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文博会 文化产业

文博会:文化产业快速发展重推力

2008-06-06 中国文化投资网
 

  由文化部、商务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历时4天的第四届中国(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日前落下帷幕。本届文博会以超过历届的1687家机构和企业参展、观众268.79万、境外专业观众5.36万、合同总成交额702.32亿元、销售金额30.38亿元、拍卖金额0.08亿元的丰硕成果,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在政府产业政策的积极引导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力推动下,我国文化产业由探索、起步、培育发展的初级阶段,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文化展会,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引擎作用。据不完全统计,自2004年以来,我国所举办的几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博览会,已先后举办了10届,累计参展企业10180多家,现场交易36.88亿元,签订合同和意向合同金额2500多亿元。但是,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文博会还处于探索起步的初级阶段,与其他历史悠久、相对成熟的行业博览会相比,文化产业博览会还存在市场机制不完善、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今后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逐步地加以提高。

 

  要加强宏观调控,构建合理有效的文博会格局。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初期,政府部门出面适当引导一下,扶持几个会展平台是可以的。但从长远看,文博会归根到底是市场的产物,必须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从2005年开始,文化部与相关部门积极协调,对文博会的总量加以控制,统筹规划文博会结构布局。今后,各级政府要善于借他人的“戏台”唱自己的“戏”,主动协调组织本地的文化企业参加现有的展会,大力推介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投融资项目,而不必花费更多的人力、财力举办新的展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要调整政府定位,提高文博会的市场化运作水平。在我国,由于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一直是会展业的主要模式。深圳文博会市场化运作的经验值得其他博览会借鉴。办文博会固然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但政府绝不能大包大揽。政府越俎代庖,或过于依赖政府,不仅不利于文博会做大做强,相反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文博会的健康发展。只有牢牢地植根于市场经济这片丰沃土壤,文博会才能够根深叶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长为富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品牌文化展会。

 

  要壮大市场主体,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会展企业。我国文化会展业刚刚起步,会展企业普遍小、弱、散,成为制约会展业发展的因素之一。因此,加快培育文化会展企业,扶持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会展企业,是保证文博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政府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和政企分开的原则,在发展战略、规划布局、政策法规等方面多做工作,为文博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文化会展企业的成长搞好服务,让文化会展企业真正成为文博会的主角。同时,要鼓励有条件的文化会展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加盟等方式,壮大自身实力,提高专业化、规模化、规范化和国际化办展水平,不断增强我国文化会展业的整体实力。

 

  要抓住关键环节,切实提高文博会的质量和效益。文博会是否成功,最终要由文化产品的交易额与产业项目的签约量来决定。办好文博会必须从招商招展抓起,把全国拥有优秀民族文化产品的品牌企业广泛吸引进来,把各地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和市场优势的投融资项目尽可能多地招到展会上来。既要不断提高参展商的质量和专业观众的比重,积极促进参展商与采购商、投资商的有效对接,努力扩大交易量,增强文博会的实际效果,又要善于总结经验,注意积累,探索与建立文博会绩效评估体系,力争使文博会一届比一届完善,一届比一届成效显著。

 

  我们相信,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经过各部门、各地方的共同努力,我国以深圳文博会为代表的文化展会将会越办越好、越办越红火,一定会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质量和效益,为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掀起文化建设新高潮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