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文化产业

湖南文化产业08年总收入1090亿

2009-09-22 中国文化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2008 年全省文化产业实现总收入 1090 亿元,增加值 530 亿元,占 GDP 比重达到 5.1%, 居全国各省市区前列,领先中部省份,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湖南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2008 年全省文化产业实现总收入 1090 亿元,增加值 530 亿元,占 GDP 比重达到 5.1%, 居全国各省市区前列,领先中部省份,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湖南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始建于公元 976 年的岳麓书院,前临湘水,后枕麓山,以开阔的胸怀包容万物,与孕育它湖湘文化相得益彰。其典雅、朴实的建筑风格,与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精神一脉相承。麓山脚下,湘江两岸,湖湘文化熏染的三湘热土之上,新中国成立 60 年来,湖南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脚步从来没有如此迅猛,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从来没有如此丰富多彩。湖湘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与时俱进,日新月异。

文化遗产 从自生自灭走向大保护

    文化发展第一要务,首先在于对文化的继承。文化遗产的保护,留住了湖湘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的深根。湖南的文化遗产,旧中国几乎没有开展过官方的保护,新中国成立后才走上了一条大保护、大利用之路。曾任省文化厅厅长的金则恭如是评说。新中国成立后,湖南就投入了专项资金进行文物保护,近些年来国家、省级两级财政对湖南文保投入年均达到 1 亿余元,全省从事文保的工作人员达到 2000 多人。

    目前,全省已发现文物点 2 万多处,已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 59 处( 70 个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3 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3 个、名村 4 个;进入国家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1 处、进入文化与自然双遗产预备名录 2 处;先后公布了 8 批共 381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 3000 余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韶山毛泽东故居、凤凰古城、岳阳楼、柳子庙、屈子祠等一大批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保护修缮。长沙马王堆一二三号汉墓、道县玉蟾岩石器时代遗址、澧县城头山新石器时代城址、宁乡炭河里西周城址、龙山里耶战国秦汉城址、三国吴纪年简牍等 9 次考古发现列入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一大批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缮成效显著,伴随着湖南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重点工程的考古工作也深入开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经过多年的挖掘、抢救、整理、保护,全省拥有国家级保护项目 70 项,国家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33 人,省级保护项目 221 项,省级传承人 88 人。传统文化得以有效继承。

    文艺创作 精品力作层出不穷

    源源不断的文化精品,延续着湖湘文脉 , 就像那首脍炙人口的浏阳河》传唱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省各级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创办、整编了一大批文艺团体,为艺术创作和演出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各剧团纷纷挖掘整理传统剧目,创作、上演新剧目,一批脍炙人口的优秀剧目脱颖而出,并走向全国。如花鼓戏《刘海砍樵》双送粮》打铜锣》补锅》湘剧《琵琶上路》拜月记》山花颂》京剧《地下火焰》祁剧《送粮》等,其中,打铜锣》补锅》拜月记》等还被拍成电影。近些年来,花鼓戏《老表轶事》等 9 个剧目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 “ 五个一工程 ” 奖;大型舞剧《南风》被选为去年北京奥运会前晋京庆贺项目;省杂技团在北京奥运会上 40 分钟的表演,更是惊艳世界。

    湖南文学高扬时代主旋律,喊出了人民的心声,辉煌了当代文坛。丁玲、周立波、张天翼的创作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内容。第二次握手》将军吟》芙蓉镇》等作品闻名遐迩, 1978 年至 1982 年的全国中短篇小说评奖中,湖南得奖者最多,被誉为 “ 文学湘军 ” 近些年来,省作协连续举办 7 期中青年作家研讨班,培训中青年作家 300 多人;扶持青年作家创作,设立湖南青年文学奖,加强对青年作家作品的关注与研讨。一大批青年作家通过这些渠道脱颖而出。

公共文化 服务体系覆盖城乡

    文化,不能只停留在文化工作者的小圈子里 “ 自娱自乐 ” 随着工作理念的不断深化,社会文化工作逐步从 “ 唱唱跳跳 ” 一般性活动组织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转变。省公共文化建设力度逐步加大,投入逐年增长。仅 2008 年国家和省财政共投入 1.5 亿元用于全省文化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的建设。

