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经济半年报

【北京商报】解析经济半年报背后五大关键词

2011-07-14 中国文化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中,昨日出炉的中国经济半年报,给了未来是保增长还是控通胀一个明确的答案:控制通胀为先。

  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中,昨日出炉的中国经济半年报,给了未来是保增长还是控通胀一个明确的答案:控制通胀为先。然而,究竟如何控制通胀,这其中,怎样通过提高收入抵制通胀?过剩的流动性如何解决,货币政策走向几何?楼市调控又将如何发展?本报记者通过采访相关专家等给予解读。

  控通胀

  下半年任务艰巨

  

今年上半年的CPI同比增速为5.4%;前4个月的CPI涨幅均在5.4%或5.4%以下,较低的前期基数拉低了上半年的整体CPI增幅水平。

  昨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中,今年上半年的CPI同比增速为5.4%,这似乎与老百姓对物价涨幅的直接感受不相符。翻阅前6个月的CPI数据会发现,前4个月的CPI涨幅均在5.4%或5.4%以下,较低的前期基数拉低了上半年的整体CPI增幅水平。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国务院将全年CPI总水平涨幅控制目标定在4%左右,并将稳物价放在今年中国政府工作的首要位置。可就从3月份开始,通胀形势逐步升级,连续三个月维持在5%的涨幅以上,6月份更是创下了36个月以来的最大涨幅,为6.4%,居民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猪肉价格同比增长了57.1%。

  面对持续高位运行的通胀水平,国务院总理温家宝6月27日在伦敦对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发表讲话时称:“今年的通货膨胀率控制在4%以下仍有难度,但控制在5%以下是有可能的。”

  一些专家却认为,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增速控制在5%以下有一定的难度。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认为,“全年CPI增速控制在5%以下难度较大。从下半年的趋势来看,三季度由于惯性作用,CPI将维持在6%左右,到了四季度,一方面随着上半年的经济调控效果逐步显现,另一方面,从以往的物价周期走势来看,周期一般维持25-26个月,本轮周期在6月底已经接近23个月,此外,从对CPI影响较大的猪肉来看,目前猪肉价格已经临近最高点,从这两个方面看,三季度以后物价走势将有所回落,预计在四季度末回落至4%左右,但全年来看,控制在5%以下还存在一定难度”。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也认为全年CPI增速控制在5%以下有一定难度,他表示,“国内目前的通胀形势,既有成本推动原因,也有输入性因素,目前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虽然已经结束,但是美国目前的经济形势比预想的要差很多,因此,不排除美联储继续推行新一轮的货币宽松政策,还存在对国际通胀的压力”。

  在多数专家看来,就输入性通胀而言,政策调控只能起到一部分抑制作用,对于劳动力成本上涨等一些长期因素,单靠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数量手段还不够,还应当多利用加息等货币价格手段。此外,财政手段也不能忽视,例如应当拿出一部分财政对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给予一定的补贴。

  唐建伟认为此轮物价上涨为非结构性上涨,因此,应当通过综合调控来控通胀。他认为:“首先,继续推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另外,着力解决农产品供求或流通环节的问题,例如通过农超对接等手段减少流通环节的成本;第三,鼓励农产品的生产,增加农产品生产和供应;最后,进一步加大物价管理力度,防止不合理涨价等现象。”同时唐建伟提醒道:“控通胀的关键是要政策实实在在的落实,长远来看,要想在未来几年都稳定增长,需要针对土地减少、人口红利减少和资源品价格改革等长期因素和环节进行把握。”

  对于未来控通胀方面的积极因素,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昨日的发布会上强调:“一个非常积极的变化是,非食品的价格指数涨幅在继续收窄。这种状况如果是趋势性的话,对后期的物价走势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他还表示:“维持物价稳定的有利条件在增加,这些条件包括夏粮丰收有利于降低通胀预期,大部分工业品供过于求的格局没有变化,6月份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回落利于减轻输入性通胀压力,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翘尾因素逐渐减小。”

  增收入

  跑赢通胀目标不改变

  上半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达到12076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41元,同比增长13.2%,剔除物价因素后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6%。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9.6%,人均收入增速慢于经济增长速度。

  长期以来,我国居民人均收入增速低于经济增速的现状一直存在,此前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年,我国GDP同比增长10.3%,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实际增长7.8%,比较显示,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慢于经济增长速度,而在通胀压力如此大的当下,监管层是否会通过提高居民收入冲抵通胀,成为继个人所得税免征额上调后,又一项民众期盼的福利。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达到12076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41元,同比增长13.2%,剔除物价因素后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6%。同样是在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上半年经济增速显示,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9.6%。前后比较显示,上半年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增速慢于经济增长速度。

  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群义指出,既然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跟不上经济增长速度,表明经济增长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实现让利于民,由此,未来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注重居民收入的调节。

