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电影业 亏损 资金

【证券日报】电影业亏损率达70% 资金仍不惧杀入

2010-07-16 中国文化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在中国电影圈流行这样一个段子:某阔气的煤老板找到著名导演彭浩翔说,“你给我拍一部文艺片,艺术片,我们要去国外参加电影节,走红地毯。”

    在中国电影圈流行这样一个段子:某阔气的煤老板找到著名导演彭浩翔说,“你给我拍一部文艺片,艺术片,我们要去国外参加电影节,走红地毯。”

  

      彭浩翔一听乐坏了,刚想接话,煤老板又说,“所有片子都可以投,但我有个条件,就是让我的女朋友当女主角。”

   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正在北京热拍、中国第一部过亿美元巨制《人鱼帝国》,其投资人姜红宇也是“门外汉”,他是曾进入2002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地产大亨”。

   行业外热钱的疯狂涌入,让各路英雄拍电影的热情极为高涨。

   如此高亢的局面让著名影评人列孚想起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黄金(1209.90,1.60,0.13%)十年,据他回忆,那时,港片的投资客有开殡仪馆的、混黑社会的、盖房子的……。这些投资客除了想在电影金矿里捞一把,有的是想聚集明星资源,有的是想借助电影的光环做广告,等等。

   中国电影正以每年30%的高速增长,迅速变成一个近百亿的市场,外行的投资人纷纷开始往里砸钱。只是问题在于,如此多的热钱涌入电影圈,投资者们真的能赚到钱么?这究竟是一场华丽的电影盛宴还是一个虚无的电影泡沫?

  投资过热致电影泡沫?

   记者注意到,2010年5月11日-6月10日,电影局已处理完成的备案故事影片共189部,其中同意备案的180部。而过去两年,在金融危机中反周期强劲增长的中国电影,一年电影总产量也不过400多部。

   此外,在此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段内,已在广电总局备案投资拍摄电影的公司机构就有154家,加上5月份领取公映许可证的影片出品单位约有74家,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市面上投资电影的公司机构就有两百多家———这一战团规模基本相当于往年中国电影整年的投资。

   2010年已经过半,根据官方数据,截至6月20日,2010年中国内地电影票房已收获44亿元,同比增长80%以上,预计今年全年将超过百亿元。

   面对100亿这块儿大蛋糕似乎人人都跃跃欲试,其中热钱游资在幕后的推波助澜作用不可小觑。有人算了这样一笔账:即使2010年中国电影能够如期完成55%的市场份额,那么55亿票房中,按照电影行业票房分成3:3:3的比例,最后真正分到投资者手中的那块儿蛋糕也只有18亿左右。

   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蔡灵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电影市场确实存在过热现象。在国家对文化产业大力扶持的政策下,国内电影投融资环境还有待规范,外加09年电影产业的大好形势,各路资金的注入导致了电影市场过热现象的产生。主要表现在电影制片和影院建设环节受到资金的追捧,而这种追捧超出了“理性”范围,违背了市场发展的一般规律。

   蔡灵认为,业外资本的炒作是电影产业泡沫出现的主要原因,首先是金融危机之后各路资本急于寻找增值机会,恰逢09年电影产业大爆棚,各路资本纷纷进驻,短期内有效缓解了电影产业发展的资金短板,愈演愈烈之后导致电影产业泡沫的出现。

   其次是电影产业本身不稳定的倒金字塔型结构,少数电影的票房占据了总票房的绝大部分份额,加上媒体的宣传效应,使得泡沫越来越大。

   最后泡沫的产生跟投资者对市场的错误认识有很大的关系,国民对电影的消费增加是建立在上游优质内容生产基础之上的,并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的供不应求现象。

  电影业亏损率达70%?

