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微博 新浪

【证券日报】微博助涨新浪股价6个月翻倍 盈利尴尬考验接捧者眼光

2011-04-28 中国文化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截至4月25日,新浪报收138.41美元,较去年10月28日54.83美元的股价已经翻倍。短短半年内,新浪股价疯涨主要原因是开启了盈利的金钥匙--微博。

  截至4月25日,新浪报收138.41美元,较去年10月28日54.83美元的股价已经翻倍。短短半年内,新浪股价疯涨主要原因是开启了盈利的金钥匙--微博。股价疯狂的不仅仅是新浪,更疯狂的是在美国上市中国概念第一高价股花落互联网企业百度,截至4月25日百度股价高达151.96美元,按照当日1美元兑换6.5254元人民币计算,百度股价接近1000元人民币。

  NASDAQ互联网的春天

   因为在国内IPO有盈利的要求,很多中国互联网企业选择在美国上市,2011年春天,这些互联网企业像野百合在美国NASDAQ找到了春天。截至4月25日,在美国纳斯达克(NASDAQ)上市的公司股价情况:酷6是5.57美元、当当网25.46美元、麦考林5.83美元、优酷65.90美元。此外,还有在纽交所挂牌上市的搜房网(SFUN)和易车网(BITA)。 加上人人网,在境外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已经达到27家之多,包括在香港上市的腾讯和阿里巴巴。

   为什么新浪股价飞起来,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冯林对《证券日报》记者说:“新浪目前估值84亿,较去年10月底30多亿已经翻倍,股价飞起来得力于微博这把金钥匙。新浪微博风格是以名人主打,发挥名人效应,而腾讯则是延续TM上优势,发展群体博客,搜狐微博风格是草根名人。”新浪微博打名人牌也有麻烦,有人质疑“名人发微博到底赚不赚钱” ?正巧,电影明星姚晨辟谣微博日赚1万美金。

  业内人士还说,未来证券给新浪的估值是25-30亿美元,相比之下,TWITTER估值100亿美元,FACEBOOK估值600-800亿美元。即将上市的“中国FACEBOOK”人人网股价是否受冲击?就此,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沈哲彦对《证券日报》记者说:“国际投行有一贯的作为,先承诺高价承销,再放低价格,此次陈一舟的博弈也不例外,也将面临发行价的压制,首发价格的博弈实际上企业一般都处于劣势,所以最终的发行价格也许比现在公布的价格要低。”

  虽然有怀疑互联网企业有泡沫的声音,市场人士指出:“在美国投资者买的是新浪、百度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的未来。”搜狐CEO张朝阳认为,但近一年半以来,最流行的现象是微博。

  此外,冯林指出:“微博这种模式最早来源于TWITTER,TWITTER是祖师级,之前微博是单向的,Twitter促进了相互之间的互动。目前,中国的互联网微博业务还没有很清晰的盈利模式,欲打造中国FACEBOOK的人人网盈利模式更加确定一些,人人网是在美NASDAQ上市的申请还在审批阶段,估值具有不确定性,上市首日价格可以调整、浮动。”

  微博盈利尴尬

  近乎疯狂的股价背后是否有盈利模式的支撑?新浪微博公关部负责人毛涛涛也表示,“微博是一个自愿的平台,新浪现在有10万个认证客户,包括各个官方机构设立的微博,而注册用户有上亿,这说明微博更是一个草根的舞台。”有数据显示,已经有14%的中国互联网用户使用微博,其中新浪的市场份额接近87%,腾讯接近8%。

  在盈利模式方面, 美国投资银行SIG 指出,新浪微博则可以通过广告、游戏、娱乐内容和应用,同时向个人和企业用户收费。不过,对此,新浪首席运营官杜红表示,新浪微博还处在积累用户的阶段,并没有过多地考虑盈利的问题。

   由此看来,正如冯林等指出的那样,中国目前的互联网企业开的微博还很难有实质性盈利,多是风风光光的热闹。而且, 冯林指出:“目前,在中国以新浪为首的微博在挤压SNS,人人网等的Facebook, 微博与FACEBOOK之间有一定摩擦。”据悉,4月16日盘后,人人公司向SEC递交了F-1上市申请文件,人人网上市的标签是打造“中国的FACEBOOK”。南京证券研究员则说:“人人网想打"中国Facebook"牌来吸引美国投资者,但美国的Facebook想进入中国,它更加正宗,对人人网会产生冲击,国内方面,新浪、腾讯的微博人数不断创新高,对人人网是威胁,团购业务上,拉手网是竞争对手,游戏业务上,开心网是对手,开心网正在做赴美上市的准备,并已经聘请花旗集团和摩根大通公司担任交易的承销商。”

  面对社交网络的新一轮热潮,就连股神巴菲特也不得不警告投资者,现在绝大部分社交网站估值过高。有人说互联网企业十年一个轮回,而某些企业估值过高是否预示着泡沫已经来临?冯林认为,概念性网站估值有点高,如果这样发展下去有发生泡沫的危机,当当网当初上市盈率200多倍。京东最近融资15亿美元,有估值70亿的说法,拉手网估值5亿似乎也高,团购概念也有危险成分。”

   业内人士指出:“就看最后一棒谁接了,如果经过不断的融资,但没办法产生现金流,互联网公司上市了,机构有机会成功退出,就是普通的投资者接棒,如果最后一个接棒的是机构投资者,它就该头疼了。”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