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教育 8.5年

我国国民人均受教育年限为8.5年

2009-02-10 中国文化投资网
 

    今天,记者从教育部网站获悉,改革开放三十年,国民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我国已经成为人力资源大国,而且正在举办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基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一、教育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党中央、国务院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作出了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教育发展的战略决策,先后颁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使我国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投入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

    第一,改革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在全国城乡建立免费义务教育制度。1985年,我国宣布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充分调动了社会各方面办教育的积极性,为在20世纪末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提供了体制保障。进入新世纪后,政府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逐步形成了国务院领导、省级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规划实施、以县级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义务教育新体制,建立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免费义务教育从农村实施并逐步推广到城市。

    第二,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形成突出重点、带动整体的发展格局。通过“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等措施,大规模地进行教育资源的整合,形成了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高等教育新体制。组建了一批学科综合和人才汇聚的高等学校,重点建设了一批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推动了全国各地高等学校的发展,促进了高校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使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

    第三,改革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从传统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的转变,推动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形成了“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新体制和面向全社会、面向人人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第四,改革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理顺和规范政府与学校的关系,由对学校的直接行政管理向更加重视运用立法、拨款、规划、信息服务、政策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管理转变,推动学校形成自主办学、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后勤社会化改革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第五,改革办学体制。从发展中大国办大教育的基本国情出发,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办学的积极性,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

    第六,改革教育投入体制。坚持教育的公益性质,建立健全了公共教育财政制度,不断强化政府对公共教育的保障责任;同时,进行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非义务教育阶段成本分担机制改革,鼓励社会、个人和企业投资办学和捐资办学,形成了义务教育由政府负全责,非义务教育阶段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机制。

    第七,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建立了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完善了国家助学贷款和高校学生入学绿色通道制度等。在义务教育阶段,普遍免除了全国城乡学生的学费和杂费,并对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提供生活补助,在促进教育公平上迈出重大步伐。

    第八,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我国已经与184个国家和地区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建立了教育合作与交流关系,与34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高层次开展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格局,显著提升了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

    第九,健全教育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制定和颁布了《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教育法律,国务院制定了14项教育行政法规,教育部颁布了70余项部门规章,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二、体制改革推动教育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30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并且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能够实现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靠的是解放思想,靠的是改革创新。这些成就归结起来,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基本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制制度,实现了教育大国的崛起。

    第一,我国正举办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基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2007年,全国各级各类教育有2.6亿学生,1400多万名教职员工,62万多所学校。这个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不仅保障了人民群众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而且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证。

    第二,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协调快速发展,初步实现了让所有孩子“有学上”的目标。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总体格局,各级各类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已接近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2007年,全国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5%,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

    第三,教育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30年来,全国累计毕业普通本专科生3009万人,研究生176万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高等学校科技成果不断涌现,近五年多来高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项,占全国总数的55.1%、64.4%和53.6%,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有80%左右的成果出在高校。

    第四,国民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我国已经成为人力资源大国。目前我国国民人均受教育年限为8.5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年以上,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3.58%以下。全国总人口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超过7000万人,从业人员中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人数已位居世界前列。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变成为了人力资源大国,正在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

    这些成就概括起来说,就是教育事业发展实现了“两个跨越”和“一个突破”。“两个跨越”,一个是实现了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一个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一个突破”,就是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分别占据了高等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半壁江山。特别是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标志着全民族素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回顾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这就是:立足中国基本国情,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和教育公平,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坚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确保教育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三、努力构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党的十七大对新时期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我们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前,我国教育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已经进入全面提高质量、让孩子们上好学、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新阶段。从总体上看,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仍然是低水平、不全面和发展不平衡的,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特别是教育发展的水平、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校的知识贡献,还不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创新人才尤其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严重不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农村教育仍然是薄弱环节;素质教育推进仍面临很大的困难和阻力,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还很严重,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普遍存在;公共教育投入不足,各级各类教育不同程度地面临经费不足的问题。新时期新阶段我国教育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对良好教育的强烈需求与良好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在新的发展阶段和新的发展高度上,教育体制亟待改革,教育质量亟待提高,教育投入亟待增加,最关键的还是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要按照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全民族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一要完善教育优先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教育职责,建立和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需要的体制机制,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二要健全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建设更加完善的督导和评估制度,健全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大力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三要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四要形成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体制。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化教学内容方法、考试招生制度和质量评价制度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五要健全促进教育公平的体制机制。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扶持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六要形成鼓励优秀人才当教师、终身从教的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改革,健全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职务制度和聘任制度,保障和改善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健全城乡教师交流机制。七要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学校制度。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形成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机制。八要积极建设终身教育体系。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建设开放、灵活、方便的学习平台,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形成。

    党中央、国务院已经作出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决策。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构建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