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东欧电影

东欧影片成电影节新宠

2013-03-01 中国文化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2012年,伊朗影片《一次别离》横扫柏林、金球、奥斯卡,罗马尼亚影片《山之外》在戛纳获影后、编剧双奖。

  2012年,伊朗影片《一次别离》横扫柏林、金球、奥斯卡,罗马尼亚影片《山之外》在戛纳获影后、编剧双奖。新年伊始,罗马尼亚电影人再凭《孩童姿势》傲视柏林,获奖名单中,除美国影人大卫·戈登·格林凭《雪崩王子》获最佳导演奖外,几乎被来自波黑、伊朗、哈萨克斯坦的东欧影人包揽,东欧电影近年的崛起已不可忽视。

  与视听轰炸、明星大腕的商业电影潮流相反,东欧电影人一直冷峻、写实、批判、关注社会现实,《一次别离》关注当代伊朗的等级制度,伊朗人在亲情、宗教上的挣扎。《山之外》关心世俗观念与宗教传统的冲突,关心权力对抗和道德审判。《孩童姿势》则直指社会腐败、人性变异。

  虽然逆商业电影潮流而行,好在这类艺术影片坚持了下来,获得了包括奥斯卡在内的各大电影奖项的肯定,《孩童姿势》制片人在本届柏林领奖时便说道:“感谢不支持我们的人,是你们让我们更坚强。对艺术片来说,商业也是一个审查机制。”

  最佳导演获得者、美国导演大卫·戈登·格林则为“独立电影”正名:独不独立取决于自己怎么看待。在他看来,资金充足的时候,想拍几条就几条,也挺独立的;而某些小项目,筹钱筹不到,各种烦恼,被牵制着反而一点都不独立。

  反过来看看华语电影,或许“商业与艺术”的矛盾正是当下困境的症结所在。王家卫领衔本届柏林电影节评委会主席,华语电影却无一入围主竞赛单元,入围周边单元的几部影片也颗粒无收,不得不说是华语片的一大尴尬。在电影行业高速发展、票房逐年攀高、单片票房纪录屡屡刷新,华语电影人专注商业片、类型片无可厚非,也是电影获得更好发展的基础,但一批坚持艺术、坚持自我的人终究是不可缺少的。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