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报刊业

纸价格上涨引发报刊业经营变局

2008-07-29 中国文化投资网
 

    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国内新闻纸价格开始大幅上涨,目前价格已至6000元左右,合计涨价幅度超过40%。新闻纸涨价幅度创5年来最高纪录,而且这种状况还有持续的趋势。 新闻纸价格大幅上涨,对我国报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文章内部广告

    新闻出版总署7月21日发布的《二〇〇七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出版图书、期刊、报纸总印张为2345.2亿印张,折合用纸量542.7万吨,与2006年相比用纸量增长1.61%,其中报纸用纸占总量的72.08%。估计今年报业的用纸量将超过去年。面对如此巨大的用纸量和不断上涨的价格,各大报业集团和报社叫苦不迭。

    新闻纸涨价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进入2008年,我国新闻纸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造纸的原材料价格迅速提升、能源供应和物流运输价格上涨、环保治理成本居高不下等诸多因素,造成新闻纸价格强劲反弹,大幅上扬。

    由于媒体经营的特殊性,它在价格传导上存在一定困难,成本向下游的转嫁没有工业企业那么迅速,而新闻纸作为报社经营最重要的成本构成,涨价对报社影响巨大而且非常直接。

    各报业集团和报刊社收支严重失衡,资金链紧张。新闻纸价格上涨及广告形势的不景气,直接导致各报业集团的收支严重失衡。例如,就新闻纸一项解放日报报业集团2008年的支出与2007年相比,将多支出人民币1亿元。深圳报业集团每年使用新闻纸7万吨至8万吨,今年是奥运年,用量可能还要更大些。按目前新闻纸涨价趋势将增加近1亿元成本。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估计会增加2亿多元成本。纸业在大幅提价的同时,对纸款的到达率提出了新的要求,有的甚至要求现款提货,这就直接影响到报业的现金流以及报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有的报业集团经营部分原本要改制上市,但是今年面临可能亏损的严峻形势,致使他们把上市时间往后推迟。

    报纸行业2008年面临全行业亏损的可能。新闻纸价格的大幅上涨,使各报业集团和报社的成本支出快速上升。据统计,2007年我国新闻纸用量约为350多万吨,由于今年举办奥运会等因素,估计2008年新闻纸用量会有8%的涨幅,约为380多万吨。在报纸的生产成本中,纸张成本大概占到了60%~70%,新闻纸提价对报社的影响显而易见。以中国全年新闻纸消耗量380万吨计算,目前每吨新闻纸价格已上涨近2000元,意味着报纸行业将至少比去年多承担70亿元左右的纸张成本。2007年报纸全行业利润59.05亿元,即使全年有10%~20%的利润增长也不足以抵消新闻纸价格的增长,如果按目前状况,2008年报纸出版行业将面临全行业普遍亏损的风险。

    直接影响各党报集团在市场多元传播格局中的影响力、竞争力和舆论引导能力。报业具有“意识形态”和“市场”的双重属性,建设报业集团的目的是为了形成强大的舆论引导能力,但由于新闻纸价格上涨,各报业集团为降低成本采取各种措施,运用减版、减彩、限量等方法增收节支,个别报纸广告占版率高达45%,这必然会导致丧失部分读者,降低影响力和在多元传播格局中的竞争力,从长远看不利于报纸的发展,不利于主流舆论阵地建设。

    部分报纸实施提价。例如,南京市场上的4份都市报零售价集体提高40%至每份0.7元,提价的报纸分别为《现代快报》、《扬子晚报》、《金陵晚报》和《南京晨报》。《南方都市报》将其在深圳市场的零售价从每份1元上调至2元,改版后《财富时报》从以前的2元提高到现在的5元,《经济观察报》也从去年的2元提高到3元。成都报纸从今年7月1日起,《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零售价从0.5元提至1元,《成都晚报》从0.5元提高到0.8元。大众报业集团所属《半岛都市报》也在7月1日将报纸零售价格由0.5元提高至1元,青岛市区优惠价0.8元。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在与上海文新集团磋商的基础上,已将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的《新闻晨报》、上海文新集团的《新民晚报》的零售价从现在的每份0.7元调到1.0元;拟将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的《新闻晚报》、上海文新集团的《东方早报》的零售价从目前的每份0.5元调到1.0元。

    对于报纸提价很多报社实际上还是观望状态,因为报纸本身的价格就较低,如果提价,即使是一个很小的基数,也会产生很大的增长幅度。以某日报为例,现在售价在1元,如果只是增加5毛钱到1.5元,增长的比例就已达到50%。报纸大幅度涨价势必给发行带来较大的冲击,同时也会推动物价指数的上涨,与国家的宏观调控精神也会发生冲突。目前互联网越来越普及,电子媒体对报纸的冲击巨大,媒体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一旦提价可能造成读者的大量流失,非常不利于报业经营的长远发展。


    靠厚报赢利的模式随着此次新闻纸价格上涨发生了一些转变,各报纷纷瘦身,如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提出在坚守报纸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把内容做得更加精确、更加个性化的前提下,变身为“窄报”,成为我国第一家“瘦身”型党报。许多报纸为减少不必要的版面浪费也纷纷“瘦身”。

    但是有的报业集团反映,目前减版、减彩、减量等手段已用到了极致。从长远看,必然会失去部分读者,最终影响到报纸的“二次售卖”,甚至动摇报业经营的根基。

    降低新闻纸用量,尽最大努力减少成本支出。很多报业集团面对高涨的新闻纸价格,纷纷采取各种节约措施减少新闻纸浪费。例如,根据报纸实际发行量和赠阅量,逐日调整并下达各地印点印量指标,严格控制印刷总量,压缩内部工作用报、社会赠报等支出。与各地代印点签订修改完善后的协议,进一步控制或降低报纸印刷的单位纸耗标准。加强管理,着力降低运输和发行过程中的报纸损耗,对发行需求量进行精确预算,减少不必要的废、退报量。集中回收所属各部门废旧书报和杂志,直接送造纸厂回浆,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造纸和用纸成本。

    集中采购,并适度增加新闻纸库存。有的报业集团根据纸价不断上涨的变化趋势,加大新闻纸采购频度和库存管理力度,通过集中采购等方式争取相对较低的采购价格,并适度增加新闻纸库存,以达到降低全年平均用纸成本的目标。

    但是由于各大报业集团报纸发行量大,印刷所需新闻纸的量大,储存成本及新闻纸调拨运费都很高,而且各新闻纸供应商基本联合在一起,控制供应量及价格,尽管报业增加新闻纸库存量,但收效并不明显。况且大量囤纸的做法,从根本上破坏了市场的合理分配和流动,反过来进一步推动了价格上涨。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