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权难 获利小 资金少 盗版多 中小动漫企业的生存困惑
据统计,目前全国的动漫企业以及涉及动漫业务的企业超过2万家。其中占90%以上的中小企业和那10%的大企业一样,有着振兴中国动漫产业的责任心,但生存状况远不如大企业。从2006年至2011年经营着一个最初只有7个人的动漫公司,曾雄心勃勃,也曾茫然无助,他将和他有着相似境遇的中小动漫企业家自嘲为“动漫小强”,并用时下流行语感叹“中国中小动漫企业伤不起”。这个“伤不起”,与企业面临的难处有关,也与企业自身的不足有关。
急于求成,曲解概念
打个比方,品牌形象就如同动漫产业的“泉眼”,这个“泉眼”能否冒出甘甜的泉水(产生利润),取决于“泉眼”之下(前期的创意、创作等环节)。但很多中小企业急于求成,跳过塑造品牌的前提基础,片面地认为 “动画片就是广告片”,将宣传凌驾于创作之上,以为知名度决定品牌的开发价值,以为只要有名就能产生授权。在这种心态的指导下,创作出一批形象性格模糊、背景不清、故事不强、制作粗糙的动漫作品,然后利用新媒体播放的零门槛,进行网络营销,结果,传播是广泛了,但毫无积极效果,反倒招人厌弃。
另外,还有一种急于求成与此相似,也是不重内容,不过重视的对象变了,从传播变成了扶持。一些中小动漫企业特别是二、三线城市的企业投资人,为了得到政府支持,在作品选题上一味迎合地方发展和官员口味,借此在项目开始就得到资金支持,以减少自有资金投入,有的甚至夸大制作成本以此获得“盈利”。如2009年出现的号称耗资2100万元的某动画片,平均每秒400元的高价制作费用和粗制滥造的内容形成剧烈反差,让观众和业内人士大跌眼镜,骂声一片。
以获取政府资金为目的的动漫制作,怎能成为动漫精品?不以市场为目标的动漫企业,只能沦为业界笑柄。
品牌与授权: 说来容易实践难
“蓝猫”现象一度引起众多动漫人的关注和讨论,将动漫形象授权给产业链下游的玩具、文具、服装等传统生产制造企业来获取品牌使用费,也成为经久不衰的话题。然而,当动漫企业以为找到了盈利真谛之时,面对的却是产业链下游企业对动漫形象的“不感冒”。我国有约10万个大大小小的动漫形象,但能通过授权获得利润的恐怕只有“喜羊羊”等为数不多的品牌,对那些中小动漫企业手中没甚名气的动漫形象,下游衍生产品制造企业根本不愿多费心思,宁可高价购买国外动漫品牌版权以确保旱涝保收。
结果,不少原创动漫公司一方面投入资金进行策划、制作、发行、播放产品,另一方面还要做着自己不擅长的动漫周边产品开发,为了企业的生存而不得不拼命控制成本,导致资金分散短缺、作品质量低、周边产品以送代卖、内部管理混乱等生存状态,一系列中小企业的通疾频频爆发。
品牌授权是中小动漫企业实现盈利的重要途径,但国内中小动漫企业一直以艺术性的创作能力见长,缺乏商业性的市场运作操作能力,在品牌授权的实际运作中,常会出现“剃头挑子一头热”的情况,令动漫企业无可奈何。
从单一盈利到变相套利
20世纪90年代前,中国动画作品由国有文化企业创作,产生了如《大闹天宫》、《三个和尚》、《葫芦娃》、《哪吒闹海》等名作。市场经济的发展催生了一批民营动漫企业,这些企业起初并未得到太多政府支持,挣钱都是围绕电视动画片播放和音像制品销售,但这种盈利模式即便在成熟的国外动画市场中,也仅能收回投资的30%,更何况中国还存在“制播倒挂”。所以,不少原创动画公司干过“赔本赚吆喝”的事,有的公司甚至出现过交出产品后就陷入经济危机的情况。
随着2006年后政府扶持力度的加大,动漫产业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动漫企业在通过微薄的市场盈利之外还可获得相关政府补贴,这无疑是行业的一大利好。然而,某些企业却钻空子走上了完全依赖政策、重量不重质的“政策盈利”和“产量盈利”之路,更有甚者利用地方政府发展动漫的热情搞动漫地产,走“圈地盈利”的捷径。
尽管这些变相套利的行径被一些中小动漫企业经营者私下艳羡过,但更多的是遭到了业内人士的鄙视和抵制,政府也已采取措施有意识地引导高产量向高质量转变:如2011年7月文化部、广电总局和新闻出版总署共同实施国家动漫精品工程,发布《关于国家动漫精品工程申报工作的通知》;2011年12月举行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首届动漫奖颁奖典礼,该奖是经中央批准、唯一的国家级动漫奖项;以及最近举办的十七大以来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成果展等,都传达出一个明确信号——粗放式发展动漫产业的阶段即将结束,片面追求数量、制造荧屏垃圾的现象将被抑制,曾通过“产量盈利”“政策盈利”“圈地盈利”获得收益的中小动漫企业将迎来严冬。有业内人士认为,播放补贴政策一旦停止,将会倒下一大批中小动漫企业。
