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阿里巴巴 “欺诈门”

阿里巴巴“欺诈门”事件归根结蒂是人出了问题

2011-03-19 中国文化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此次欺诈事件发生在中国金牌供应商身上,反映了海外用户对阿里巴巴和金牌供应商的信任。然而,阿里巴巴不仅没能善待这份信任,反而雪上加霜,借由自己的平台将中国的“骗子”形象远播四方。阿里巴巴的社会化责任正经受着严峻的考验。

  商界征战杀伐,归根结蒂是人性的驱使。经营企业就是做人,做人需要哲学,经营企业亦不例外。一代传奇人物李嘉诚总结一生的经营智慧,告诫后人,他成功的三个要素之一就是诚信。李嘉诚生长于儒家文化尚未断层的中国民国时代,儒家鼻祖孔子就曾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是的,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家公司,没有诚信,是走不远的。
  
  

我们固然可以理解作为一家大型企业,阿里巴巴发生诸如内鬼勾结外贼的丑闻实属在所难免。然而,为自己找理由显然不是阿里所应为。因为,阿里巴巴于中国社会的意义已非寻常企业可比,其社会化企业的身份使得阿里巴巴负有提振世风、正本清源的使命。尤其在眼下这样一个精神荒芜、道德沦丧,到处充斥着垄断、暴力、欺诈与争夺的转型期的中国社会,见惯了世界罕有的巨额公费支出、致残儿童行乞、物价房价疯涨的中国人,如果说内心还保有一份信任、希望与温情的话,那便是对以马云为首的那些出身民间、一路坎坷却创造着神话并始终富有产业理想和社会理想的阳光企业家们。而当人们的厚望被丑闻无情地击破时,愤怒、质疑、讨伐甚至谩骂一并袭向阿里巴巴也是正常。古语讲:哀莫大于心死。阿里巴巴与马云能否重拾人心,关键在于是否能够以此为鉴,认真对待。而在此次事件中,媒体应该反思的是一味地口诛笔伐显然不利于事件的解决和企业的成长,逞一时口舌之快很可能会断送了当代陶朱公的命运。
  
  诚信缺失,与机制无关
  
  自今年2月21日,马云自曝家丑以来,舆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导致阿里诚信缺失的原由上。除了管理上存在漏洞之外,部分媒体认为阿里巴巴(china.alibaba.com)诚信机制不完善也是重要原因。应该说,后一种看法不客观也不深刻。1999年成立的阿里巴巴,一直致力于诚信机制的建设。目前,阿里巴巴的诚信机制由诚信保障服务、信用搜索、投诉举报、商家认证、交易安全工具和诚信课堂六个部分组成。其中,商家认证和交易安全工具是两个重要关口:前者是卖家进入阿里巴巴的第一道门,企业需要通过严格资质认证才能进入阿里巴巴平台,一年后还要进行再审;交易安全工具则在交易的最后一个环节为买家把好了关,阿里巴巴推出了保障合同交易和支付宝担保交易两种方式。同时,为了照顾外国用户的使用习惯,阿里也与老对手PayPal展开了合作。可以说,阿里的诚信机制已经比较完善,为什么还会出现欺诈事件呢?哪几个环节出了问题呢?
  
  首先,问题出现在上述的商家认证和支付两个环节。毫无疑问,参与此次欺诈的销售员工为了追求业绩而故意放松了对卖家资质的认证与审核,阿里的大门一经打开,骗子与正规企业便一道涌了进来。支付则是行骗得以最终实现的关键环节,也是最后一环。骗子公司钻了国内用户与国外用户支付习惯存在差异的空子。据悉,此次受骗买家的受骗金额从几万元到十几万元不等。本刊记者从阿里巴巴客服中心了解到,大陆对海外转账:每笔交易限额,普通即时到账为2000元;已申请数字证书的即时到帐为20000元;支付宝担保交易为100万元。也就是说,如果使用支付宝担保交易,上述受骗金额在限额范围内,而交易过程也会比较安全。然而,国外用户的支付习惯与中国存在巨大差异,以美国为例,由于信用体系已经相当完善,美国人民习惯使用信用卡支付,仅在易贝平台上购物时才会使用PayPal等第三方支付工具。涉及到全球交易,则习惯于使用西联汇款。由于此次涉嫌欺诈的交易均为小额交易,因此海外用户放松警惕、缺乏防范意识也是行骗得以成功的一个原因。
  