  孙群义认为,现阶段,高企的通胀水平对居民收入造成了一定冲击,因此,要调节收入分配首先应该控制通胀。“通常意义上讲,通胀会对居民的收入起到再分配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低收入群体受到的冲击明显大于高收入群体,如果通胀水平持续走高,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不能得到保障,高收入群体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通胀的高企会增加贫富分化的程度,所以,要增加居民收入、调节收入分配首先应该控制通胀。”

  除控制通胀方式增加居民收入,孙群义认为,未来我国可通过税收调节等多种措施增加居民收入。他表示,个人所得税在减轻居民负担、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方面已经有了较大进步,未来我国可以通过完善各种税种来调节收入分配。

  “在通胀以及投资增速减缓和出口增长下降的背景下,消费成为总需求保持稳健增长的重要支撑,由此,国家也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来增加居民收入,让居民的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才能对消费稳定增长形成支撑。” 中投顾问宏观经济研究员白朋鸣分析表示。

  稳政策

  紧缩货币政策难放松

  半年人民币信贷规模为4.17万亿元,同比少增4497亿元,但6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6339亿元,同比多增207亿元,出现了一定反弹。不少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虽然6月份信贷增量略超预期,但仍属平稳可控。

  毫无疑问,在抑制通胀的所有政策中,货币政策是使用最频繁的。 事实上去年以来,为了减少流动性,央行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5次加息,在控制通胀的同时,其负面效应也开始显现,实体经济受创,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开始面临融资难题,便是其中之一,而在通胀预期可能降低的未来,是否会放松货币及信贷政策,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在日前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国务院强调,要坚持宏观调控的基本取向不变,同时根据形势变化,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切实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要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社会融资总量合理增长。避免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与多种因素叠加,对下一阶段实体经济产生大的影响。

  来自前日央行发布的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似乎在验证着总理的表态:尽管上半年人民币信贷规模为4.17万亿元,同比少增4497亿元,但6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6339亿元,同比多增207亿元,出现了一定反弹。不少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虽然6月份信贷增量略超预期,但仍属平稳可控,符合监管层的预期,贷款投放节奏基本平稳。全年贷款总量较为可控,下半年信贷空间将有所释放。

  盛来运在昨日的发布会上明确表示,“央行连续加息从短期来看,会对一些企业的资金成本和经营带来压力。但是从中长期来看,有利于经济可持续的增长。 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宏观调控"两难"问题增加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这说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是正确的”。

  “未来控制流动性形势依然严峻,相关政策应严格防止通胀恶化。由于前期市场流动性过剩,造成大宗商品价格泡沫。因此,在保持紧缩的同时,相关政策应将关注点放在进一步控制前期流动资金上。”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

  中国社科院宏观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晓晶指出:“当前稳健货币政策的大方向不能变,节奏和力度上可以微调,建议观察一下,不宜连续发力。同时应当认识到,货币政策只是稳物价措施的一个方面,还需要在增加供给等其他方面多做工作。”对于当前企业反映的资金困难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压力,张晓晶建议,可以采取对中小企业实施结构性减税等积极的财政政策加以应对,也应当继续推动经济体制改革,放开更多行业的准入,拓展民间资金的生存和盈利空间。

  调楼市

  任重而道远

  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101.75,环比降低1.45个百分点,同比回落3.31个百分点,这是国房景气指数在连续四个月微幅上调之后,重新步入下行轨道,但未来调控依然任重道远。

  虽然景气指数再度创下5个月以来新低,貌似楼市调控已初见成效,但无论是开发投资额对经济拉动增速的超预期,还是开发商的资本金来源增幅重回理想线,均在说明:楼市调控任重道远。

  根据昨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101.75,环比降低1.45个百分点,同比回落3.31个百分点,这是国房景气指数在连续四个月微幅上调之后,重新步入下行轨道,且下降幅度超过前面四个月的增长幅度,下降幅度较大。

  “国房景气指标尚未完成筑底,在严厉的调控之下,未来国房景气指标虽然将持续处于下行通道,且下半年有可能跌至100点以下的不景气区间,但低点很难超过2009年初。”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认为,由于保障房投资量及开工量的拉升,整个房地产景气指数并不会过多地受到调控的影响。这一点从昨日发布的数据也可以看出。

  统计显示,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6250亿元,同比增长32.9%。其中,住宅投资18641亿元,增长36.1%,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依然明显。数据显示,在房地产投资增长的拉动下,今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达到124567亿元,同比增长25.6%。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为53.2%,超过最终消费对GDP增长47.5%的贡献率。

  其中,在上半年的各月中,房地产投资也一直保持高位,其中一季度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速为34.1%,1-4月份为34.3%,1-5月份更是达到34.6%。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保障性住房投资的加大对整个房地产投资增长起到重要作用。

  除了保障性住房建设速度的加快,年内国家对土地使用监管的强化也力促开发商加大了开发投入的速度。同时,业内人士认为,前期较高的房地产价格带来的高利润也促使开发企业继续加大对房地产的开发投资。在投资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房地产销售面积近月来也有明显回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4441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2.1%,比1-4月份的同比增长5.8%和1-5月份的同比增长8.5%高出不少。

