了大幅度提高,放贷能力和意愿明显增强。

 

  我们估算,在4万亿投资中,新增投资的比例约为50%,其中2009年中央新增投资约2500亿元,中央总投资约为10000亿元,比今年增长30%。而中央投资对整个社会总投资的拉动乘数约为20。因此,在积极财政政策的带动下,明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16%左右,绝对额在20万亿左右。同时,在此次拉动内需政策的出台、信贷规模限制取消后,明年银行贷款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各项资金来源的比重将回升到20%左右的水平,所以20万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将需要4万亿元左右的新增贷款,再合理预计明年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占银行总新增贷款的比例为80%左右,则2009年银行人民币贷款增幅将达到16%左右,增量将达到4.8-5万亿元。

 

  二、利率政策变化主导净利差收窄,成为盈利增长最大挑战

 

  净利差变动的基本假设是:由于利差收入仍然是国内商业银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因此利差的变动情况是关系到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最关键因素。近两年来,随着存贷款利率的多次结构性提高和贷款供求矛盾的日益突出,商业银行净利差水平持续提升,推动盈利能力的增长。然而2009年在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下,这一状况将出现根本性改变,净利差将出现收窄的趋势,预计与2008年相比下降约40-45个基点,对利润增长也将产生较大的负面效果。

 

  1、进入降息周期,银行业利差有进一步收窄的趋势

 

  随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加大,世界经济增长减速趋势已经形成,而此过程中我国经济也必然会有所放缓,持续降息则会成为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在经济放缓和降息周期中,商业银行利差水平也将逐步收窄。

 

  一是存贷利差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联动关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当经济发展速度减缓时(1992年-1998年),为了刺激经济的发展,银行业的利差水平也有所降低。从90年代后期银行业市场化改革以来(1999年-2008年),我国经济发展较为平稳,商业银行息差水平快速提升并基本保持稳定。而2009年起银行业将再次面临息差下降的考验,预计全年仍有2-3次的降息空间(54-81个基点),贷款利率降幅稍大于存款,假设各次降息在2009年内平均分布,预计会降低商业银行当年息差水平10-15个基点。

 

  二是利率政策取向的改变加速了利差收窄的速度。由于相对其他行业,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仍较强,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宏观调控部门将通过价格手段转移银行业的部分利润,以削弱实体经济所受到的冲击。从最近几次的利率调整来看,相对保护银行利益的政策模式已经有所改变,贷款利率的降幅较大,缓解了企业的资金成本压力,有利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按揭贷款利率下限的降低,使这一中长期贷款业务可能出现存贷款利率倒挂的现象。今后一段时间,此类调整措施仍有继续推出的可能,从而直接导致商业银行的利差水平继续降低。

 

  三是利率调整的滞后影响将在2009年进一步显现。近两年来,央行持续结构性升息,始终对商业银行扩大利差有较强的支持作用,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利率年初集中调升的操作模式也快速提高了当年的利差水平。而从2009年起,这种效应将被贷款利率年初集中调降所产生的负面作用所取代,综合08年以来四次降息的滞后效应,09年商业银行息差将会由此收窄30个基点。

 

  四是推升净利差上升的正面因素作用有限。部分货币政策放松的政策也会对商业银行净息差产生正面推动作用,如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就可以提高银行配置高收益资产的能力,增加利息收入规模,扩大息差水平。经测算,存款准备金每降低1个百分点,会推高净利差3个基点,然而这种正面效应的影响有限,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净息差整体下滑的趋势。

 

  2、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变化将扩大降息对利差的负面效应

 

  存款结构对利差的影响则主要源自于活期存款比重的变化。活期存款的利率相对较低,在利率调整的过程中,活期存款利率的调整幅度和频率一般较低。在上一个升息周期的8次调整中,活期存款利率仅调整两次,不但每次仅调整9个基点大大低于一年期利率27个基点的幅度,而且还有一次调降使整个升息周期中活期存款利率没有变化。这一因素对2006-2008年商业银行利差不断扩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降息的过程中这一效应将起到完全相反的作用:由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利率下降幅度较小,即使其他对应期限的存贷款利率同步调整,也会降低净息差。假设一次降息27个基点,而活期存款利率不变,以目前的存款结构会使净息差缩小10个基点左右。2008年11月26日,央行将活期存款利率调低了36个基点,但仍大大低于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108个基点的降幅。同时,2009年再次降息时,进一步降低活期存款利率、部分缓解银行所受负面影响的空间也进一步缩小。而在降息周期中,由于对继续降息的心理预期会逐渐加大,客户更倾向于持有期限相对较长的存款产品,存款将呈现出定期化的特点,从而推高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

 

  三、资产质量有下行风险,信贷成本将会有所上升

 

  信贷成本的基本假设是:2009年,银行业在资产质量方面将承受一定压力,信贷成本将从低位回升,我们预计09年银行业不良资产会增加0.5%左右,推动信贷成本提升30-40%。但考虑到目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普遍高于100%,对于新增不良资产所产生的拨备需求有较强的缓冲效果,总体来说资产质量的变动对盈利的负面作用相对有限,信贷成本提高的趋势会受到一定遏制。

 

