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广播影视

我国广播影视产业发展模式变化

2008-06-02 中国文化投资网
 

  和西方国家比较,我国广播影视产业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要通过发展模式的转变,将我国文化积淀与文化资源不断转化为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文化产品,转化为富有商业价值的文化精品,把文化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提高广播影视产业竞争实力,使我们的民族由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过渡。

 

  一、当前我国广播影视产业发展模式的突出特征

 

  1.外部传导性和学习型的特征

 

  发达国家的广播影视产业的发展有着相对成熟的市场经济基础,经历了近百年的渐进历史。而我国现代社会的转型属于外发型,是外部剌激引发或外部力量直接促成的传导性的社会变迁。我国现代社会经济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广播影视不可能经历西方国家的历史发展过程,完全是由外部植入而催生的。

 

  体现在广播影视产业发展上,则是一种“变法”式或者说“政府推进型”的广播影视产业化过程。西方社会的产业化过程则是一种“自发式”的,是经过几百年的逐渐积累与演变的渐进过程,中国要在短期内实现这一过程,移植西方的理论成果和立法模型可能是一种成本支付更少的途径。但是当这一思路演变成一种高昂的热情时,所导致的是对西方的“偶像化”或“神化”,“现代化”被偷换为“西方化”,企图通过“移植”和“西化”,来“多、快、好、省”地实现广播影视产业化。

 

  2.赶超型的特征

 

  广播影视产业赶超型发展是指由政府高度动员有限的资源,大力扶持广播,以达到提高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目的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赶超型也就是后发型。政府的保护是赶超型产业赖以存在的基础,经济政策上表现积极的财税政策下的优先发展战略,经济体系较为封闭。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几乎所有通过赶超发展起来的国家都在赶超过程中对本国新兴产业实施了严格的保护,包括美国、日本,以及后来的韩国。

 

  广播影视产业这种快速的发展,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辩证法。马克思和列宁都说过,历史既有“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快速发展时期,也有“二十年等于一天”的龟行发展时期。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是在历史的某一阶段,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取得成功。

 

  3.相对片面地突出经济发展目标的单一性特征

 

  由赶超型所决定的,这种模式视经济增长值为最重要的目标,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由于迷信和过度追求经济数字的增长,在这种模式的指导思想下,一些广播电视机构以收视率为节目的最高标准,建立起收视率节目淘汰制。有的为追求经济效益而放弃社会责任,制作播出低俗化的广播电视节目。

 

  4.国家强干预特征

 

  在传媒产业化的进程中,按照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我国政府部门必须进一步转换职能,重新界定政府的职能范围,从根本上改变国家包办一切事业的状况。但是,由于广播影视产业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品是精神文化产品,涉及国家文化安全战略利益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因此,文化产品的经济运行不可能完全市场化,还必须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整体协调职能。

 

  初级阶段的广播影视产业总体来说,是自然垄断行业。传媒自然垄断属性的形成,既有政府原因(特许授权),也有经济原因(规模经济)和技术原因(资源稀缺)。传媒的自然垄断属性,表现在广电传媒上,即广电媒体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存在着资源的稀缺性(比如频道、频率)和明显的规模经济效益,形成垄断和极少数企业控制的概率非常高。中央提出,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包括自然垄断和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广播影视产业属于这样的行业,中国的国有经济就要对其保持控制力。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