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文化 发展 思路 探析

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思路探析

2010-09-27 中国文化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文化事业,主要是原创性文化创造和公共文化建设;文化产业,是在文化事业基础上的延伸与拓展,主要通过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使文化增殖。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文化与经济、科技的融合将进一步加快和深入,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区别和联系将呈现出动态化的趋势。

    一、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区别和联系

    文化事业,主要是原创性文化创造和公共文化建设;文化产业,是在文化事业基础上的延伸与拓展,主要通过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使文化增殖。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文化与经济、科技的融合将进一步加快和深入,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区别和联系将呈现出动态化的趋势。

    1. 主要区别

    一是性质和功能不同。文化事业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基层和农村为重点,具有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民性等特性,主要提供无偿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由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管理。文化产业以市场为主导,以营利性(商业性)为特征,市场主体有偿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在确保社会效益的前提下,由商业运作获取经济效益。

    二是目标和责任不同。文化事业提供的主要是纯公共文化产品,满足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文化产业生产的多是准公共产品,满足的是人民群众的“非基本”文化权益,主要是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和特色化文化消费。由于二者目标不同而产生的效益也不同:文化事业注重的是社会效益;文化产业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效益的最优化。

    三是发展模式不同。主要体现于主体、资金来源、运营机制、管理政策等方面。文化事业是社会事业的一个重要领域。发展文化事业,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以保证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保障公民从事文化创造和享受文化生活的权利。文化产业是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进行生产和再生产,具有后工业社会的特点。文化事业侧重于政府主导,其性质决定了生产资本主要依靠国家投入;文化产业侧重于市场主导,其性质决定了走产业化道路,其生产资本来源是多渠道、社会化。

    2. 主要联系

    第一,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是文化的两种形态。文化事业的繁荣能够为文化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文化产业的发展又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因为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与服务的消费需要一定的文化力或欣赏能力为支撑,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健康发展的文化事业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是基础中的基础,这种基础性作用充分体现在培植国家文化力和文化市场消费力。

    第二,二者有机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统一体。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构成。文化事业是文化产业之源;文化产业为文化事业发展提供相应的物质保障。一般意义上讲,没有文化事业的繁荣,就不可能有文化产业的发展。搞好原创性文化创造和公共性文化建设,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动力和源泉。

    第三,二者的根本要求和终极目标具有一致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虽然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但根本要求都是要贯彻先进文化的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终极目标都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推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战略

    推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必须把握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和经济文化日益融合的新趋势,坚持事业与产业两翼推进,加快文化发展;坚持城乡区域统筹,体现文化惠民;坚持体制机制全面改革,增强文化活力;坚持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促进文化创新;坚持人才兴文和项目强文战略,实现文化永续发展。

    ——构建“三大体系”:门类众多、特色鲜明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体系;覆盖全社会、全民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满生机、富有活力的文化创新体系。

    ——形成“四大格局”:统筹城乡发展,城市带动农村,各方面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文化发展格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格局;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开放格局。

    ——实施“五个一批”:推出一批有世界影响的文化精品、强势品牌和优势门类;建成一批代表国家形象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培育一批具有规模效应、富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一批具有较强实力、较大辐射力、较高品位的文化强省(区、市);培养一批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

    ——建设“八大工程”:实施文化创新引领工程,推进文化内容、文化业态和体制机制创新;实施文化品牌示范工程,打造精品力作,不断推出具有广泛影响力和持久竞争力的产品品牌、服务品牌、企业品牌;实施文化龙头带动工程,培育一批综合实力强、发展后劲足、竞争优势明显的国有文化龙头企业或企业集团,使之成为文化发展的主导力量;实施文化产业跨越工程,大力发展优势产业,重点扶持新兴产业,建成一批产业基地和特色园区;实施文化建设惠民工程,统筹区域和城乡文化发展,建成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展示传播工程,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实体“走出去”,抢占国内市场,进军国际市场;实施文化保护利用工程,加强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注入时代内涵,使之重焕生机;实施人才兴文工程,创新人才培养、选拔、引进和使用机制,造就各领域各门类的领军人物、高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建设文化人才高地。

