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5% 酝酿五年培增计划

2011-09-28 中国文化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将在10月15日-18日在京举行。

  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将在10月15日-18日在京举行。此次会议将讨论审议有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文件。

  中央政治局在9月26日已经听取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稿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根据本次会议讨论意见,上述报告将进一步修改。

  实际上,早在2006年3月中央召开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后,文化体制改革就已全面推开,一些演出、出版等文化单位已经改制为企业,而十七届六中全会有望将文化体制改革推向新阶段。

  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胜冰认为,“特别是过去文化部门管理的条块分割问题需要解决。同时对民营企业参股国有文化企业等,预计也会有相关的指导内容。”

  据了解,文化部已经起草了《“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提出5年内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增加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发展目标。考虑到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经达到2.75%,上述发展目标如果实现,其占GDP比重有望超过5%。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5%

  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以下简称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1105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5%。

  文化部部长蔡武在今年“两会”期间曾表示,目前,上海、北京、广东、湖南和云南5个省份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本省GDP比重已超5%。到“十二五”末,文化产业增加值有望占中国GDP的5%左右,届时,文化产业将成为国家支柱性产业。

  不过张胜冰认为,“支柱性产业”和“支柱产业”有一字之差,意味着政策着眼点在于提升文化产业对于整个经济和就业等的拉动作用,而不是仅仅限于某个比重。

  据悉,文化部的思路是,即文化产业作为支柱性产业需具备几个条件:一是产业规模较大,增加值占GDP比重5%以上;二是发展较快,市场需求高;三是就业涵盖广;四是关联度大;五是节约资源和能源。

  2008-2010年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年均增长24.2%,较大幅度高于同期GDP的现价年均增速。

  对此,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花建的看法是,“十二五”期间应对文化产业发展提出更好的目标,比如文化产业人均增加值。

  文化产业酝酿五年培增计划

  目前,上海文化从业人员人均增加值为14万元,远高于全国6万元的水平,与香港目前20多万人民币人均增加值差距已经不大,但是与发达国家仍相距很远。比如德国文化从业人员人均增加值为5万欧元,相当于50多万人民币。

  根据《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到2020年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要超过80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8%。河北、山西、山东等地也已经提出,“十二五”末期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的目标。

  文化体制改革涉深水区

  不少专业人士判断,随着中央出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文件,文化领域的改革有望加快,文化产业有望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此前,“十二五”规划纲要就已经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内容,包括加快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探索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深入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符合文化企业特点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完善版权法律政策体系,提高版权执法监管能力,严厉打击各类侵权盗版行为。

  对此,贵州省社科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宋明认为,目前各地的出版演出等机构都已经在加快改制,大部分都成立了公司,改革进一步深化,将触及国有企业股份多元化等问题。

  目前,中国民营资本对于参与文化事业发展的积极性很大,但是因为存在制度约束,导致成效很低。比如中国每年生产大量的影视产品,但是能在电视台和电影院线播出的不到1/3,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

  为此,张胜冰建议,国家多个部门对于文化产业的管理关系也需要重新梳理,而这涉及到行政体制改革。

  “很多国家的文化产业从一开始就是市场化的,中国需要对文化产业进行引导,但是各个部门的关系需要处理好。”张胜冰说。

  目前国家对于出版、影视、网络等的内容管辖权限,分别归口于新闻出版署、广电总局和文化部等,在网络媒体等方面难免出现多头管理的情况。

  也正因为此,花建呼吁国家放开管制,“下一步文化产业能否有大的发展,取决于能否解放生产力”。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