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商业节日 原创大品牌

“商业节日”如何“凭空制造”

2012-11-13 中国文化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11月11日这个日子正被演绎成为一个盛大的网络购物节。阿里巴巴集团昨天凌晨确认,“11·11”当天,天猫和淘宝的支付宝总销售额达到191亿元,是去年的3倍多,其中天猫总销售额为132亿元,淘宝完成59亿元,而支付宝交易数则高达1.058亿笔。

  11月11日这个日子正被演绎成为一个盛大的网络购物节。阿里巴巴集团凌晨确认,“11·11”当天,天猫和淘宝的支付宝总销售额达到191亿元,是去年的3倍多,其中天猫总销售额为132亿元,淘宝完成59亿元,而支付宝交易数则高达1.058亿笔。

  细心的人会发现,“11·11”这个日子,之前除了从网络上衍生出的那个关注度并不高的“光棍节”以外,并没有任何特殊的含义。4年前,阿里巴巴把11月11日作为促销日,凭空造了一个“购物节”,4年后,它成功变成了全民购物节,其背后的意义耐人寻味。

  4年造出一个“商业节日”

  还记得2年前,淘宝曾经拍过一条宣传片,其中有一句口号叫做“没人上街,不等于没人逛街”,如今这个“梦想”似乎已成现实。10日晚上,从杭州西湖区万塘路经过时见到,好几个“90后”一边走出KTV、一边念叨着“还有一小时就要开始抢购了,赶快回家”,让印象颇深。

  某种程度上,“11·11”俨然已成为一个“社会化节日”,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商业节日”,而这个节日的横空出世,仅仅用了4年时间。2009年,当时还叫淘宝商城的天猫在11月11日利用“光棍节”举办了促销活动,初衷是想打造一个属于全体消费者的购物节,但其时反响惨淡,参与品牌仅为27个,当天成交金额仅5000万元;2010年的“双十一”,这个数字分别变成了711家店铺和9.36亿元;去年,天猫与淘宝则创下52亿元的成交金额;今年,两家的总销售额达到191亿元,包括央视等媒体出现在天猫主会场参与了解。

  一个“商业节日”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副教授张喆认为,去年的“世纪光棍节”(2011年11月11日)是一个重要转折点:“阿里巴巴集团成功利用了世纪光棍节这个特殊时机,助推了‘购物节’的影响力。”在她看来,去年破50亿元的交易额通过各种渠道有意无意地改变着商家和买家的心态,而那时曝光的诸如快递爆仓、先提价后打折、商品断货等问题,也让更多消费者知道了“双十一”这个概念,并引起高度关注。

  网购大环境形成是内因

  如果追溯“造节”的源起,天猫绝对不是第一家。早在线下零售业发展之时,各大商场就会借助店庆、岁末促销等时间节点“造节”来吸引人气。但不得不承认,天猫是凭空“造节”最成功的一家,让这一天产生了巨大的聚合效应。

  著名管理咨询公司博斯(Booz)公司大中华区主席谢祖墀认为,天猫成功“造节”的背后,实际上反映的是这几年来电商崛起以及整个网购大环境的形成,这才是真正的内因,“电商有不同于传统商业形态的优势,就是不太受地理区域的限制。相反,传统商业覆盖率没有电子商务那么高。”

  天猫总裁张勇称,从4年前天猫单方面组织活动,到如今变成一个参与度极高的“商业节日”,除了天猫官网宣传外,大量商家也做了各自的用户调动、预热工作,“很多商家在外投放的广告内容也是‘双十一’,所以才能产生巨大的力量。”他认为,这是相关产业群、价值链上各个合作伙伴进行广泛合作的社会化结果。

  能否造出原创大品牌

  光看这个191亿元的数字,着实令人欢欣鼓舞——这相当于上海今年中秋国庆黄金周8天395家大中型商业企业5000多网点总营业收入(64亿元)的3倍,这个数字也将其它电商的“双十一”数据狠狠甩出“几条街”。

  但仔细琢磨一下这个数字的组成,销售额破亿元的杰克琼斯、骆驼等品牌,本就是在线下已经形成品牌的商家,各个榜单的TOP10,线下转型线上的品牌占多数。大部分消费者放在购物车里疯抢的商品、首页上显示的商品都是早已有知名度的产品,仅绿盒子、御泥坊等十余家天猫原创品牌跻身所在类目的TOP10,线上原创产品依然处于劣势。许多小商家抱怨,天猫“11·11”活动已成为大品牌的聚集地,它们占据了最多最好的资源,让原创小品牌难以存活。

  有分析人士认为,天猫成功“造节”,在最大程度地拉动内需消费的同时,更应该好好利用这一契机,造出中国原创的大品牌。麦肯锡全球董事陈有钢则对原创品牌的未来充满信心,“在流通业日益国际化,如果中国可以建立世界领先的电子商务平台,将为中国消费品走出中国、乃至品牌的全球化提供重要的支持。”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