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文化产业

甘肃省文化产业年均增长35.9%

2010-12-30 中国文化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十一五”期间,在陇原大地发生的巨大变化中,甘肃文化建设的大发展大繁荣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县县有“两馆”目标基本实现、农家书屋总量突破一万个、文化产业年均增长35.9%、文艺精品屡获国家大奖……

  “十一五”期间,在陇原大地发生的巨大变化中,甘肃文化建设的大发展大繁荣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县县有“两馆”目标基本实现、农家书屋总量突破一万个、文化产业年均增长35.9%、文艺精品屡获国家大奖……

  文化基础设施的改善最为明显。“十一五”期间,投资3000万元的“金城第一戏楼”投入使用、投资1.14亿元的黄河剧院开工建设、飞天文化产业大厦基本建成、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楼后续工程建设完成……与此同时,全省基本实现了县县拥有“两馆”的建设目标,其中各级文化馆馆舍总面积达到11.2万平方米,公共图书馆馆舍总面积达到14.8万平方米。此外,甘肃省99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列入国家计划,总投资达到2.4亿元;全省1.6万多个行政村开辟了村级文化室,形成村级文化活动阵地。为解决广大农村群众看戏难问题,流动舞台车开到了村头、千台大戏送到了门口,文化惠民实实在在。5年间,群星艺术节、老年艺术节、少儿艺术节、农民艺术节等等,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首创于甘肃省的农家书屋工程,已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目前总量突破1万个,全省近三分之二的行政村有了自己的“文化粮仓”。

  5年前,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是4.71亿元,至2009年,这一数字增加到13.17亿元,增长179.6%,年均增速35.9%。5年来,甘肃省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组建行业协会、加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建设、建立文化产业项目库、积极组团参加各类文化产业博览会宣传推介等措施,大力推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截至目前,甘肃省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13个,文化产业项目库中收集文化产业项目203个。

  “十一五”期间,甘肃可谓好戏连台。《官鹅情歌》、《老柿子树》、《苦乐村官》、《花儿与少年》……新作层出不穷,将甘肃的艺术舞台装点得绚丽多彩。舞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同时荣膺文化部“优秀保留剧目大奖”,陇剧《官鹅情歌》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继而获得国家舞台艺术精品荣誉,京剧《丝路花雨》、秦剧《百合花开》和电视剧《老柿子树》获“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2008年的“北京奥运重大文化活动演出”活动中,舞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应邀参加;200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演出中,甘肃省4台剧目入选,成为入选剧目最多的省份之一。

  声名远扬的《读者》杂志在2006年年初华丽变身,在杂志基础上成立的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是甘肃省文化事业单位“转企”的第一家。此后,一家家出版单位相继转企,全省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今年4月,全省首家文艺院团转企单位——甘肃省杂技团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标志着甘肃省省直艺术院团体制改革迈出了关键一步,这为省内其他艺术院团的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物保护力度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步入轨道、文化市场体系逐步形成、对外文化交流成绩斐然、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文化立法有序推进……经过5年努力,甘肃省文化发展步伐越来越快,甘肃文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文章来源:甘肃日报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