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文化产业

保山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2010-03-03 中国文化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文化产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其特殊性在于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既有社会效应,又有经济效益。文化产业创造的是综合社会财富,其增值潜力受到人们的重视,因而成为各地竞相争抢的战略高地。在前有榜样,后有追兵的情况下,对保山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分析,对于制定政策、加强引导、繁荣文化、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无疑是重要的。

  文化产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其特殊性在于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既有社会效应,又有经济效益。文化产业创造的是综合社会财富,其增值潜力受到人们的重视,因而成为各地竞相争抢的战略高地。在前有榜样,后有追兵的情况下,对保山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分析,对于制定政策、加强引导、繁荣文化、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无疑是重要的。

  一、发展的不平衡与梯级式结构

  文化产业发展必须立足于县区文化环境和基础,保山文化产业发展的梯级结构是各县历史文化的差异使然,文化底蕴的不同自然会带来发展上有先有后。当我们梳理并判断保山文化产业的未来趋势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我们当下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和发展层次,具备什么样的发展目标和发展环境的问题。

  第一梯级是腾冲县,处于全市领先位置。突出表现在侨乡文化、翡翠文化、边地文化上,这是由其独有的地理位置和区域特点所决定的。抗战文化覆盖整个滇西,保山为重,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各县均有涉及,唯腾冲做得最好。国殇墓园的完整保存、滇西抗战博物馆的建立,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旅游文化各县区都在努力发展,腾冲因其有全国著名的火山、热海这样得天独厚的旅游产品,加之外地文化企业的进入,侨乡和顺成为全国魅力名镇,地利加人为也在全市拔得头筹。腾冲县的文化成就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现象吸引了全国目光,被中宣部列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县级联系点。在第三届文化产业新锐奖评选中,腾冲县入围中国文化产业创意城市示范奖,腾冲县文化产业办公室荣获中国文化产业创意机构推动奖。

  第二梯级是隆阳区和龙陵县,处于正在发展尚须努力的位置。隆阳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有其天然优势,九隆文化是其主要特征。从哀牢国到永昌郡再到现在的隆阳,仅从地名上都有着浓厚的龙文化蕴意。因是汉文化为主,各民族文化交融,在民俗上是各种庙会最为集中的地方。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移民,也使隆阳区各种技艺异彩纷呈。抗战文化是其重点,在滇西抗战期间除怒江以西外虽未沦陷,但因1942年5月4日的日军轰炸和鼠疫,死亡人数最多,是重创区。隆阳区历史上曾经是内地与边疆珠宝商道之要地,翡翠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而占据重要的地位,并且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黎贡山在全国及世界都有很高的知名度,以潞江坝为龙头的低热河谷旅游资源开发也正得到蓬勃发展。上述种种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较为均衡,能在均衡中寻得不平衡发展就是突破。龙陵县最为突出的是抗战文化,松山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著名战役,又有战场遗址作为历史的见证。龙潞游击队的抗战史是保山值得大书特书的民族抗战史,是保山在滇西抗战中最有影响的一支地方游击队,其主要领袖朱家锡的一生特别是后来遭国民党杀害的结局,是那个时代的悲剧。原不起眼的黄腊石被誉为“黄龙玉”,给龙陵带来了巨大的文化和经济发展机遇。龙陵县抓住机遇大打黄龙玉文化牌,誓把龙陵建成中国最大的黄龙玉加工、批发、交易中心,并于2009年12月17日至25日举行中国黄龙玉高峰论坛暨龙陵黄龙玉首次公盘交易会,在珠宝玉石界引发强烈反响,达到了预期目的。龙陵县重点抓龙陵抗战和黄龙玉文化,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第三梯级是昌宁和施甸两县,就抗战文化来说,施甸县在滇西抗战期间是当时保山县的一部分,是抗战前沿阵地也是后方,存有大量抗战遗址和遗迹,包括军需供应站、远征军卫生院、高炮阵地、抗战宣传标语等。龙潞游击队的抗日活动有很大一部分也在施甸境内,中国远征军怒江阻击第一枪也是在戥子乡的孩婆山打响的。只是有腾冲和龙陵两县在前,因而处于“整装待发”状态。在民族文化的发掘整理上,金布朗文化品牌逐渐形成,加上以年猪饭为代表的饮食文化的繁荣,施甸文化产业发展也在孕育发展之中。昌宁县偏居一隅,民族文化和茶文化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连续几年的“千年茶乡”商贸活动有了一定的影响力,而苗族服饰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澜沧江流域的开发也在酝酿之中。文化产业发展不同于文化事业建设,在取得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要求有相当的经济效益,发展外向型文化产业是主要的目标和方向。像昌宁和施甸这样的县没有地缘优势,发展内向型文化产业也是当下的境遇与选择。

