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安徽 文化 产业 方阵

安徽文化产业迈入全国第一方阵

2010-09-08 中国文化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5年来,安徽在文化体制改革上自主探索,勇闯敢干,组建起以五大文化产业集团为“领军企业”、顶天立地与铺天盖地齐头并进的文化皖企军团,成功迈入全国第一方阵,创造出非首批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走在全国前列的“安徽现象”,再次让国人瞩目。

  文化皖军

  哪里有主动改革,哪里就有新气象。

  5年来,安徽在文化体制改革上自主探索,勇闯敢干,组建起以五大文化产业集团为“领军企业”、顶天立地与铺天盖地齐头并进的文化皖企军团,成功迈入全国第一方阵,创造出非首批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走在全国前列的“安徽现象”,再次让国人瞩目。

  文化产业不仅涵养着一个区域的软实力,更能成为经济发展的硬支撑。当上海证交所的铜锣为安徽文化企业上市敲响时,既是文化皖企军团登陆资本市场的庆祝声,更是将改革向深度推进的发令声。

  文化体制改革是一次涉及全局的深刻变革。放眼全国,文化改革与发展正在迎来一个黄金十年,文化皖军必须走大出版、大传媒与大文化产业链的改革路径,才能抢占产业制高点。

  这个过程考验的不仅仅是文化改革的新思维,更需要新的文化发展观。唯如此,才能做出千亿文化产业的大蛋糕,文化皖企军团才能够在中国的文化产业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前进号角吹响,文化皖军列队出发!

  新文化发展观

  5年,对于起步相对较晚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来说,并不算长;5年,对于安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而言,却是大踏步迈进。

  从2005年至今,非全国首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省份的安徽,主动改革、敢闯敢干,交出了一份出人意料的文化体制

  改革答卷和漂亮的文化产业发展成绩单。2005年—2009年,安徽文化产业逆势飘红,连续保持30%以上增幅,创造了全国瞩目的“安徽现象”。

  进入2010年,敢为人先、在业界屡屡书写第一的文化皖军,再次引起各方关注。刚刚过去的7月,又有山西、贵州两省代表团来安徽考察学习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

  作为一个经济总量刚刚踏上万亿元台阶,在文化体制改革中既无政策优势又无资本优势的中部省份,安徽为什么能够全方位跻身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第一方阵”?“安徽现象”的背后是怎样的改革新思维与文化新意识?

  自主改革的“探索之旅”

  “主动改革,敢为人先,创新闯新。”“时时有激情,人人在状态。”“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走进位于合肥政务新区天鹅湖畔的安徽出版集团大厦,每个楼层都会看到这样的标语。

  2005年11月,安徽出版集团挂牌成立,是全国第一家集团组建并同时完成转企改制的大型文化企业。回想起5年前的情景,时代出版传媒公司总经理田海明仍然感慨万端:“改革之初,很多人不理解,都不想改。习惯了没有风险的事业体制,对改革后企业和个人的前途都感觉很渺茫。”田海明告诉《决策》:“改革的矛盾和壁垒首先是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观念和利益,所以出版集团在成立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头脑风暴。在2006年春召开了一次霍山会议,是出版集团的‘遵义会议’。”用安徽出版集团总裁王亚非的话说,就是“换脑袋、换思路”。为此,出版集团请来专家,给员工讲什么是改革,什么是市场,什么是企业,在培训中完成从文化事业单位到文化企业单位的身份和职能转变。

  观念一变天地宽。5年来,安徽出版集团在观念创新的带动下,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出版单位崛起为致力于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跨所有制,发展大文化、大传媒、大产业的“出版皖军”。2005年,安徽出版集团年销售收入8亿元,利润只有6000万元,田海明告诉《决策》:“到2008年,出版集团3 年发展目标实现时,这两组数字分别达到40.4亿元和2.5亿元,是2005年的4倍多。”这就意味着,3年时间再造了4个出版集团。

  实际上,出版集团只是安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如果进入改革时间进行纵向观察,就会发现,主动改革、敢闯敢干,是安徽文化体制改革新思维的最大特点。2003年,全国首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启动,省级试点中安徽不在其中,市县试点也没有安徽的,企业改革试点还是没有安徽的。此时,是等一等、看一看?还是自加压力,自求发展?