  由此看出,阿里巴巴“欺诈门”事件归根结蒂是人出了问题。
  
  从大环境来看,阿里巴巴的“欺诈门”事件凸显了阿里巴巴B2B业务的增长乏力,被马云重金聘请于2006年年底入职的卫哲急于交出漂亮的成绩单而最终选择了剑走偏锋。B2B业务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当国际信息流变得愈加透明时,国际B2B网站的价值会逐渐削弱。而2009、2010两年,受经济危机、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及增值税退税减少等因素影响,阿里巴巴平台上的出口业务锐减。同时,它也正遭受着来自其他B2B兄弟公司的夹击,比如马可波罗。以上三股合力压在阿里巴巴的员工身上,公司从上到下都存在着焦虑感,这也是导致部分员工监守自盗的原因。
  
  社会化责任,惟阿里巴巴是瞻
  
  阿里巴巴已不再是一个普通的企业,而是一个社会化企业。社会化企业意味着牵一发而动全身,对社会各方面都有着极大的影响,看看以下的数字就知道了:阿里巴巴拥有来自全球2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5600万名注册用户。去年上半年,阿里巴巴在中国B2B市场占71.3%份额。此次欺诈事件发生在中国金牌供应商身上,这也恰恰说明了海外用户对阿里巴巴和金牌供应商的信任。然而,阿里巴巴不仅没能善待这份信任,反而雪上加霜,借由自己的平台将中国的“骗子”形象远播四方。阿里巴巴的社会化责任正经受着严峻的考验。
  
  中国电子商务中心的张周平对本刊记者说:“对于阿里巴巴来说,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要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教育、严格监管并赏罚分明”。正所谓,没有内鬼,哪来的外贼。只有阿里巴巴自身固若金汤,任凭外界的骗子骗术再高明,也断无可乘之机。
  
  除了加强内部管理,阿里巴巴还需要对B2B业务进行新的开拓。只有找到B2B业务真正的蓝海,才能从根本上缓解销售人员的压力。支付宝媒介经理王子凌对本刊记者表示,阿里巴巴正在打通B2B与淘宝的管道。目前,无名良品就是一个有益的尝试。美国光速创投总经理宓群对本刊记者说,内贸将是B2B业务的长期主流。这也顺应了国家以内需拉动GDP的政策导向。因此,接下来,阿里巴巴应该着力的是1688.com。而随着出口的升温,支付宝应该继续征战国际支付市场。
  
  目前,在门户网站,阿里巴巴“欺诈门”事件已与致残儿童行乞、两会召开等重大社会新闻相提并论。因此,无论是马云还是阿里内部员工,应该重视的不仅仅是诚信问题给公司的业绩带来的影响,更加应该借此看到自己作为一家社会化企业,对社会的诚信建设与维护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此次事件是对阿里巴巴的一种鞭策,相信阿里巴巴和马云定能以此为鉴,发挥她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和文化实体对社会的双重作用。
  
  背景:今年2月21日,马云在给阿里员工内部的公开信中表示,阿里巴巴B2B公司的中国供应商签约客户中,部分客户有欺诈嫌疑,直销团队的一些员工默许并参与协助骗子公司加入阿里巴巴平台。对此,阿里巴巴成立调查小组,发现2009、2010年分别有1219家(占比1.1%)和1107家(占比0.8%)的“中国供应商”客户涉嫌欺诈。阿里巴巴对该事件的处理结果是关闭全部2326家涉嫌欺诈的“中国供应商”客户,并已提交司法机关参与调查。同时,批准了B2B公司CEO卫哲、COO李旭晖引咎辞职的申请,原B2B公司人事资深副总裁邓康明引咎辞去集团CPO,降级另用。
  
  文章来源:《互联网周刊》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