  二、文化产业与旅游、影视、翡翠业的融合成效显著

  保山已进入文化产业发展的最佳时期,发展方式也正在经历从自发转向自觉的过程,尤其是在和旅游业的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以及影视产业的振兴上,行业界限将越来越模糊。

  一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旅游资源可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美丽的自然风光只有经过人们的开发利用,注入文化内涵,才能由潜在旅游资源变为现实的旅游资源。人文资源无论是实物形态的文物古迹还是无形的民族风情、社会风尚,均属于文化的范畴,而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活动。文化还渗透在各旅游部门的运行过程中,一个优秀旅游饭店不是简单地提供膳食的场所,而是集膳宿、社交、娱乐、审美功能于一体包括服务人员文化素质在内的较高文化品位的综合性场所,文化既是旅游业的物质资源基础,又是它的精神动力和支撑,只有文化的旅游才具有永久的魅力。

  保山市着力推动文化与旅游整合发展战略的效果在2010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得到凸现。众多游客蜂涌保山,除了交通等基础设施得到大幅改善外,最重要的还是保山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借助各种媒体积极宣传和推介九隆文化、翡翠文化、抗战文化、侨乡文化等,提升了保山知名度和影响力,使保山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观光旅游首选地。加之以保山题材的影视作品在中央电视台热播,从而使腾冲、龙陵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了很高知名度,也是游客骤增的原因之一。主要体现在团队游客增长迅速,客源地广,省外游客主要来自南京、四川、北京、上海、广州、贵州、浙江、重庆、深圳、湖北、山东、西安、香港、台湾等,海外游客主要来自新加坡等。自驾车游客也不少,除传统的省内自驾车游客外,四川、贵州、重庆等邻近省市尤其是四川自驾车游客增长迅速,节日期间进出保山的自驾车132791辆,共接待游客40.71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42%和25.59%。

  二是文化产业与影视产业融合。保山把影视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出台了《保山市外来拍摄电影电视剧以奖代补实施办法》,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影视公司到保山拍摄电影和电视剧。在这之前,以保山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并不多,十多年间仅拍摄有电影《私人旅馆》(1987)、二集电视连续剧《沉沦的青春》(1987)、二集电视连续剧《群英救劫女》(1990)、七集电视连续剧《梁金山传奇》(1994)等。在《保山市外来拍摄电影电视剧以奖代补实施办法》出台后,先后有30集电视连续剧《大马帮》(2003)、30集电视连续剧《滇西往事》(2007)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特别是2009年出现了井喷之势,共有电视连续剧《我的团长我的团》(43集)、《翡翠凤凰》(40集)、《滇西1944》(30集)、电影《腾越殇魂》(2009年)4部114集在中央电视台相继播出。《我的团长我的团》播出使腾冲再次升温,而《滇西1944》播出同样引发龙陵旅游热。春节长假期间,国内外诸多游客纷纷前来龙陵实地查看当年战争遗迹,缅怀抗日英烈,由此带动了黄龙玉市场和生态康体旅游的升温,全县共接待游客12.5万多人次,实现旅游业收入1000多万元,这在龙陵也是前所未有的。
保山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绚丽迷人的自然风光,积淀深厚的人文历史,五彩斑斓的民族文化,多彩多姿的传奇故事,为影视创作提供了绵延不竭的创作源泉。保山影视市场的迅速扩大,影视拍摄服务需求旺盛,旅游市场持续增长,是省内影视剧拍摄增长最快的地区。