  “一方面,受严厉调控政策的影响,接下来数月,开发商的投资热情将会继续降温,尤其是购地规模较去年明显下滑;另一方面,今年新开工1000万套保障房是政治任务,投资规模快速增加。两个因素对冲后,预计今年房地产开发增幅将保持在30%以上的较高水平。”杨红旭分析表示。

  “这里面最需要关注的一个数据便是开发商的资本金来源,目前开发商自有资金的筹集以及在信贷收紧的情况下借用外资的额度非常大,这使得开发商的资金量重新站到了一个比较理想的位置上。”杨红旭告诉记者,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40991亿元,同比增长21.6%,增幅虽然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24个百分点,但比1-5月份提高3.1个百分点,资金增幅有企稳迹象,这对于调控的进一步进行是极大的挑战。

  “未来信贷环境不太可能会放开,因此楼市的更多政策应该放在调控外资方面。”北京中原地产三级市场部研究总监张大伟认为,从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上半年,开发企业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7023亿元,增长6.8%;利用外资438亿元,增长75.5%,可见随着人民币升值,外资进入房地产业的热情很高,未来如果控制外资不借机抄底楼市影响调控效果,应成为监管层考虑的重点。

  促消费

  居民消费意愿待释放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宏观经济运行数据显示,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833亿元,同比增长16.8%,增速较去年同期下滑了1.4个百分点。

  如果说猪肉直接影响CPI创下新高,那么是什么在影响着消费,令其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显得动力不足?备受关注的个税改革能否助力后续消费潜能释放?专家分析认为,消费肩负着拉动内需的重任,但在当前“两高一少”高基数背景、高通胀预期、少刺激政策的大环境下,今年消费增速恐难有惊喜。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短期刺激消费政策会带动消费增速进入快速通道,一旦政策退出,其同比增速将会慢慢回落。若剔除价格因素,上半年消费增速已跌至2009年以来的一个低谷。

  其中,刺激消费政策退出等因素,让原本担任拉动消费增速主力的汽车上半年表现平平,甚至连续两月出现销量同比负增长。另外,在调控楼市的政策组合拳下,尽管楼市价格坚挺,但上半年成交量增速放缓,与其相关联的家具、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消费也都表现得较为“暗淡”。

  数据显示,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汽车类增长15%,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2.1个百分点;家具类增长30%,回落8.5个百分点;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1.5%,回落7.3个百分点。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认为,下半年国内汽车市场发展仍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短期内整体发展环境难有较大改观。中汽协对全年汽车产销增长预期已由年初的10%-15%大幅下调至5%。

  齐鲁证券宏观分析师刘启元指出,由于汽车对消费增速的贡献权重大,在2010年车市火爆时,贡献率曾一度达到70%左右,由此可以预期,今年汽车销量增速的放缓将令消费增速的上升空间受限。

  央行公布的储户调查显示,一季度和二季度分别有85.8%和83%的城镇居民倾向于储蓄,其中二季度中有42%的居民偏好“储蓄存款”,环比上升0.4个百分点,41%的居民偏好“投资债券、股票、基金等”变相储蓄。

  就职于建设银行上海一家支行营业厅柜面的徐先生告诉记者,当前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5%,远低于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6.4%,但今年央行每加一次息,营业厅内便会有一大批居民等候办理储蓄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老百姓捂紧“钱袋子”的同时,房地产和汽车却依然是居民的投资首选和消费热点。央行调查显示,二季度选择“房地产投资”的居民占22.2%,环比减少2.8个百分点;居民购车意愿达到13.2%,中小城市成购车主力。

  另外,放缓汽车产销增长的主要因素也正在改善。其中,占汽车市场份额近三成的日系车从6月份起开始大面积复产,业内预计到传统的“金九银十”旺季将基本恢复正常水平,届时汽车消费增速有望重新步入稳定增长轨道。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影响消费增速的环节有很多,但收入历来是与消费直接挂钩的要素之一。所以,促进消费的关键仍得从深层次的体制方面进行完善,包括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体系、公共服务等。这也将有助于消费本身在经济结构转型期中依靠其自主增长,而非完全依赖政策刺激。

  6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工资薪金所得应缴个税的免征额从2000元上调至3500元。

  海通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明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个税免征额提高对于中低端收入人群利好,可以增加购买力,但对于消费整体而言增幅有限。”

  刘煜辉认为,一方面当前个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较低,2010年仅占税收总收入的6.6%;另一方面,这次个税修改法调整的是工薪收入和个体户生产经营所得这两项,不会对当前社会财富存量产生明显变化,也不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当前收入分配不均、两极分化的格局,因此,对扩大消费的改善力度就较为有限。

  刘元春指出,除了个税改革,进一步下调进口关税包括部分中高档商品的关税或许能带来一部分消费回流,短期有望对消费增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长期而言,还需通过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等实际有效地释放城乡居民的消费潜力。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当前物价水平和去年消费增速高基数下,今年的社会消费增长将以稳定为主基调。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