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文化出口 影视 实验区 成立

建设文化大省 浙江四大文化牛股与资本共舞

2012-05-30 中国文化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前天(28日),由浙江华策影视与杭州市政府、海宁市政府合作共建的“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在海宁正式上牌。

   前天(28日),由浙江华策影视与杭州市政府、海宁市政府合作共建的“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在海宁正式上牌。至此,中国迄今为止唯一一个以文化出口为导向的国家级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正式成立。

  而不久前,浙报传媒也抛出“大手笔”:公司拟斥资35亿元收购盛大网络旗下边锋、浩方两大知名电子游戏平台,以此为契机快速切入娱乐互联网行业。

  浙江文化产业近年来的确颇有热点,这些,都得益于浙江省委省政府持续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自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继而打造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出台各种举措,鼓励文化企业创意创新,激发全社会的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酝酿民营影视公司开创文化产业新局面

  时钟的指针回拨10年,浙江早期的文化产业状况着实让人无法乐观。

  “就以影视产业为例,制作播出就是平平常常的。偶尔有几部引起关注的电视剧出来,大家的新奇感就犹如看卫星上天。我写《中国神火》那会,央视肯播就很开心了,哪像现在,浙产剧央视都抢着播。”浙江广电集团总编辑程蔚东回忆。

  那时候,浙江只有极少数的几个名编名导,如著名演员史兰芽的父亲史践凡,因执导《中国启示录》以及《鲁迅》而闻名远近;有程蔚东,一鼓作气写了几部曲:《中国神火》、《中国商人》等。这些努力也给观众带来一些精神食粮,但对于广袤的影视天空来说,这些也只是几颗“星星”而已。

  电视剧的产业化就更别提了。华策影视总经理赵依芳回忆,在2002年之前,浙江所有的影视制作机构只有39家(现在已经有500多家了)。仅有的两家所谓的民营影视单位,也都戴着“红帽子”“华新影视”(华策影视前身)是与浙江省电视剧制作中心合作成立的,“长城影视”则是挂在浙江省文联下的创作机构。

  200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鼓励非公有资本和外资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同年10月,华新影视更名为华策影视,凭借体制、资本和人才等多方面优势,迅速走向了成熟与壮大,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当今影视产业的主力军。

  创新上市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难题

  在2009年登陆A股的上市公司中,最风光的无疑是王中军、王中磊这对年龄相差十岁的兄弟。同年9月27日,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谊”)顺利通过中国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成为内地“影视第一股”。而公司的注册地,正是在浙江横店。

  2010年10月26日9点30分,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大厅,华策影视出现在不断滚动的大屏幕中,股价瞬间突破百元大关。当日,华策影视收盘于107.80元,以58.53%的收盘涨幅居当日第一。由此,浙江又诞生了一个“第一”中国“电视剧第一股”。

  影视作为一个资金密集型的产业,一部影视剧的制作,前期需要大量资金作为杠杆投入。一位从事影视剧多年的业内人士感叹,拍摄电视剧就那么几个月,但要回收资金,还需要后期制作、发行、播出,这一大段的时间没有资金回来,就无法投入下一部的制作。

  上市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赵依芳表示,民营影视的发展受益于省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措施,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008年,浙江省广电局设立2000万元的影视剧扶持专项资金,用于奖励荣获国内外重要奖项的影视作品、影视制作单位和个人;2009年,浙江制定了《关于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企业发展的意见》,在财政、税收、劳动保障、企业用地、投融资等方面出台新的扶持政策。

  而两大影视股只是浙江文化产业的一个缩影。2010年12月9日,宋城集团在创业板上市,成为“演艺第一股”;2011年9月29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的全资控股子公司浙报传媒成功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媒体经营性资产整体上市的报业集团浙江文化企业又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写下了多个“第一”。

  发力再助推20家文化企业上市

  如今,华谊已成为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影视集团。一方面,用《唐山大地震》、《非诚勿扰》等高质量影片与进口大片抗衡;另一方面,借助其品牌价值,积极尝试产业链的拓展。

  华策影视则在电视剧市场上频频发力,《中国往事》、《倾城之恋》等电视剧叫好又叫座。去年,华策影视的电视剧生产规模超过600集,并向院线、网络游戏等渠道及衍生领域拓展。

  而宋城股份采用“主题公园+旅游文化演艺”深度融合的经营模式,分享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双重增长,旅游文化演艺的高附加值以主题公园为载体,实现了高盈利与高增长特性。

  民营文化企业“草根力量”释放,国有文化单位也着力“存量突围”。“以浙报传媒为例,传媒业上市融资,能从根本上盘活国有文化资产,有序吸纳社会资本和境外资本,建立有利于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体系。”浙报传媒高管认为,上市目的不仅仅在于融资,其深层次价值在于推动传媒企业优化结构,实现企业的升级蜕变,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做大做强。比如本次拟收购盛大网络旗下边锋、浩方两大知名电子游戏平台,正是公司全媒体布局的重要一步。

  这一切只是开始,在浙江这片人文底蕴深厚的土地上,资本市场“全方位”对接文化企业上市的浪潮还在向纵深推进。今年是浙江贯彻文化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第二个年头,与此同时,文化产业发展“122”也进入了第二年,也就是到2015年期间要培育100家重点文化企业,培育20个重要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助推20家文化企业上市。

  浙江文化企业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写下多个“第一”

  “电视剧第一股”华策、“影视第一股”华谊兄弟、“演艺第一股”宋城集团和“第一家媒体经营性资产整体上市的报业集团”浙报传媒,被外界并称为“四大文化牛股”。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