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努力向电影生产强国迈进
62亿元,这是2009年中国城市电影票房收入,同比增幅42.9%,是全球增速最快的电影市场。
12部,这是2009年票房过亿元的国产电影数量,贡献超过了30亿元的票房,占全年票房总额的56.6%,连续7年总票房超进口大片——蓬勃发展的中国电影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不久前对全国电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作出批示,要大力推动中国电影产业跨越式发展,加快实现我国由电影生产大国向电影生产强国的历史性转变。
人们不禁要追问,面对千载难逢的黄金机遇,已经驶入发展快车道的中国电影,离生产强国还有多远?
突飞猛进发展中的“差距很大”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周星表示,中国电影与电影强国的差距首先表现在票房收入和人均观影量上。以美国为例,2009年中国电影总票房为62亿元人民币,而同期美国境内电影总票房为98.7亿美元,如果以人均观赏数量计算,美国每人每年看4部左右电影,中国基本上不到0.34部。其次表现在一些硬件设施上,目前全球共拥有银幕14万块,其中美国有6000多家影院、4万多块银幕,几乎占了总数的1/3;中国有1600多家影院、4700多块银幕,占总数的1/30。
除了数据上有形的差距,更多无形的差距是在文化影响力上。据周星介绍,2009年中国电影合拍片票房约为20亿元,而美国全球票房高达300多亿美元。近几年,我国在国外拿奖屡见不鲜,但在戛纳、奥斯卡、威尼斯等几大有份量的国际电影节上却鲜有问鼎。“此外,与一些国家相比,我们国内观众对国产电影的满意度、爱惜度不够,这也从本质上透射出国产电影的文化影响力和打动力不够的现状。”
显而易见的差距很大,其中有中国电影本身发展水平的原因,也有中国经济发展阶段、人民受教育程度以及科学技术水平上的因素。但正如国务院日前发布的《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的,电影作为一个国家的文化品牌,“对于扩大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站在这样的高度,我们应该对国产电影的未来有更高的期待和愿景。中国电影是全球票房收入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拥有最庞大的国内观众群,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完全具备成为电影生产强国的潜力。”周星说。
著名电影评论家赵葆华认为,尽管有差距,但对当前中国电影的评价不应盲目否定,不应危言耸听。“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质量上,中国电影这些年突飞猛进地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当前中国电影发展迫切需要的是扶植,是观众的宽容和鼓励。”
“快餐”倾向阻碍中国电影身强体健
探讨中国离电影生产强国有多远,不能不探讨中国电影的差距在哪里。
市场化运作让中国电影的生产体制和发行体制发生了质的飞跃,更加贴近观众和生活。但伴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中国电影也出现了一股迎合市场,急功近利,重明星轻思想,重宣传轻质量的影视“快餐”倾向,这样的“营养”和素质,阻碍着中国成为身强体健的电影强国。
周星认为,电影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一种精神文化产品。许多电影一窝蜂地迎合市场,包括一些艺术个性很强的大导演也趋向电影的工业属性,忽略电影的人文情怀和艺术力量,甚至故弄噱头、媚俗讨好观众。“短期来看,观众也许会怀着猎奇的心理走进电影院,但时间长了,这种只强调商业价值和票房收入,不承认文化功能,一味趋就市场的做法,终究会因为满足不了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而被大众厌烦。久而久之,将不可避免地削减人们对国产电影来之不易的信任度,削弱电影文化产业来之不易的成果。”周星说。
电影要满足观众的欣赏需要,这无可厚非,但同时电影也要培养和引导观众的需求。不只为了休闲、消遣,观众也需要电影给他们一个令人感动的人物形象,一个令人激动不已的故事,一次打动人心的精神体验,促进更高水平的文化消费。周星建议,“政府有关部门也要通过评奖、建立艺术院线、对艺术电影给予收购优惠等方式,适当鼓励和扶持有文化品位和气质的艺术电影。”
赵葆华认为,当前国产电影质量大体上好、中、差各占1/3。总体质量不佳主要是因为电影的第一生产力即电影剧本质量堪忧。他回忆,在电影体制改革前,国产电影制片厂均设有文学部,在编人员30多个,主要负责对电影剧本长达半年左右的把关、改编、审定等,反复打磨之后方能投入拍摄。体制改革后,为吸引更多资金进入,电影业准入非常容易,拍摄电影的门槛几乎为零,但同时也造成了剧本把关的缺失和剧本质量的下降。