资金:说不出的痛
动漫企业的核心价值是知识产权——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资产,这使动漫企业的贷款之路很不好走。尽管从2009年开始政府相继出台了动漫产品知识产权抵押融资的有关政策,鼓励国内金融机构、资本等参与动漫产业的投融市场,然而市场风险高、投资成本大、没有可抵押的实体、盗版猖獗、盈利模式不清晰、缺乏系统运作的理念、缺乏延伸产品开发经营的成熟环境和专业队伍等问题,让资本投资人慎之又慎。
2011年7月初,“张小盒”拿到中国银行贷款,成为首个以无形资产为抵押获得贷款的动漫形象,让中小动漫企业看到了一丝曙光。“银行最在乎的问题只有一个,就是企业到底靠什么赚钱来还贷款。”“张小盒”的创始人陈格雷说。
其实,早在2007年就发生过类似事情:北京三浦灵狐动漫公司总经理陈功曾和交通银行达成协议,将旗下动漫形象做抵押以获得贷款,在即将获得200万元贷款时他却拒绝了。为什么?陈功如此解释:这笔为期一年的贷款的确可解燃眉之急,但当时正在投资动画电影的三浦灵狐至少要两三年后才能盈利,短期内企业肯定无法偿还贷款,与其到时候拆东墙补西墙,干脆先不贷款。
资金短缺以及融资与贷款的困难,几乎是每个中小动漫企业经营者都经历过的痛。
盗版:爱恨交加
一番努力之后,动漫企业的作品终于走上了荧屏,授权了衍生品生产,公司的动漫形象也逐渐有了知名度,但此时可能会面临被盗版。对广大中小动漫企业经营者而言,“被盗”令人爱恨交加,一方面,至少说明了自家动漫形象有一定市场,另一方面,无疑影响了授权收入。
虽说“盗版是检验作品成功与否的试金石”这一说法客观上有一定道理,但并非说越多盗版就越利于动画作品的传播和相关衍生品的销售,中小动漫企业经营者必须意识到,就长远来看,被盗版只会让企业在播放市场与授权市场上两头空。
谈到盗版,有一点不得不提,除了被盗版之外,有些中小动漫企业可悲地沦为盗版者,制作出日本动漫作品的山寨版,从“山寨”日本动画《秒速5厘米》的《心灵之窗》到高仿日本动画《铁胆火车侠》的《高铁侠》,屡见不鲜。如此“贼喊捉贼”不仅无助于企业自身发展,也会影响到整个行业的整体发展,更会损害国产动漫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影响。
- ·2016-2020年中国文化产业热点区域投资机会深度调研报告
- ·2016-2020年中国文化产业商业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数字内容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浙江省文化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浙江省文化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食品电商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老年旅游市场深度调研及开发战略研究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大数据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上下卷)
- ·2014-2018年中国团购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网络小说写手成热门行业 大部分人...
- ·互联网金融多事之秋:P2P风险显像...
- ·中国动漫IP崛起 上海国际品牌授权...
- ·微信转账新规:超2万支付手续费 ...
- ·全球社交博彩游戏市场收入规模已...
- ·峰瑞资本林中华:家政服务遇冷 跳...
- ·熟人营销模式受争议 借贷宝CEO 回...
- ·预计2020年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
- ·互联网行业深度调整浪潮汹涌 细分...
- ·韩长安的能源情结
- ·王晓春和百年老店同济堂
- ·刘学景:肉鸡大王的铜业大亨梦
- ·孙广信缔造“广汇神话”
- ·陈学利:开创医疗器械新时代
- ·张兰:要做餐饮业LV
- ·资本“猎人”张宏伟
- ·薛靛民和他的阳光焦化集团
- ·高纪凡:太阳能建筑先行者
- ·方金的飞毛腿“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