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电商巨头 新战场

电商启动诺曼底计划

2013-03-01 中国文化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如果说电商巨头的主战场上仍然是刺刀见红的价格战,那么,其背后的竞争逻辑则远不止如此。

  如果说电商巨头的主战场上仍然是刺刀见红的价格战,那么,其背后的竞争逻辑则远不止如此。

  进入2013年,阿里扬言做物流,京东高呼做金融平台,苏宁则画出“云图”,电商巨头之间似乎已不再局限于网上零售市场的争夺,而是试图绕道竞争对手身后进行包抄,不断开辟出新的战场。

  物流战场:撬动行业地位的杠杆

  阿里巴巴宣称千亿筹建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引起哗然一片,物流对电商江湖地位的杠杆作用日趋明显。

  分析人士认为,阿里此举的战略意图是为了从后方精准打击京东最引以为豪、也最具资产价值的仓储物流体系。

  在京东商城在接受最新一轮7亿美元的融资后,估值已接近80亿美元。据知情人士透露,单是京东物流固定资产至少在30亿以上,此外其储备产能每日已超过120万单,在全直营的快递公司里面,仅落后于顺丰与宅急送。

  虽然刘强东否认了京东将在2013年上市的可能,但作为阿里系的最大对手,京东在仓配方面的支配能力不容小觑。

  为此,物流体系相对支离破碎的阿里必须将经过社会资源重组的方式,让外界看到可提供高运转效率、快速送达等服务体验的不止京东一家,从而遏制竞争对手的身价节节走高。

  与此同时,另一只大鳄苏宁也没有停住再造的脚步。在拿到物流牌照、并计划斥资200亿打造大物流战略后,苏宁云商于日前完成重大战略调整,在重新切割的几大部门中,服务物流管理总部作为集团的底层建筑,不仅实现线上线下物流配送的融合,且为未来阶段对抗阿里、京东物流开放体系做好充足准备。

  在线金融:产业链之命脉

  电商的战火已经烧到了到了银行界的头上。

  马云和刘强东,均已将视线锁定在数据和金融的战场上。而苏宁对金融的兴趣也十分浓厚。从张近东画下的“云图”可以清晰的见到,被分在后端的一支脉络中涵盖数据、金融,而金融产品更是被列入苏宁易购8个事业群当中。

  分析人士指出,苏宁云商线上线下的融合再造只是表面,实际上,其围绕着零售,对全产业链进行多点布局,才是最终目的,而重中之重就是数据和金融。“苏宁已经预见到零售公司的局限性,如今传统的家电卖场和品牌商关系日渐疏离,渠道对品牌的控制力不再像过去那样强了。”

  数据对于产业革命的推进毋庸置疑,而建立在交易数据基础之上的金融信用体系,更关乎着产业链条上无数上游供应商的命脉。因此,三巨头竞相布局在线金融,实则是重塑对整个产业链的掌控能力。

  另一方面,在线金融分成回报远超正面战场上(交易平台)的毛利和返点,即将成为电商迫切挖掘的第二个金矿。

  从目前局势判断,阿里小贷由于起步较早,已经实现单日利息收入100万元,领先后者一个身位。而近期又有传闻称,阿里金融将逐步由小贷向资金杠杆率更大的担保转型。

  为了阻截源源不断向阿里输送的财富,京东与苏宁均已摩拳擦掌:前者声称有“质量最好、最干净的电商数据,不刷信誉,没有水货”,以此映射阿里金融信誉的“水分”;后者在顺利获批贷款牌照后,当即决定则斥资3亿,组建小贷公司,期待与阿里正面交锋。

  在线支付:兵家必争之地

  曾被视作辅助性工具的第三方支付,随着支付宝的崛起逐渐被提升到了战略高度。对于京东和苏宁两个巨头而言,支付宝是必须穿越的屏障。

  目前,京东手握网银在线,苏宁易购持有易付宝,后两者均是获得央行牌照的第三方支付企业。虽然市场份额尚不足以撼动支付宝的统治地位,不过,从刘强东和张近东进来的表态来看,拥有自己的支付工具,相当于手握足够的现金流。

  显然作为B2C平台而言,做在线金融有相当大的原因在于平台对供应链端的压账局面迟迟得不到改善。尤其是过去阶段货到付款比例居高的京东,资金周转效率低下时常被业界诟病。

  更重要的是,电商与传统零售业的交锋还在与日加剧,未来阶段,除了购物本身,越来越多的本地化生活类服务必将成为电商进一步开垦的处女地,而由于交易多产生于线下,缺少支付工具无疑于将肥肉拱手割让。

  这一点对于线上线下均有布局的苏宁至关重要,甚至将关系到其统筹各种业态的“云”概念能否真正落地。

  所以,在线支付市场的争夺也将呈现出三国杀的局面。为此,虽遥遥领先的支付宝也开始有所动作。据相关人士透露,继阿里巴巴集团内部构架重组后,支付宝也于上周开始调整,变为支付宝与共享平台事业群、金融事业群、国内事业群、国际业务事业部五大板块,进而融入到阿里各个业务矩阵当中,发挥底层构架的作用。

  三巨头业态产生分化

  之所以产生上述多个战场的混战,源自电商三大巨头的业态已经悄然发生转变:阿里巴巴从电商入口向更具互联网基因的形态转变,京东商城逐渐走向亚马逊式的物流地产公司,而苏宁则在超电器化之后成为O2O的典范。因此,很难用原先的视角去解读上述三家电商巨头公司,而他们随着他们转型方向日渐清晰,第二、第三战场也便逐渐铺展开来。

  在面对变革之际,身为行业领袖必然会展现出高瞻远瞩的一面。为此,三大巨头预见性地已在上述战场尚未开辟之前做了诸多部署。

  譬如阿里巴巴注资一系列的移动电商应用,建立起阵容强大本地生活服务链条;同时还投资了虾米网,补充生活娱乐元素;甚至还有一度有消息称阿里将入驻新浪微博,从而解决多年的SNS心腹大患……这一切都充分说明,阿里巴巴正在向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巨头靠近。

  又譬如京东不惜重金打造的物流航母,手握近2000余亩地块;在360座核心城市建有900多个自营配送站、300多个自提点;拥有配送员约1.5万名;今年还将竣工拥有15000坐席的客服中心。京东已渐进为马云口中的“钱花在买土地,去找政府谈判”的重公司,却也摇身化作最具投资价值的价值型公司。

  有趣的是,区别于第一战场的殊死搏斗,第二战场更像是一场堵截和围剿。每个巨头潜在的发展机遇迅速成为对手捕捉的猎物。因此,阿里造势打京东的物流,京东效仿阿里建造重重的生态环境体系,苏宁则不断地汲取网上零售实战经验,借机实现产业链条进行修复和再造。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巨头不断侵蚀零售市场份额,电商行业资源将加剧垄断,为了实现自身规模和利润的持续扩张,还将会有更多的战场将被开辟出来。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