  信贷成本的变动与经济走势有密切的联系,从美国的实际情况来看,银行业拨备支出和贷款增长一样有明显的亲周期性,只是滞后期更长。将拨备支出在总收入中的占比数据向前平移三年后发现,其走势与当前GDP变化完全相同(虚线部分),显示出在经济下行的初期,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并不会出现严重恶化的趋势,但经济增长速度可以作为判断资产质量的重要先行指标。

 

   由于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银行资产质量受剥离和注资的影响较大,同时完善的贷款拨备制度建立时间较短,其变动情况与经济状况有一定差异。但总体而言,经济减速必将导致企业盈利的下降和偿债能力的降低。虽然受多方因素的影响,银行资产质量变化与经济增长回落相比会有一个滞后期,不会在近期发生显著的恶化,但是这仍将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和盈利能力构成一定的挑战。

 

  在短期内,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所面临的最大的不确定性在于房地产价格的走势。我国银行与房地产直接相关的个人住房按揭和开发商贷款占比达到17%以上,如果计算以房地产作为抵押物的贷款,则在总贷款中的比重将达到65%以上。考虑到房地产抵押折扣率一般在30%以上,贷款安全性有较高的保障,但一旦房地产价格出现进一步下跌,将可能引发一定的风险(需要指出的是,虽然2008年三季度末以来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房地产“救市”措施,但短期内并不能显著改变房地产价格的走势)。

 

  目前,多数商业银行已经注意到了资产质量可能出现的变化,出于增加风险抵抗能力的考虑,从2008年二季度起,当季拨备支出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就开始有所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对2009年的利润增长起到了平滑的作用,削弱了资产质量变动对银行的冲击。

 

  四、中间业务和费用成本对利润增长的影响相对有限

 

  与上述三个因素相比,2009年中间业务的增长和成本税费的压缩,对银行业务转型的战略意义仍然重大,但对行业整体盈利情况的影响则相对有限。

 

  1、中间业务增长面临减速压力

 

  2009年中间业务增长的基本假设是:近年来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持续超快速发展,在业务收入中的占比有了显著的提高,对利润增长的贡献度也逐步提高。但和其他因素一样,中间业务增长在2008年也达到了高峰,预计2009年业务增幅将缩小到5%-10%的水平,对净利润的贡献度低于2008年。

 

  一是资本市场相关业务将出现恢复性的增长。首先,随着大规模调整周期的结束,2009年资本市场走势将渐趋平稳,可能会有一些波段性、恢复性的上涨,基金托管和代销业务发展态势将好于2008年;其次,随着存款利率的持续走低,部分追求较高收益的投资者会继续加大对资本市场的投入,带动相关业务的发展。

 

  二是传统业务维持稳定的增速。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中银行卡和支付结算等传统业务仍居于主导地位,而这些业务受到经济周期变动的影响相对较小。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社会资金流动规模扩大所产生的结算需求也会同时增加,作为结算的主要中介,商业银行必然从中得益。同时,我国用卡环境的改善、消费习惯的改变和信用卡发卡量的进一步增加都将推动银行卡相关收入增速进一步加快。但是,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总体收费环境进一步改善的余地不大,将对相关的中间业务收入增长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三是新兴业务增长局面有所变化。首先,随着贷款总量控制政策的放松和净利差的缩小,商业银行将大量信贷资产整合为信托理财产品的动力将快速减弱,2008年对中小银行中间业务增长贡献最大的理财产品代理收入增速将有所放缓。其次,此次拉动内需的过程中,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券等直接融资的规模将显著扩大,从而相应带动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类中间业务收入的快速增加。最后,由于银行业综合经营步伐进一步加快,银行对综合经营平台的整合力度也逐渐加大,更多证券、租赁和银行保险等依托综合经营平台的新兴业务品种则会出现快速的增长。

  2、成本支出状况进一步改善的余地有限

 

  成本和税费变化的基本假设是:2008年商业银行盈利增长加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成本和税费支出的减少,而2009年商业银行税费支出将和收入保持同步增长,与2008年相比这个因素的影响将趋于中性。

 

  一是成本收入比下行空间不大。一方面,商业银行营业收入仍将实现一定幅度的增长,对固定成本具有摊薄作用,但由于收入增长的放缓,摊薄效应有所减弱。另一方面,信用卡和财富管理等业务仍处于市场扩张和产品导入期,要实现规模的扩张必然需要较大规模的成本投入。总体而言,商业银行2009年要实现成本收入比持续大幅改善的难度较大。

 

  二是系统改造成本可能增加。近年来商业银行各项改革和系统升级措施的成本压缩效应已经得到了充分释放,随着新巴塞尔协议实施期的临近和由国际金融问题所引发的监管要求提升,银行业将会面临新一轮的系统改造和升级投入。同时,由于银行所面临的信用违约风险逐步加大,必须进一步强化信息系统的建设,完善风险的筛选和识别功能。

 

  三是税制改革的推动因素消除。2008年税制改革对净利润增长的贡献较大,但税率的调整对净利润的推动是一次性的,2009年税收因素对盈利的增量贡献作用将会消除。此外,如果2009年我国实施存款保险制度,也会使商业银行增加一定的存款保险费用支出。

 

  当然,在所得税改革之后,我国商业银行总体税负水平仍大幅高于国际同业。因此,在银行经营面临多重压力的情况下,不排除继续降低银行营业税的可能。据测算,营业税率每下调1%,会对利润产生2%左右的拉动作用。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