  三是文化产业与玉石产业的融合保山在西汉时期就是“殊方异域”之“金银宝货”集散地,有着悠久的历史优势;保山珠宝玉器加工在全国皆首屈一指,从业人员众多,具有无可匹敌的技术优势;玉石文化是保山多元文化中的重要一员,内有保山各民族文化的积淀,具有底蕴深厚的文化优势;腾冲是“中国翡翠第一城”,是我国翡翠加工、销售的主要地区之一,具有无可替代的地缘优势;龙陵黄龙玉的横空出世,印证了“玉出云南”之说,好的籽料价格可高达上万元一公斤,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玉石文化的繁荣势必带来玉石产业的辉煌,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这一琢就是一个产业。保山玉雕工艺,源远流长,为世所公认。清前期,保山翡翠的产出、销售形成规模,雕琢技艺精湛,工艺有明确分工。仅腾冲一县就有“宝货行者有十四家,解玉行有三十三家,玉肚眼匠二十七家,玉细花匠二十二家,玉片工匠三十一家,玉小货匠三十七家。”产品经缅甸八莫、仰光而达新加坡、苏门答腊、印度雷多、加尔各答、哥伦堡至尼泊尔,或由昆明至广州、上海、香港销往世界各地,因质地优良、做工精细而占世界翡翠交易额的90%,交易辐射到五大洲30多个国家。

  保山作为翡翠发祥、集散、加工、交易之地,其产品之丰富、工艺之精美,铸就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2009年12月17日至25日龙陵举行“龙陵黄龙玉(原料)首次公盘交易会”,每天成交额在千万元以上,原料价格就翻了3倍多并继续上涨。各地经营黄龙玉的商户急速增加,龙陵境内就有170户,来自福建、浙江、北京、广东、广西等数十个省市从业人员超过3000人。黄龙玉公盘交易会这样的一次文化活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又岂能是用计算器就能算得清楚的。凝结在黄龙玉雕件中的文化内涵所提升的价值,也是“黄金有价玉无价”。玉文化带动了玉产业的发展,玉产业又与旅游产业发展相得益彰。黄龙玉必然会形成一种属于自己的玉文化,黄龙玉的价格也会与黄龙玉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

  三、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近年来保山的文化产业投资和文化资源开发持续升温,文化与科技、文化与资本的融合不断加快,行业界限越来越模糊,出现了行业交叉融合的趋势,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开始形成。在发展的同时,保山文化产业还存在总量水平不高,缺乏本土骨干文化企业和知名文化品牌,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有待于进一步增强;文化产业人才短缺,与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矛盾日益突出;融资困难,保障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等问题。尽管存在诸多不足,但从文化产业自身发展来看仍呈上升势头。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领导保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新的文化发展理念,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科技迅猛发展,为文化产业创新业态、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利条件;保山知名度不断提高,翡翠文化和影视产业的发展为文化产品“走出去”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一是保山历史上的哀牢内附融入华夏大家庭,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当时汉夷之间的文化有过相互冲撞、相互认同到相互融合进而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的过程。历史的经验值得借鉴,我们应当牢牢把握本土文化资源,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遵循“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道理,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和谐氛围。筑巢引凤,内外结合,注重文化产业的本土化,打造优势品牌,把保山文化及文化产业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二是保山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发展、民族结构等不同特点,形成不同的民族文化和不同的行为方式,须以“其心如山,其量如海”的心态高度重视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文化互补,相互尊重各自的文化习俗,使多元文化和谐共处。同时又要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将各民族文化进行梳理,盘清各自文化家底,进行充分挖掘,在整合原有文化个性的前提和基础上,通过相互比较、平等沟通、感应吸纳而达到超越个别、创新提升为统一的文化主张和文化体系。

  三是继续加强各行业之间的文化融合。文化比设备更重要、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文化如水,任何产业没有文化就是如同人没有了灵魂,保山这几年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文化的灵魂作用不言而喻。
四是政府要具有把握文化产业的宏观调控能力,学习和借鉴外地成功的经验和发展的模式,将政府着力点放在市场环境的培育上面,出台扶持、推动、引导并且是逐步完善的文化产业政策。要真实全面的了解文化产业单位在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培育一批能够形成市场规模并在这个行业当中起引领、示范作用的龙头文化企业。要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扩大文化产业的投资规模,特别要重点扶持本土文化企业,使保山文化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