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中美电影新协议

【国际商报】中美“电影新协议”慎涉发行领域

2012-02-24 中国文化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近日中美签署的“电影新协议”不仅令中美媒体兴奋,也引发了中国电影界的热议:有的惊呼“狼来了”,有的淡吁“怕什么”。

  近日中美签署的“电影新协议”不仅令中美媒体兴奋,也引发了中国电影界的热议:有的惊呼“狼来了”,有的淡吁“怕什么”。新签署的协议对中美两国的电影业来说利弊如何?中国电影将如何抓住扩大开放的机遇?


  
  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行程虽已结束,但其访美期间中美双方签署的“电影新协议”却被业界热议不断。
  
  根据美国多家媒体披露,中美签署的“新电影协议”内容包括:中国每年将增加进口
  
  14部美国IMAX和3D电影;美国电影票房分账比例从13%提高到25%以及梦工厂在华建合资企业;分账式进口片垄断的格局将被打破,这对可获得资格的民营公司是利好消息。“像其他产业对外开放一样,中国文化领域也在稳步开放,这对于中国电影来说是好事。”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齐勇峰对本报记者说。
  
  发行领域备受关注
  
  一直以来,中美双方都在积极推进服务贸易。但在电影贸易领域,由于中美双方存在一定分歧,中美电影贸易一直没有取得较大进展。
  
  “此次新协议的签订突破了之前双方对电影贸易的分歧,有助于中美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蔡灵对记者说。
  
  中国从1995年开始引进美国大片。当年,中国电影局下发348号文件决定自1995年起,由中影公司每年以国际通行的分账发行的方式进口10部“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当代电影艺术、技术成就”的“好电影”。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WTO。作为入世条件,分账“好电影”从10部增加到20部,“批片”为30部,即中国每年进口电影50部。10年后,分账电影20部的进口配额提高至34部。
  
  分账电影进口配额的增加,可以看出中国在逐渐放开文化领域。“中国一直在践行入世承诺。”齐勇峰说。
  
  然而,中国可能并未在备受关注的发行领域敞开口子。回顾2007年美国诉中国出版物案,也即中国在WTO中第一个服务贸易争端案,便可一窥此次中美“电影新协议”的个中因由。
  
  此案件中,美国没有关心中国的电影审查制度、进口配额,也没有关心13%的分账比例。他们抓住中影垄断进口国外电影以及中影和华夏垄断发行国外电影这两点不放,要的是“中国政府不得硬性要求美国知识产权所有者只能与政府控管的公司做交易”,也即放开对外国电影的引进和发行。
  
  如果中国民营企业能够申请到国外电影的进口和发行权,就等于被美国八大电影制作公司摁住了命脉,这和他们直接在中国市场发片没什么区别。若此次放开涉及发行领域,那么中国院线将连放映档期也不能自主,中国电影市场将遭受毁灭性的冲击。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张智华对记者说,虽然外媒披露了新协议中中国民营影视制作公司可能获得第三张进口牌照,但绝不等于说直接放开民企对海外进口片的发行权。
  
  “此次协议,有可能部分给予中国民营影视制作公司进口海外电影的发布权利,但不太可能一下放开,很有可能逐步推行比如与进口一般影片区别开来。具体配额是多少也未知。”张智华表示,在广电总局未出具体执行明文之前,媒体披露的内容只可能是中美双方的酝酿方向或讨论议题。
  
  齐勇峰认为,虽然电影市场的终极目标是回归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但作为特殊的文化产业不能一下子完全放开,曾经非常景气的台湾电影在完全开放后迅速跌入谷底、至今无法重建昔日辉煌就是一个教训。
  
  据悉,美国电影的年拍摄数量占全球总量的7%~8%,而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却占70%以上,可见其超霸的竞争力。罗马尼亚也由于完全放开本国电影市场而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在去年10月的一个讨论会上,罗方电影代表表示其院线基本无本国电影放映。韩国对此规定,院线放映本国影片不得低于40%。
  
  抓住机遇
  
  “中国文化领域对外开放是稳步进行的。”齐勇峰说,这与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高不无关系。
  
  齐勇峰告诉记者,中国电影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中国电影的竞争力在增强,市场规模在扩大。在中国电影产业竞争力增强的背景下,扩大电影进口比例、提高海外方面账面分成,并不会对国内影业造成巨大冲击。
  
  蔡灵认为,增加美国电影进口量对中国电影行业来说,拥有良好内容制作能力的电影制片商将得到快速成长,这将能使国产电影的整体制作水平得到提升;不利的一面则是国产电影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中国电影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并且,分账片的计算方式与国内消费者和院线并无太大关系,是从中影和华夏划账。
  
  据齐勇峰介绍,目前中国院线放映本国电影在50%以上,并且主要以2D影片为主。扩大进口的3D或IMAX电影,将和国产电影形成错位竞争。“美企在华建合资公司,与其他领域的引资一样,有利于中国电影从人才、创意、制作、技术各环节获得先进的资源和要素,提高自身水平。”齐勇峰说。
  
  眼下中国电影界被认为“跟着市场一起焦躁、追求短期投资效益”。一部片子从投入到杀青,快的几个月,最长的也才两年。而2010年1月上映的美国3D巨著《阿凡达》投资制作则长达10年。“中国电影10个人中有9个在拍片,1个做服务;美国电影10个人中3个人在拍片,7个人在服务。”齐勇峰说,“我们需要借此机会,从制作到发行,在经济机构和专业化分工、专业水准方面向美国电影学习。”
  
  此外,据悉此次扩大分账片进口配额与中国鼓励影院建设3D影厅和巨幕影厅也有关系。
  
  争夺第三张牌照
  
  根据此前美国诉中国出版物案的争议点,此次签署的“电影新协议”可谓对双方的争议焦点作出了积极回应,即增加中国民营企业发布进口电影的机会。
  
  目前,国营企业中影集团和华夏电影公司拥有中国进口电影发行权牌照。“电影新协议”消息一出,早就暗中角力的各大电影集团无疑将加剧对第三张进口片牌照的争夺。
  
  从A股市场来看,博纳影业、华谊兄弟、万达集团等具备电影发行业务。
  
  但张智华认为,中国方面并未透露新协议内容,相关执行政策也未出炉。由此,第三张牌照到底花落谁家、如何操作,具有不确定性。“还要等广电总局发文。”张智华说。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