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文化

文化的真相商业的梦幻

2011-11-18 中国文化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一个艺术家最好离商业远远的,商场比战场还残酷。”2011年11月,知名作曲家苏越因诈骗罪被北京市二中院一审以合同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对此,文化界名人马未都最先开炮。

  “一个艺术家最好离商业远远的,商场比战场还残酷。”2011年11月,知名作曲家苏越因诈骗罪被北京市二中院一审以合同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对此,文化界名人马未都最先开炮。
  
  “有名就有钱。”这是流传在文体商界的一句名言。很明显,名人效应在商业界产生的作用非常大,但事实上也并不是所有名人在商界都能如鱼得水。早年间,因创作《黄土高坡》《血染的风采》而得盛名的苏越此次获刑,引起广泛讨论。一方面有声音认为其判刑过重。其前妻安雯(87版《红楼梦》晴雯扮演者)更将矛头对准现行中国不完备的著作权保护制度。另一方面,这也给所有文化名人以名人之声誉,行生意场之业者,提出了教训。


  
  “一个文化名人进入商圈,优势和劣势都是他头顶的光圈。不论是当年的方宏进(知名主持人,曾因诈骗罪被拘)还是苏越,他们的本意恐怕都不是诈骗。在生意场上,他本以为以他的光环能做成这件事。但这就铸成了他错误商业判断的开始。”一位业内文化公司负责人提起。
  
  在生意场上,名人光环已是幻象,商业才是真相。
  
  转型幻象
  
  “若我国著作权保护得当,苏越还用得着去拍戏而被商业利益诱惑吗?”苏越事件后,与苏越同年代的文化人物——创作过《干杯朋友》等歌曲的知名作曲家杨海潮感叹。“新千年后我基本靠做广告谋生,和他曾有一次无果的合作。说来搞笑,两个音乐人在一个和音乐风马牛不相及的项目上相互探底。”
  
  据公开资料,苏越1978年进入总政文工团,开始音乐创作。1985年调到艺术剧院,1987年去日本留学,1993年回国后,在北京影音文化出版社担任社长。这段期间,苏越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歌曲,并培养了黄格选、朱桦等数十名歌手。但这并没有让苏越经济上富裕。据苏越前妻安雯介绍,苏越虽然创作了影响力很大的作品,但是《血染的风采》只拿到36元的稿费,《黄土高坡》只拿到78元稿费。仅仅就这两首歌,在上世纪80年代就卖了超过1000万盘以上的磁带,而且至今还有流传。1995年,在他最红的时候,苏越转向了做音乐经纪人和开办文化公司,先后担任数十家文化公司的法人代表。
  
  而说起转型的归因,无论是苏越的前妻安雯还是好友,都把国内对于对于著作保护权的不完善放在首位。“做文化赚不了什么钱,所以很多人红了后就动了做商业的心。”一位文化圈的人士表示。苏越事件后,也曾有人为苏越算了笔账,如果苏越生在一个音乐版权制度完备的国家,一定是亿万富翁级的人物。绝不会出现因为5000多万元债务而无法偿还的现象。
  
  “苏越是一个书呆子型的企业家,都是让社会逼的,逼他走向绝路。实际上在当今社会,艺术家被逼成企业家的比比皆是,即便没入狱也是伤痕累累。”马未都提到,看到苏越的新闻“心中五味杂陈”。“如果我们国家尊重作者的权益,尊重知识产权,仅苏越创作的歌曲价值就过亿元。”
  
  但事实上,知识产权保护的欠缺而短缺了苏越的版权费,与苏越犯下的合同诈骗罪,应是一码归一码。
  
  “这件事情提醒所有文化界名人抛弃专业有风险,转型发展需要相当慎重。一方面,人生的定位很重要。艺术成就若是掺和到金钱的纠葛里,甚至可能毁了自己的艺术成就。另一方面,需要客观评估自己的商业才能。不是身边人说你行你就行。经商是用头脑去做事,而不是用光环去做事。抛弃了原有平台,人走茶凉的事情时常发生。”文化界人士艾兰认为。
  
  经商“洼地”
  
  苏越在法庭上自我辩护时说:我个人认为,我借款的目的最早就是让企业渡过难关,最开始的难关并不大,只是越陷越深,最后不但没有挽回企业,还害了股东害了大家,尤其是让我自己和我的亲人、家庭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是,我想说一点,我一开始真的不是想骗人家钱款不还。这么多钱确实是因我经营不善,我把这个事情瞒得太死了,牵扯到方方面面,最后实在是没有办法解决了……
  
  这里面可以看出,苏越对经商和法律的认识茫然。当企业经营不善、出现亏损的时候,却还认识不到潜在的法律风险,而是依靠自己在音乐界的名声,为他人布下“陷阱”;当他人陷落自己的“陷阱”的同时,也就将自己逼入“陷阱”。
  
  苏越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商业才能,一味贪大求洋上规模铺摊子,造成了巨大的资金黑洞。即使在此刻,苏越仍然可以回头:向董事会说明情况,按正常程序解决问题。他却偏偏走上诈骗之路,把自己推向深渊。
  
  “我跟他是二十多年的朋友,我感觉还是经营上有问题。他不懂经营,不会经营,你看他今天庭审的这些东西,讲了这么多的事,全是拆东墙补西墙的事,你说他最后高利贷借了这么多的钱,最后实际上公司没有亏这么多,但是全拿这些钱去还高息了。”一位苏越的朋友提起。
  
  “资源、能力是文化人经商最短缺的两大难题。他们往往对商业规则不了解,做事情上又太维护文化人的面子,而不是按照商业规则去处理这些问题。”艾兰认为。“从资源来说,文化名人的唯一优势就是他的光环。但这也是他们身上最大的劣势。文化人往往依附于自己的光环,向合作方承诺拿下项目后可以如何履行,但没想真正走上谈判场却往往经历人走茶凉的局面。你脱离了原本那个平台,只是带着个光环的时候,并不能跟生意成功画等号。生意场上讲的就是利益,考验经营者的就是实实在在的经营能力。”
  
  风险规避
  
  但是否文化名人转作文化商人就一定没有可行之路?答案也是否定的。
  
  财经评论员陶跃庆提起了很多港台艺人打理生意的方法。“很多港台演员都非常明白有了钱之后要投资,而且资金收回来之后也有一个保值的问题,对他们来说周围商业氛围比较充足,他们可能耳濡目染都会有这个概念,而且知道寻找专业人士来打理这个企业。”
  
  在陶跃庆看来,交给专业团队来打理生意对于不善于经营生意的文化人是可以最大限度规避风险的好办法,是充分利用名人身份的有效方式。“这样既能够得到保值,又可以能够使自己安心艺术创作,又为自己未来如果才思枯竭、江郎才尽的时候,有一个退路。”
  
  据了解,在一些文化产业发展成熟的国家,文化人的商业价值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但是鲜有名人本身担任董事长、总经理这样的模式,因为企业管理、投融资、品牌运行等商业行为,都需要专业团队和人士的帮助。
  
  这一点,我国体育产业已有相关好的案例。如姚明的姚之队,为他进行整体的商务运作,这支团队包括商务专家、法律专家等在内的人才。姚明只需专心打好球,并配合“姚之队”计划的实施。李宁在退役后创立的李宁体育用品公司聘请了一流的专业人士来进行管理。而李宁在亲自经营、管理一段时间后,深感相关知识的不足,专门到大学进行脱产的经济管理知识学习。
  
  而一些文化界人士如赵本山、李静等都在公司聘请职业经理人进行商业运营。赵本山更是到国内一流的长江商学院进行深造。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