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佛山 南海 社会资本 文化领域

佛山南海培育一个文化增长型城市

2013-05-21 中国文化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社会发展实践充分证明,现代城市之间的竞争不仅是经济的竞争,更是文化的竞争。2010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经过深入调研后,提出了南海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文化为引领,培育一个文化增长型城市。

  社会发展实践充分证明,现代城市之间的竞争不仅是经济的竞争,更是文化的竞争。2010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经过深入调研后,提出了南海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文化为引领,培育一个文化增长型城市。

  在文化引领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两年来,南海以建设广东省首个文化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和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为契机,积极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机制,不但让丰富的文化资源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文化部门也积极参与到经济社会的全面建设中,让文化注入经济活动,丰富其文化内涵,使城市的竞争力越来越强。产业、城市和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三驾马车,如今在南海,文化成了驾驭这三驾马车的统帅。

  文化GDP:以文化统领经济社会发展

  南海是康有为、詹天佑、黄飞鸿等历史文化名人的故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1073平方公里的辖区内共有古建筑、古遗址420处。南海经济发达,是广东“四小虎”之一,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然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前些年在“GDP至上”观念的影响下,这个拥有丰富文化资源、经济十分发达的城市,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群众文化生活都缺一点儿文化味。

  南海区区委书记邓伟根说:“一个城市最不能缺少的是浓厚的文化气息和独特的文化品格,正是在对南海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正式提出了文化引领这一理念。”据说,邓伟根2010年刚上任时召开的第一个座谈会就是文化座谈会。他解释说,这一理念的提出基于这样一个基本判断:地区发展10年比经济,50年比制度,100年比文化。社会越发展,文化就越重要。“过去我们提倡经济GDP、绿色GDP,现在可能还要加上个文化GDP。这是个大文化概念,是要以文化统领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文化与经济相融合,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探索一条文化与产业、城市、环境、社会共生共融的科学发展新路。”邓伟根说,“目前在一个城市发展中,最缺的就是对文化的思考。我希望在南海人人都是文化局长,能从文化的角度来看问题,让这里的建筑会讲故事,把南海久远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两年来,“文化引领”这一理念在南海已经深入人心,影响到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如南海的九江酒厂通过挖掘酒文化内涵,越做越有奔头了:先是创办了国内首个米酒博物馆,3年来累计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2011年又与香港TVB合作拍摄了电视连续剧《九江十二坊》,播出后九江米酒名气大增,慕名而至的宾客络绎不绝,其中有七八成是从港澳地区过来的。该厂负责人表示,这是过去单纯做产业没办法达到的效果。原来仅卖几元一瓶的酒现在能卖到两三百元,他们渐渐尝到了做文化的甜头。

  制度建设:5亿元可撬动200亿元

  “只有一只翅膀的鸟飞不起来,文化与经济并驾齐驱才能让城市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所以文化部门要有所作为。”南海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区文体旅游局局长俞进说,区委、区政府这两年来为文化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所以文化部门也自加压力,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和建设广东省首个文化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为抓手,进行制度设计,积极发挥文化效能,助力社会经济发展。

  这两年,南海陆续出台了《促进南海区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加强文化介入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从2011年至2013年,区财政安排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文化建设,并将带动200亿元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扶持的力度和广度前所未有。

  有了制度的保障,这两年南海的文化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们大力推进“城乡十分钟文化圈”建设,基本实现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在文化产业领域,南海加强了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等方面的结合,积极发挥文化对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如在西樵山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中,文化部门帮助景区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未有珠三角,先有西樵山。”这里文化资源非常深厚。经过精心打造,如今以三湖书院为代表的理学文化、以黄飞鸿狮艺武术馆为代表的南狮南拳文化、以桑基鱼塘为代表的农耕文化,构成了西樵“最岭南”的文化底蕴。

  文化创新:推动城市发展新跨越

  “敢饮头啖汤,才能走在前。”南海区文化部门在贯彻文化引领这一理念的过程中,敢于探索创新,在最大限度发挥文化财政资金效能等方面涌现出了不少亮点。

  文化消费补贴不补个人,补提供商。近几年,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为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纷纷给市民发购书卡、电影卡,直接将文化消费经费补给个人。南海区则采取了不同的做法,文化消费补贴补提供商,不补个人。“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有些市民虽然拿到了卡,但并没有去消费,导致财政资金沉淀;二是这些补贴仅涉及读书、观影等领域,有一定的局限性。”南海区文体旅游局常务副局长谭国洪说,他们的做法是把补贴补给文化产品提供商,让人们在观影、进剧场、进景区等方面都能享受到优惠。比如,当地的“十元高雅艺术剧场”项目已执行了两年,广受欢迎,原来200元至350元的票价经政府补贴后,市民花10元至50元就能进剧场了。“这个项目政府每年仅投资300万元,但因为引入招标竞争机制,不但撬动了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也让群众以低廉的票价看到了更多更好的演出。”谭国洪说。

  有“环评”更有“文评”。这两年南海要求凡是大型公共建筑都要体现本土特色,在建设论证阶段就要有文化部门的介入。在南海城市建设中,现在不但有环保部门的“环评”,还有文化部门的“文评”,以防“千城一面”。南海文化部门的专家十分看重肩负的责任,在维护城市特色方面不遗余力,从而增加了文化对城市建设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如何让公共文化服务的神经末梢强大起来?南海区罗村社会管理处开创的“三个二”模式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所谓“三个二”,是指这个街道成立了两会(文化发展委员会、文化发展基金会)两团(群众艺术团、文体社团)两队(文体辅导队、文体义工队)。这一模式把辖区内各企业、学校的文体人才汇聚起来并成立两团两队,解决了开展基层文化工作人才资源匮乏的问题;通过成立基金会,吸引辖区内的企业赞助基层文化活动,解决了经费不足的问题,盘活了经费、人才一盘棋,用罗村社会管理处文化站站长李韬的话说:“我们现在3个月举办的活动比原来一年办的活动还要多。”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