  安徽,毅然选择了自主探索。“安徽的特点是不犹豫、不观望、不等待,自主试点、积极探索。”安徽省委宣传部副巡视员李友国告诉《决策》。5年的实践证明,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大发展,就会有新气象,而主动改革就成为“安徽现象”的最大特点,也是安徽树立新文化发展观的典型特征之一。“安徽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总体推进,走在了全国前列’,试点地区‘重点突破,完成了阶段任务’。安徽的文化体制是早改、快改、真改,改得好,改出了生机,改出了成效。”2009年4月13日至15日,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督查组在皖督查期间,对安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正是文化体制改革,才催生出了“皖军现象”,安徽也在改革中迅速迈入全国第一方阵。在首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评选活动中,安徽发行集团、安徽出版集团双双入选,在出版发行类企业入选数量上,与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大省广东省并列首位。与出版集团同为五大文化龙头之一的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在经营上与大型跨国传媒集团南非米拉德集团合作,组建新安传媒有限公司,是全国第一个党报集团中外合作项目,被誉为“文化产业跨洋合作的创举”。

  “在自主探索和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进程中,安徽推出了一批精品力作、打造了一批知名品牌、重塑了一批市场主体、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催生了一批主导产业、形成了一批文化园区。”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臧世凯把改革成果概括为“六个一”。

  从五朵金花到百花齐放

  2010年2月,安徽演艺集团、广电传媒产业集团同时成立,安徽文化企业五大龙头阵容正式形成,标志着安徽文化产业进入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进入3月后,安徽出版集团、安徽发行集团分别联姻国字号文化机构,吹响了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打造全国一流“文化航母”的号角。

  在这些每次都会产生巨大冲击波的事件背后,是安徽文化产业“五朵金花”的身影。早在2002年,安徽就在发行领域率先“破冰”组建大型文化企业集团。

  这种独树一帜的改革思路,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

  作为继发行集团和报业集团之后组建的第三个大型文化企业,安徽出版集团通过体制机制、内容、传播手段、业态等多个创新,坚持做强主业、做大产业,真正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安徽出版集团的行业影响力、品牌辐射力显著增强,从一家地区型企业迅速发展为涉猎出版主业、文化创意传媒、国际文化贸易、文化商业物产、文化主题旅游及酒店、非银行金融业务及参股银行的大型文化企业。

  出版集团只是安徽龙头文化企业的代表之一,对此,安徽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叶文成告诉《决策》:“实施龙头带动和集群发展战略,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一批有活力、有实力的文化企业集团,是安徽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的一个重要方面。”

  改革不仅仅是激活了文化企业的内生动力,对外“走出去”也是安徽新文化发展观的重要特征之一。

  早在2005年底,安徽出版集团成立之初,就把“走出去”变成跨越式发展的突出拉动力,确定为集团的支柱性发展战略之一。针对中国文化产品对外贸易严重逆差的状况,安徽出版集团的版权、实物、生产“三个输出”一起上,推进“走出去”攻坚工程,精心铸造国际文化市场的“中国品牌”。在2009年10月举行的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安徽出版集团携近300种外向型图书和光盘高调亮相,掀起了一个版权输出的“安徽旋风”。

  经过5年持续不断的努力,在商务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公布的2009至201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中,安徽出版集团等7家文化企业、8个文化项目名列其中,入选的企业和项目总数位居全国第六、中部地区第一。其中,既有安徽出版集团这种国有大型文化企业,也有活跃的民营文化企业。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