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中国 电影产业 黄金时代

影视公司迎来上市潮

2012-11-28 中国文化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2012年,影视公司迎来上市潮。不仅万达电影院线、广州金逸影视传媒等民营资本等待上市融资,如今,电影国家队“中影”“上影”也出现在拟IPO队伍中。

  2012年,影视公司迎来上市潮。不仅万达电影院线、广州金逸影视传媒等民营资本等待上市融资,如今,电影国家队“中影”“上影”也出现在拟IPO队伍中。

  对资本的渴望是中国电影产业近年爆发式增长后的必然需求。随着国家文化政策利好频现及庞大市场的支撑,中国电影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但现实看来,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电影全产业链构建刚刚起步。业界认为,中国电影产业应尽快完善全产业链建设,进一步调整产业内部的分配机制,同时通过着力培育电影文化,助推电影产业发展。

  影视公司迎来上市潮

  来自证监会的信息显示,在11月16日到22日期间,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两家“国字号”电影巨头加入了IPO“初审”队伍,拟上市地均为上交所,“国字号影业第一股”称号的争夺战已经吹响号角。

  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以来,中影股份出品发行了《建党伟业》、《新少林寺》、《王的盛宴》等数十部影片,其控股、参股的6条电影院线,票房约占全国电影市场的40%。上影集团的现金流则主要来自上影联合院线,上影联合院线在全国73个城市拥有192家电影院、934块银幕,票房约占到全国的11%。

  “中影和上影都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国有文化传媒企业,具有民企所不具备的丰厚硬件资源和极具竞争力的软件资源,如拍摄基地、设备、道具、导演、演员、大量沉淀的宝贵版权等,”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说,上市可以大大加快两家企业完善自身运营体制的步伐,规范公司治理结构,而这对于正处于转型发展的中国电影企业来说,无疑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事实上,中影酝酿上市已经好多年了,人员安排、资产分割等都已经按照上市的条件做完。”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饶曙光称,中影的产业链条比较完整,院线资产的市场化程度较高,一旦上市,公司将迎来更好的发展。

  在影视“国家队”发力资本市场之前,我国民营影视公司入市求发展的例子并不鲜见。2009年10月,华谊兄弟在A股挂牌,彻底打开影视公司上市的想象空间,此后,光线传媒、华策影视、华录百纳、新文化等影视制作公司也做出了上市的选择。2010年12月,以电影发行起家的博纳影业登陆纳斯达克,成为中国内地首家海外上市的影视公司。

  统计显示,目前排队上市的文化企业不下30家,其中包括保利文化集团、万达电影院线、广州金逸影视传媒、幸福蓝海影视、东阳青雨影视、北京能量影视传播等。

  中国电影产业步入“黄金时代”

  资本市场是行业的晴雨表。在影视集团争相上市的背后,折射了我国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对资金的“渴望”,中国电影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在“文化兴国”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电影行业的政策利好也是源源不断。

  2009年,《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从财政金融税收等各个方面,对影视产业的重大领域重点项目都给予了支持。

  2010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后,中国电影迎来了最大一波利好拉动。万达集团、中影星美、广东大地等民营资本纷纷进入电影产业市场。

  目前,《中国电影产业促进法》也正在抓紧考察推进中。广东省广电局电影管理处处长黄昌宁表示,《中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已经于去年开始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而在广播电视这个大的领域里面,电影将是国家从法律层面进行扶助的首个产业。

  此外,我国电影产业发展有先天优势,潜力亟待开发。从消费环境上说,电影观众是电影产业的基础,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为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寒流”成就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在起效。“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时代,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扩大了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文化产业往往会在此时异军突起,”黄昌宁说,目前正是推动我国电影产业跨越式发展的绝佳契机。

  事实上,上世纪30年代美国好莱坞和80年代的韩国电影发展都遵循了这一规律。据黄昌宁介绍,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百老汇”、“好莱坞”等知名文化品牌,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国;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和韩国注重发展文化产业,也迅速成为文化产业大国。

  中国电影产业已然呈现出飞跃式发展态势。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发布《“十二五”期间中国电影产业黄金五年发展研究报告》,对2011年至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发展趋势作出预测,认为“十二五”期间我国票房将突破300亿元,冲击400亿,到“十二五”末期,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

  分析认为,在电视剧产销增加、价格反弹、IPTV和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快速增长等推动下,影视动漫板块三季度实现营收同比增长48.52%,净利润同比增长33.27%。

  中国电影全产业链有待完善

  现实地看,即便是处于“黄金发展期”的中国电影业,也仅仅是刚刚迈开脚步,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全产业链有待完善。

  最新数据显示,在美国,每8600人拥有一块银幕;在韩国每4万人拥有一块银幕;在中国内地每12万人拥有一块银幕。这表明了,中国的电影市场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市场远远没有饱和。

  “这十年中国电影业的发展实际上是恢复性发展,10年前中国票房仅有10个亿,电影曾经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今年大概有180个亿,产业还是非常薄弱,没有形成规模发展。”饶曙光说。

  首先,中国电影全产业链刚刚起步。纵观世界,各电影产业巨头莫不是兼涉制片、发行与播映的全产业链企业。“在中国,电影产业80%-90%靠的是票房收入,而在电影产业发达的国家,票房收入仅占到30%,主题公园、版权等电影衍生品也相应拉长了产业链条。”饶曙光说,“在我国电影业,搞制作的就搞制作,搞院线的就搞院线,全产业链模式发展不够充分。电影的制作、发行、院线都存在风险,一个院线需要5至8年的回收周期,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关系全局,所以,尽快发展全产业链的‘航母’集团,是我国电影产业健康发展的保证。”

  从电影市场体系建设看,电影产业的内部分配机制有待完善。“作为电影的内容生产商,制片方相对比较薄弱,按照目前的分配机制,制片方的分成比例只能拿到43%。若按照电影产业的规律,理应达到50%。”张会军表示。

  据悉,日前中影、华谊、博纳、星美、光线等五大发行公司将联合向院线提出将发行方票房分账比例提高到45%。博纳影业CEO于冬称,此次分账比例调整或在明年正式实施,届时上游的制片商和下游的影院均会受益。他表示,这对于上游制片商来说增加了分成比例;而对于下游的影院来说,调整后的政策将规定,所有上映国产电影的影院将会得到5%的电影专项基金返还款(目前所有影院必须向专项基金上缴5%的票房收入)。

  “文化产业,应重在‘文化’二字。”黄昌宁认为,电影集团上市,不应仅仅解决资金来源问题,更重要的,是促进我国的电影产业与国际先进电影产业并轨,进一步提高电影制作水平。

  “2011年,中国电影票房突破131亿,放在经济领域衡量,其经济产出是很小的,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电影对年轻人意识形态的影响。”黄昌宁表示,离开票房谈文化,或者离开文化谈票房都是不对的,中国电影应该思考如何把产业的维度和文化的维度结合起来。通过文化育人,国民素质得到有效提高,才能反过来作用于电影产业的提高。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