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电影产业

电影产业突围还需爬坡过坎

2015-09-09 中国文化投资网
 

  我国电影产业由粗放向集约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断提升。但依然存在质量提高滞后于数量提高、盈利模式较为单一、产业化布局不均衡、对外输出能力不强等问题,还需爬坡过坎。

  近日,国务院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以提升我国文化产业水平、促进电影产业健康发展。我国电影产业化改革启动以来,电影产业由粗放向集约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断提升。但是,质量提高滞后于数量提高、盈利模式较为单一、产业化布局不均衡、对外输出能力不强等问题也同时存在。要想实实在在提高我国电影产业化水平,还需爬坡过坎。

  首先,要数量更要质量。截至目前,全国电影票房收入已经超过去年全年。其中,国产影片占总票房的60%以上。但是,光鲜数据难掩其中的问题,我国电影整体水平仍然不高,每年都有大量新片无法上映,即便进入院线,又有相当一部分是赔本赚吆喝。面对商业化浪潮,有些国产电影迷失了方向,呈现出低俗化的倾向,甚至不断突破观众的审美底线。在文化快餐时代,电影创作者更不应放弃对高质量的追求,而是要力争实现商业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不断掌握并运用新的科技技术,增强影片的人文精神和艺术品格,切实提升影片质量。

  其次,完善盈利模式和产业化布局。我国电影投入产出比相对较低,盈利模式单一,过度依赖票房收入。为此,应借鉴电影市场成熟国家的经验,大力加强电影产业链其他环节的开发力度,比如电影人物形象的周边产品和版权授权的循环开发等,实现盈利结构多元化。另外,我国电影产业布局区域差异较大,高档电影院线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小城市和广大农村院线发展滞后,市场分配不合理,消费潜力没有被彻底激发。要想改变上述状况、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有关部门必须加强电影产业化布局的宏观调控和科学配置,打造专业性强、市场经验丰富的发行机构,使电影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活跃起来。

  再次,国产电影“走出去”能力亟待提高。经过10余年的产业化改革,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与这样的位置不相符的是,我国电影在进出口贸易中处于严重的逆差地位。每年都有海量国外影片成功进入我国院线并取得不错票房,我国却鲜有影片畅销海外。分析其中的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我国电影在内容上难以迎合国外受众的多元审美需求,影片缺乏世界性表达;二是营销和包装手段落后,传播能力较弱。对此,我国电影创作者等相关人士需在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上下功夫,推动建立通畅高效的海外营销机制,培育市场化的营销主体,力争使国产电影在国际市场发行中取得突破。

  现在,我国电影产业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时代的挑战。只有立足现实,加紧落实推动电影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才能使电影产业实现真正的腾飞,使我国实现从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的跨越。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