据了解,目前电影作品中七成都由民营公司投资,除了个别实力大的电影公司对剧本要求较为严格外,多数电影公司都缺乏对剧本的精雕细琢,甚至没有专门的文学编辑把关。作者编剧在创作中又深入生活不够,过多迎合出资人口味。“应通过实施电影精品工程,发挥对电影作品剧本写作的指导作用,引导出品人、导演加强对影视剧本的重视和扶植,避免匆忙上马行为,从而为整体电影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剧本基础。”赵葆华建议说。
针对这些国产电影的软肋,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谢伦灿表示乐观。他认为,中国电影产业总体还处在摸索的初级阶段,质量不足情况的存在是我国电影产业处在初级阶段的一种正常现象。随着市场的优胜劣汰,中国电影市场会在探索中逐步走向成熟、走向强大,不必急于求成。
比技术更重要的是德艺双馨的电影人才
《阿凡达》的出现让全球观众体验了一次3D技术和电脑特技的极致盛宴,也让中国电影清楚地看到与国际电影高科技间的巨大差距。
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普通银幕到超大银幕,每一次技术革命无不为电影业带来历史性的巨大变革。对于前景无限的3D狂潮,中国电影也应时而动,2009年出现了首部3D立体动画长片《齐天大圣前传》和首部3D真人歌舞片《乐火男孩》。国产片对3D技术的运用,体现了市场敏感度和商业适应性,然而由于技术差距,仍存在画面粗糙、形象设计缺乏美感、技术运用火候欠佳等不足。
赵葆华认为,艺术与技术是电影的双翼,两者共同前行,电影才能均衡发展。虽然3D等高新技术的普及还有很长的路,但也给国产电影敲响警钟:中国缺乏把软件产业与电影产业整合的人才与技术能力,需要关注电影技术,培养我们自己的电影技术人才。
电影是一门表演的艺术,再高的技术也只能是配角,真正的主角一定是演员。对中国电影来说,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我们的电影人才,为中国走向“电影强国”储备更多的后备力量。
“目前社会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思潮和行为也反映在电影人才的培养上,相当程度地存在着‘重专业轻素质、重才能轻品格’的倾向。”赵葆华不无担忧地提到,一些专业学校的教育也更注重教授学生更快地投入到电影拍摄中,而忽视学生文学、哲学等基本理论的学习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而学生在渴望尽早成名等功利思想的影响下,很少注重自身艺德方面的修为,自然也很难创作出丰满、感人的艺术形象,更无法对社会起到健康的艺术引领作用。
谢伦灿也表示,好的电影只会启用专业过硬、表现力强、有丰富内涵的演员。电影人物的表现如果没有过硬的素质表演是达不到效果的,对于那些只重专业而不重素质的学生来说,如果不提高自身修养,最终是会被市场淘汰的。
尊重市场规律,加强德艺双馨的电影人才培养,建立起既懂电影又懂经营的电影经纪人队伍,置身于改革的洪流和生活的沃土,创造出更多贴近现实、让群众喜闻乐见的电影作品,是中国成为电影强国的必经之途。
- ·2016-2020年中国家政O2O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16-2020年中国户外广告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6-2020年中国科技孵化器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16-2020年中国服务外包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现代服务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保险中介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婚庆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0-2015年中国音像制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上下卷)
- ·网络小说写手成热门行业 大部分人...
- ·互联网金融多事之秋:P2P风险显像...
- ·中国动漫IP崛起 上海国际品牌授权...
- ·微信转账新规:超2万支付手续费 ...
- ·全球社交博彩游戏市场收入规模已...
- ·峰瑞资本林中华:家政服务遇冷 跳...
- ·熟人营销模式受争议 借贷宝CEO 回...
- ·预计2020年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
- ·互联网行业深度调整浪潮汹涌 细分...
- ·韩长安的能源情结
- ·王晓春和百年老店同济堂
- ·刘学景:肉鸡大王的铜业大亨梦
- ·孙广信缔造“广汇神话”
- ·陈学利:开创医疗器械新时代
- ·张兰:要做餐饮业LV
- ·资本“猎人”张宏伟
- ·薛靛民和他的阳光焦化集团
- ·高纪凡:太阳能建筑先行者
- ·方金的飞毛腿“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