    三、推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 加快改革,充分激发文化发展活力

    一是加快观念更新。破除只重视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宣传功能、不注重文化消费娱乐功能的观念,树立文化双重属性的观念。破除就经济论经济,就文化论文化,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观念,树立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一体化发展的观念。破除文化建设就是花钱、只投入不产出的观念,树立文化产业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抓文化产业就是抓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念。破除文化建设是纯公益性的、政府是唯一投资主体的观念,树立文化建设既具公益性又具经营性,多元化投入才能推动文化发展的观念。

    二是加快体制改革。要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增加投入、改善服务为重点,抓好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以创新体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为重点,抓好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改革和发展,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走上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轨道。要加快建立投融资体系,建立多元支持模式,一方面,政府应尽可能加大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投入,另一方面,通过立法或者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社会慈善捐助文化事业,吸纳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设立各种文化发展基金加大对文化发展的支持,对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实施专项资助工程。

    三是加快机制创新。建立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互融合与转化的协调机制,拓宽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密切产业与事业之间、会展与品牌之间、消费与市场之间的有机衔接。要按照市场的要求对文化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和重组,努力转变经营机制。着力进行文化生产单位的企业化改造,抓好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推动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形成以国有文化单位为骨干,多种所有制文化单位并存、竞争的文化发展新格局。加快转变人才机制,推进用人制度、分配制度在内的人事制度改革,全方位调动文化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一是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面向基层群众进行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服务,加大城乡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运动场、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建设及免费开放的力度,着力建设县级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室三级文化服务网络,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积极鼓励“自办文化”,不断挖掘弘扬民间传统文化。所谓“自办文化”,是指人民群众依靠其拥有的各类文化资源进行的,以满足自身或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的各类公益性文化实践活动。这类文化具有传统文化气息,它产生于本土,发源于草根,贴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反映着文化发展历史和当地群众审美情趣,具有浓厚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自办文化的兴起,大大弥补了国家对公共文化建设投入的不足,能够有效解决群众“请”不起文化,上面送不到文化等问题。

    二是加强文化保障制度建设。根据人人有基本文化保障、人人享受基本文化服务的要求,明确公共文化的基本内容,合理界定“基本”文化权益的范畴与“非基本”文化权益的范畴,制定出合乎人民群众需求的“基本文化保障纲目”,把“基本”文化作为一种福利,由政府提供。“非基本”文化交给社会和市场,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满足多层次、个性化的需求。建立基本文化政府购买制度,逐步做到凡适合市场购买的基本文化服务,政府采用购买的方式,提供给弱势群体,满足其基本文化需求。

    三是落实基本文化权益保障责任制。明确把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保障纳入党委、政府工作考核的内容,列入民生工程,建立健全相应的责任制度。对年度财政预算中保障文化权利的专项资金逐年提高的指标、政府相关部门对文化权益的宣传教育指标、文化活动时间的保证指标、政府文化部门为弱势群体提供文化服务的指令性任务指标以及建立文化设施和文化机构指标等方面进行严格考评,并把考评结果作为干部奖惩升降的重要标准。

    3. 不断增强国家文化竞争力

    一是积极打造文化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推动一批有实力的文化企业建成大型跨国文化传媒集团。鼓励和支持骨干文化企业以资产重组、招商引资、上市融资等方式扩大规模、增强实力,以资本为纽带进行跨地区、跨领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打造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形成以重点骨干企业集团为龙头,各类骨干文化企业快速健康成长,阔步走向海外的强劲态势。

    二是大力培育新兴文化业态。着力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重点产业,加快发展数字出版、数字传输、新型文化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支持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电视、数字多媒体广播、手机广播电视,开发移动文化信息服务、数字娱乐产品等增值服务,为各种便携显示终端提供内容服务,使新兴文化业态成长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文化繁荣的新亮点。

    三是走高素质人才支撑文化发展之路。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第一优势的观念,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健全完善选拔任用、评价激励机制,做到以业聚才、以才兴业,创造优秀人才不断涌现、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各类人才茁壮成长的良好局面。鼓励支持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有条件的综合性大学以及业绩突出的文化企业参与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积蓄人才资本。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