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难以理解 外汇储备 热点问答

陈宁远:难以理解的“外汇储备热点问答”

2011-08-04 中国文化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今年7月下旬外管局分三期刊出了《外汇储备热点问答》。外管局去年7月也发布过一个类似的问答,然而,就同一个问题——— 人民币升值外汇储备是否有损失?其答案却越来越莫名其妙了。

      今年7月下旬外管局分三期刊出了《外汇储备热点问答》。外管局去年7月也发布过一个类似的问答,然而,就同一个问题——— 人民币升值外汇储备是否有损失?其答案却越来越莫名其妙了。

  实际上人民币升值,尤其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了,外汇储备(买了那么多美国债)就会缩水。尤其汇率的变动存在明显预期的情况下,一般来说没有任何一个人或者机构会大量、长期、持有即将贬值的货币,更别说增持了——— 除非他不得不使用这种货币。

  比如现在市场对美元贬值预期强烈,但假如你是美国农民,一辈子也不出国,只在美国消费和投资,当然只能一生持有美元了,还想挣到更多的美元。但外管局不是美国不出国的农民,它是中国外汇主管的行政机关,它大量持有(还在增持)美元资产,按照市场外汇交易的常识来理解的确有点匪夷所思。

  针对这一质疑,外管局思考的角度却有点刁钻。当然外管局是按照外汇储备“用于确保国家的对外清偿能力,包括支付进口、国际间的融资、债务偿付、维护币值乃至金融体系稳定等”(这是外管局去年对外汇储备及其作用和能力的定义,今年应该还可以用)原则来管理外汇储备的,这没有错。但在国家利益的高度上,外管局不直接回答“人民币升值是否真的导致了外汇储备实际损失”,而把话题转移到“人民币升值是否会导致社会福利也损失”上面,这等于同时回答了两个问题,一是外汇交易的汇率风险,一是外汇管理和社会福利的关系。

  从市场角度说,外汇管理首当其冲面临外汇的交易(它是中国外汇交易的最终处置人,不仅管理,还参与交易,更裁判交易是否合法);而中国对外贸易量巨大,外汇交易中的结汇、售汇、购汇等日常交易频繁,这当然需要包括外管局在内的、所有和外汇打交道的人或机构回避汇率风险;其次,对于外管局来说在回避了风险的情况下,才能考虑汇率波动下的外汇收益——— 一个币种的升值还是贬值,都可以为外汇的管理者带来正收益,但要正确判断汇率的波动。至于外汇管理和社会财富是什么样的关系,是财富怎么进行社会分配的问题,而在外管局的权限里,看不出它有保证社会财富公平分配的权力,虽然它是中国外汇的唯一管理者。

  其实外管局假如连本职的基本工作都做不好,何谈对社会负责?而外汇储备最基本的风险就是汇率风险,不知道回避这个风险,怎么谈得上外汇储备管理的增值保值呢?要是只亏钱、不赚钱,它又拿什么蛋糕给国家,为社会财富的分配做贡献呢?

  但外管局不是按照这样的常识去管理外汇储备的,去年外管局在回答“如果美元出现大幅贬值,我国外汇储备是否会遭受重大损失”时,就用数据证明了人民币升值虽然有可能造成外汇储备损失,但却更能增加社会财富。

  外管局彼时说:“人民币升值造成的外汇储备账面损失远远小于我国金融资产的账面盈余。截至2010年3月,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2.42万亿美元,而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约84.3万亿元人民币。按2010年3月末汇率折算,约相当于12.3万亿美元,是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的5.1倍。当人民币升值时,人民币资产的账面收益大体相当于外汇储备资产账面损失的5.1倍。”当然彼时外管局也强调过“上述损失或收益均是账面计值变动,只要不发生实际兑换,就不会成为现实”。

  但如此算账的外管局大概忘记了,国内的金融资产不可能以美元计价,而在国内进行汇兑交易,因此不存在整体资产的汇率风险。而所有外汇储备虽然是外贸结余形成的,但每一分钱都是央行超发基础人民币在银行间市场购买的;外管局只是国家法定的唯一的外汇储备的管理者,而不是所有者。无论外汇储备怎么定义,作为央行发行人民币购买的外汇,是央行以负债的方式形成的资产,对应的本来应该是国民所拥有的外汇。它归根结底是国民的财富,而非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更不是央行随意使用铸币权一定导致的结果。

  虽然按照外管局这次答疑第六条的说法,“外汇储备形成过程中,企业和个人不是把外汇无偿交给国家,而是卖给了国家,并获得了等值人民币。这些交易都是出于等价和自愿的原则,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利益在外汇和人民币兑换时已经实现。”

  但这似乎更加匪夷所思了。道理简单,所谓经济利益的实现,必须在有选择的情况下,才能达成等价和自愿的原则。在中国不论外汇是怎么来的,最终都是在银行间市场,由外管局统一结算成人民币的,而价格(即汇率)也是由央行制定的;这种外汇交易方式和价格的别无选择,岂是等价和自愿的情况?不是,又怎么谈经济利益的实现呢?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