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电影票

【第一财经日报】收入不能只靠卖电影票

2012-01-19 中国文化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时下热门大片纷至沓来,而对于投资方而言,要收回成本大头还是要仰仗票房。在我国,票房占到电影投资收益的九成,而美国非银幕收入要占到70%以上,是中国电影的7倍。完善电影大产业链的发展模式,打破票房“独大”的局面,积极寻找“票房外”收入,成为电影行业的共识。

  时下热门大片纷至沓来,而对于投资方而言,要收回成本大头还是要仰仗票房。在我国,票房占到电影投资收益的九成,而美国非银幕收入要占到70%以上,是中国电影的7倍。完善电影大产业链的发展模式,打破票房“独大”的局面,积极寻找“票房外”收入,成为电影行业的共识。
  
  广告收益、版权出售成为电影产业票房外的两项重要收益,也直接形成了以两大业务为生的行业。但影视版权主要采购商乐视网首席运营官刘弘向记者坦言:“电影票房的火热直接带动了网络影视版权价格的提升,无形中加大了视频网站的成本投入。”


  
  奥美公关娱乐行销总监张迪告诉本报记者:“在美国等电影产业发达的市场,票房、品牌合作、电影版权及衍生品的市场各占盈利的1/3。而在中国,大部分盈利依靠票房。由于中国的盗版业猖獗,因此电影版权和衍生品市场开发不足。”
  
  大片带火广告市场
  
  在大片的刺激下,映前广告以及贴片广告市场快速发展。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而映前广告市场的增速是互联网媒体的2~3倍。2010年,影院广告增速达87%,映前广告更是以142%的增长幅度占据影院广告的主体地位。映前广告不仅发展了一个新的广告业态,也为影院增强盈利能力,提高投资回报效率提供了多元途径。
  
  CTR电影映前广告监测显示,截至2011年10月,映前广告总刊例值达到12亿;贴片广告占比35%,映前广告占65%。
  
  映前广告是影院或院线与广告代理公司签订合同,广告招商、洽谈等行为都由代理公司运营,原则上是在电影票上标明的放映时间之前播放;贴片广告则是由制片方与广告商洽谈,一般在票面放映时间之后、龙标出现之前播放。由于贴片、映前广告的存在给大电影产业增添了一道亮色,让电影产业不再单纯看票房“脸色”。
  
  植入广告,也成为众多电影制作方回收成本的法宝。张迪举例,2011年的票房冠军《变形金刚3》内植入了多个品牌广告,其中包括了联想、伊利、美特斯邦威和TCL这样的中国品牌,导致影片在未上映前已经收回成本。而中国影片中商业合作较好的是冯小刚和徐静蕾。其中冯小刚的《大腕》、《手机》都是商业合作的典型代表,而徐静蕾的《杜拉拉升职记》也有多个品牌赞助,使得影片快速收回成本。
  
  版权收入比例待扩大
  
  除广告之外,电影产业还有更重要的一项收益随票房收入而增加。由于国家对版权保护力度加大,影视版权价格也逐步攀升,这让不少视频网站以及电视台倍感压力。
  
  乐视影业公司市场部总经理黄紫燕告诉记者,以票房1亿元的一部影片为例,两年前网络独家版权销售价格约一两百万,现在能达到500万到800万甚至更高。
  
  对于版权价格上涨,下游视频网站褒贬不一,有的认为增加了支出成本,盈利降低;不过也有持肯定态度的。乐视网首席运营官刘弘告诉记者,一些有实力的视频网站通过版权分销、收费用户和广告增长很好地化解了版权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某种程度上还利于有实力的企业不断做强做大,起到优胜劣汰的作用。
  
  事实上,影视版权也是视频网站的重要资产。乐视网多年来购买了大量影视版权,随着近年来国家版权保护力度加大,版权价格上升,乐视网尝到了版权价格上涨带来的甜头。乐视网2011年半年报显示,去年上半年网络视频版权分销收入达到了1.17亿元,同比增长约369%。
  
  不过黄紫燕坦言,目前的电影版权价格还是相对偏低。首先,版权收入还不到电影票房的10%,国外很多影视版权销售超过电影票房收入,并且国内版权销售都还是一次性销售,没有二次销售过程;其次,版权销售渠道太窄,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型视频网站以及央视电影频道。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电影票房的增长,版权收入逐步提升,将不仅带动制片公司的收益增加,同样也会带动下游视频网站的发展。
  
  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沈哲彦告诉记者,电影产业是文化产业中较为重要的细分行业之一,发展潜力较大,预计电影市场的跨越式发展将带动衍生品产业市场阶梯式的增长。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