   整个6月份,25部新片轮番上映互相抢占空间,却没有一部票房过亿。《玩具总动员3》、《罗宾汉》、《谍海风云》等有“过亿相”众多大片均以每周2000万至3000万收场,《北纬31℃录像带》、《不是闹着玩的》等一些小片匆匆下线,蓬勃发展的电影市场承受力遭遇到了挑战。

   很多媒体据此断言电影市场过热。但这似乎并不能阻止更多的新片蜂拥而来,今年七、八月暑期档将有超过60部电影上映。

   新影联副总经理高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称,6月份上映的20多部电影中,除了《人在囧途》、《异度公寓》略有小赚外,剩下的电影基本都赔本,比如《摇摆的婚约》不到500万落片,《海洋天堂》难以收回800万元的制作成本,《决战刹马镇》1600万元制作成本外加800万运营,盈利不太容易。

   他还表示,电影市场近五、六年飞速发展,一方面给投资者带来了信心,但另一方面也有一个误导,就是让很多人以为只要投资电影就能赚钱。这时候就危险了,有一部分不理智的投资进来。造成电影市场拥挤,消化不良的情况。

   蔡灵认为,虽然09年我国电影产业出现“井喷”现象,但是跟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影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刚迎来电影产业发展黄金期。电影热钱过多,并且在产业链各环节没有做到合理分配,最容易导致的问题就是市场供需失衡。

   她还表示,首先对于想在电影产业淘金的业外资本而言,在不明下游影院容量和消费者喜好的情况下,盲目的投资到制片环节将会加剧电影产业上游制片环节“产能过剩”的情况。

   其次在影院建设环节,电影产业长期票房的增长更多的是要依赖二三线城市市场的开拓,热钱大多集中在电影票房的一线城市,而这些地方影院趋于饱和,没有足够的市场容量,在影院建设上没能做到长期规划。

   “业外投资者缺少专业人士的指导和把控,是一种跟风和投机式投资,这种投资风险极高。目前电影业的亏损率已经高达70%,是时候该给电影市场降降温了。”高军说,文化产业投资是一种非常规的投资,要把握量入为出的原则,最好先算算能拿回多少钱,再去进行相应的投资。

  电影有风险,热钱投资需谨慎

   高军表示,做好电影投资需要两个方面,一是要有充分的资源优势,包括渠道,人脉,行政等各方面专业资源;二是要有雄厚的资金背景,第一部,第二部赔了没关系,可以慢慢积累经验,比如新画面的张伟平,一直到《英雄》才赚到钱。

   比如《东风雨》投资九千万,后期推广两三千万,票房收入才有三千万;《孔子》投资1.1个亿,尽管票房收入达到1亿,但是投资者也只能分到40%。有专业常识的还不能保证一定能挣到钱,初来试水的人就更不行了。不能一看炒房不行了,就来炒电影,电影可不是好炒的。

   据了解,因房地产受到“抑制”,目前不少老板放弃投资房产,改投电影。大量热钱涌向电影投资,一定程度也刺激了电影的“大跃进”。

   影评人张小北认为,如果不掌握产业链的关键资源,热钱一股脑地涌向电影制作领域并非明智之举,除了哄抬物价外,对中国电影的创作和制作绝非好消息。只有真正的投资者,才会从根源上重视和培养电影产业的关键环节,并能够以稳健的心态来对待未来的市场。

   对于那些急切盼望获利离场的资金,“电影行业有风险,热钱投资需谨慎。”张小北奉劝道。

   “对于电影市场来说,赔点儿钱不是大事,可怕的是多数人都赔钱。这就像蔓延的疾病,会让多数人失去信心,导致今后的电影投资缺血。”高军对《证券日报》记者说。

   蔡灵也表示,电影投资主体多元化对电影产业的发展毫无疑问是件好事,可以增加资金来源渠道,给电影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但是如果投资者只是因为电影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有政策扶持,想趁机分一杯羹,随后从电影产业里撤出,最终导致秩序的混乱,是非常不可取的。

   她还认为,投资过热会给投资者造成一种繁荣的“假象”,让有不良动机的投资者进入电影产业,扰乱市场秩序。在利益的诱惑下,难免会出现制片方把精力放在如何吸引投资,赚取更多利润,而把电影品质的提升、文化导向作用放在次要位置,出现恶性循环,等到热度一过,电影产业融资难的问题会再度出现,这对电影产业的长期发展是相当不利的。

     原文发布地址: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t/20100716/02478304404.shtml (证券日报)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