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向
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今天的文化产业研究,我们必须正视这样的现实——一直以来,有关文化产业经济功能和作用的研究还非常欠缺,有的层面甚至是空白,比如,理论研究的实践应用性和指导性不足以支撑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实践;受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意识形态与文化的经济价值属性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的束缚;浮躁的甚至是商业化的学术心态。这些不仅阻碍了文化产业理论研究的深化和拓展,也影响了文化产业跨学科的研究与整合。
于是我们看到,一方面是文化产业研究的书籍多如牛毛,另一方面却是有影响的、本土化的、原创性的学术著作凤毛麟角;一方面是对“过于积极”地发展文化产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无法给予科学的解答,另一方面却是更加热衷于各种时髦概念和观点的炒作。
从这个层面看,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已经到了我们必须直面的一个临界点。而2008年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节点,恰好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缘。
这个机缘是:30年的改革开放,在给中国人民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也为今后中国的社会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当今中国提供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和思想动力。所以,我们不会在所谓的“左”与“右”的摇摆中困惑彷徨,因为我们已经确立了科学发展观;不会在开放与闭锁中左顾右盼,因为地球已成为一个“村庄”。在这样的视角下,进一步认识和梳理中国的文化建设和发展趋向,文化产业无疑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维度。
这个机缘是:5·12汶川大地震的发生,给整个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的、难以估量的影响,加上以石油为主体的国际能源价格不断攀升,国内通胀趋势仍有可能加剧等因素,这些都将给今后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带来众多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积极发展的文化产业势头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又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政府和文化企业以及整个文化产业界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这一切,都是需要我们回答的问题和应对的挑战。
这个机缘是: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这样的提法,进一步反映出我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观念和视野更加开阔,文化产业的经济价值属性得到了更加明确的肯定。在此前提下,如何从经济学的层面进一步认识和回答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和功能,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因此,在当今的文化产业发展中,有三个问题急需回答:第一,汶川大地震后,在宏观经济发展形势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增强的趋势下,文化产业的现实作用与发展策略;第二,在整个社会文化建设中,文化产业的作用和功能与文化软实力是一种怎样的关系,怎样提高文化软实力;第三,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积累,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面临着新的调整和转型,中国的文化和文化产业应该或能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在盘点2007年宏观经济形势时,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虽然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形势是好的,但已经显示出经济形势过热给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不利影响,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失调、产业结构失衡这些长期存在的问题有恶化趋势。
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失调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十五”期间有恶化趋势。数据显示,2007年至2008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保持在20%以上,明显高于经济增长速度(11%左右)和消费增长速度(12%左右)。由于投资增长过快,预计2007年投资占GDP比重超过56%,2008年将超过60%。
近年来在经济发展速度不断走高的形势下,产业结构失衡表现为,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和所占比重连年下降。据研究,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年均增长11.2%,总体发展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在GDP中所占比重也不断提高。但是进入“十五”以来,却出现了增长速度低于GDP增长速度、占GDP比重不断降低的现象。在工业化程度越高的地区,这一现象越严重。
宏观经济环境存在的这些问题,对文化产业所依托的消费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虽然消费的增长速度不慢,但是收入差别扩大的速度还是大于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于是出现了“消费断档”,在少数高收入阶层的奢侈性消费和大多数人的消费能力不足之间拉开了距离,使越来越多的人根本无力消费文化。
文化产业是新兴服务业,由于文化消费缺少刚性,一般排在教育和卫生消费之后,所以文化产业对消费环境的敏感度,以及对于教育和卫生等相关行业的敏感度都很高,很容易受到经济结构不利变化的影响。当消费因收入落差而被抑制的时候,最先从消费者账单上消失的往往是文化消费;而当服务业发展受到挤压的时候,最先被挤出去的则往往是文化产业。
因此,在宏观经济环境趋紧的形势下,需要考虑积极的应对措施以保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势头。如果说近年来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具有体制性“松绑”和政策性推动的性质,那么现在是到了进一步深化改革,从市场本身寻求内生性增长源泉的时候了。我谈一个观点——形成以扩大供给为主,兼顾需求的组合政策,以多种手段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经济学家认为,国家调控经济的发展在理论上可以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指向需求,依靠财政出资购买公共产品和服务,以弥补低收入群众基本需求的不足。这种做法可以增加对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订单,对产业部门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另一种是指向供给,以放宽市场准入、降低税收等调动生产者积极性的政策手段,增加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开放市场将增加供给,使价格降低,刺激需求,并反过来进一步拉动新的供给,因此形成良性循环。
这两种办法中,后者对产业部门的激励作用更大,应该作为加强宏观调控、改善宏观经济环境的首选建议。
客观地说,在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财政收入增加亦较快的情况下,需求型宏观调控政策对主管文化的政府官员有较大吸引力,因为与近年来年均20%至30%的财政增收幅度相比,拿出来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实在是个小数字。但要看到,我们还是一个处在文化体制转型中的国家,还没有建立起一个真正符合市场经济精神和规则的公共文化管理体制,动用财政资金大肆兴办公共文化服务容易引起体制的行政性复归,增加下一阶段改革的难度。相比之下,供给型政策可以更大程度上利用已形成的市场经济体制环境和政策环境,给更多的生产者带来新的发展机会,是更符合改革精神的选择。
考虑到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还处在初期阶段,一个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文化管理体制还在建设之中,放开市场准入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符合当前实际情况的政策选择可能是两种办法的组合——以扩大供给为主,兼顾需求:一方面放松管制,加快市场开放的速度,鼓励民间资本兴办文化企业,以及加快国有经营性文化机构的转企改制,并以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企业生产更多价格低廉、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和激活大多数人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要。另一方面,加快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财政拨款以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弥补部分群众基本文化消费需要的不足。
- ·2016-2020年中国文化产业热点区域投资机会深度调研报告
- ·2016-2020年中国文化产业商业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数字内容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浙江省文化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浙江省文化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食品电商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老年旅游市场深度调研及开发战略研究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大数据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上下卷)
- ·2014-2018年中国团购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网络小说写手成热门行业 大部分人...
- ·互联网金融多事之秋:P2P风险显像...
- ·中国动漫IP崛起 上海国际品牌授权...
- ·微信转账新规:超2万支付手续费 ...
- ·全球社交博彩游戏市场收入规模已...
- ·峰瑞资本林中华:家政服务遇冷 跳...
- ·熟人营销模式受争议 借贷宝CEO 回...
- ·预计2020年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
- ·互联网行业深度调整浪潮汹涌 细分...
- ·韩长安的能源情结
- ·王晓春和百年老店同济堂
- ·刘学景:肉鸡大王的铜业大亨梦
- ·孙广信缔造“广汇神话”
- ·陈学利:开创医疗器械新时代
- ·张兰:要做餐饮业LV
- ·资本“猎人”张宏伟
- ·薛靛民和他的阳光焦化集团
- ·高纪凡:太阳能建筑先行者
- ·方金的飞毛腿“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