    1949 年,全省仅有 2 家地市级、 10 家县级图书馆(艺术馆、文化馆)居民文化生活十分匮乏。现在全省有市州级图书馆 10 个,县市级图书馆 108 个。不仅如此,省还建起了 2000 多个乡镇文化站,并在全省 34700 个村实施 “ 文化资源共享工程 ” 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像城里人一样享受优质的文化资源。同时我省自去年开始实施 “ 农家书屋 ” 建设,计划到 2015 年 “ 农家书屋 ” 覆盖全省的行政村。城市大多数社区建起了读书室、娱乐室;文化广场遍布全省城区;省首创的流动舞台车被文化部推广到全国;政府买单,群众看戏 ” 演艺惠民工程 ” 惠及千万农村群众;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面铺开,广播电视 “ 村村通 ” 等已取得实效,五下乡 ” 覆盖面一年比一年扩大。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日趋完善,让群众得到实惠,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近年来,全省各地普遍开展各种形式的广场文化活动。长沙的湘江韵律 ” 株洲的周周乐 ” 常德的武陵欢歌 ” 等,已成为城市一道靓丽风景。与此同时,剪纸、山歌、皮影、民族舞、地方戏,农村正在复苏。许多新的文艺形式被引入农村,农民管乐队、农民模特队等,成为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新亮点。

    文化产业 支撑 “ 软实力 ” 迅速提升

    近 20 年来,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特别是省第九次党代会将 “ 文化强省 ” 作为富民强省战略之一绘入了湖南发展的宏伟蓝图。

    经济欠发达地区创造了文化发展超前经济发展的经验;不是全国首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地区,却创造了从机制运行、经营管理、面向市场推动改革的经验。湖南文化产业的这两条经验,创造了一种繁荣的湖南文化现象 ” 支撑着湖南文化 “ 软实力 ” 迅速提升。一支由电视、出版、动漫、报业、演艺等组成的文化湘军 ” 成为饮誉全国的文化劲旅。

    每一天,湖南的报纸都在为我记录着这片土地的日新月异。湖南报业改革发展好戏连台,形成了以党报为主体,都市类、经济类、科技类、文化类等报刊全面发展的格局。近年来,湖南报刊业坚持走集团化、立体化和集约化发展之路,先后组建了湖南日报报业集团、长沙晚报报业集团、体坛周报集团等。湖南日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跻身全国省市区党委机关报 “ 第一方阵 ” 体坛周报》雄踞全国体育类媒体榜首;文萃报》稳居全国文摘类报纸 “ 三强 ” 行列。

    每天,湖南制作的电视通过卫星传往全球亿万观众家里。湖南卫视收视率一直位居全国省级卫视第一。 2008 年《中国 500 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显示,湖南卫视品牌价值仅次于央视和凤凰卫视。

    书店里,湘版图书琳琅满目。湖南出版自上世纪末开始改革以来,赢得了出版多劲旅,无湘不成军 ” 美名。 2008 年,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实现销售收入 68.9 亿元,实现利润 4.12 亿元,成为中国地方出版实力三强之一。

    荧屏上,湖南的三只卡通猫(蓝猫、虹猫、山猫)引来了千万孩子的欢声笑语。 1996 年,湖南东方卡通公司组建的湖南动漫在全国率先崛起。湖南原创动漫总产量近几年连续排名全国第一,宏梦公司和三辰公司占据了全国十大动漫企业的头两名。与此同时,手机动漫也开始兴起, 2008 年湖南拓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动漫第一股。

    每一个夜晚,长沙的歌厅歌舞欢腾。上世纪 80 年代末,长沙歌厅兴起,历经市场洗礼,目前拥有红太阳演艺集团、港岛演艺中心等 10 多家规模大、功能齐全的民营歌厅,年演出 400 多场,营业收入逾亿元,创造了天天有演出 ” 神话,形成了闻名全国的长沙歌厅现象 ”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