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文化中心

北京:年筹百亿 打造国家文化中心

2011-12-27 中国文化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每年统筹资金100亿元,用于支持首都文化发展。建五大新机构,两大新平台,2020年,把首都建设成为在国内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著名文化中心城市。

  北京加快建设文化之都 16次易稿集纳八方意见 2020年建成著名文化中心城市

  每年统筹资金100亿元,用于支持首都文化发展。建五大新机构,两大新平台,2020年,把首都建设成为在国内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著名文化中心城市。

  近日,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发挥文化中心作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公布。

  诞生

  文化发展战略 15年出台两个

  历史上,本市共出台过两个有关文化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指导性专门文件。

  一次是1996年底市委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快北京市文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一次便是此次通过的《意见》。

  1996年出台的文件,提出了13项主要任务和6条保证措施。这份文件之后一段时期内被学界认为是北京文化发展的“元政策”。时隔15年,当初提出的主要任务大部分已经实现,文化发展面临新的任务。

  此次出台《意见》的一个重要提升,就是在视角上更强调“首都”的分量。此外,它将作为本市今后10年文化发展的重要政策指导,将为诸多具体措施的出台提供依据。

  16次易稿 形成文件

  为了出台这份《意见》,尽快绘制北京首都文化的“路线图”,今年5月中旬起,刘淇便亲自带队进行调研,足迹遍布京城的上百家文化单位,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意见。

  据不完全统计,到11月底,仅刘淇带队参加的文化调研就有十多次,文件调研起草小组共开展调研50多次,召开座谈会30多场。

  “中国当代艺术迫切需要的是掌握话语权。”5月12日,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刘淇与艺术家们坐在一起交流,倾听大伙儿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意见和建议。最终,这些思考化作了具体举措,在《意见》中得以明确体现。

  《意见》自5月中旬便开始酝酿,先后16次易稿才形成最终的文件。它吸纳了全国政协党组、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各民主党派北京市委、市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有关部门及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88条。此外还吸收借鉴了兄弟省市的一些好做法。

  目标

  每年100亿元 支持文化发展

  《意见》包括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明确目标任务,加快改革发展,建设好国家文化中心等五大要求。同时提出了北京要成为六大中心、打造九大文化工程的目标。

  建立“北京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每年统筹100亿元用于支持首都文化发展。计划启动文化创意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和担保基金等,支持内容生产、科技研发、平台建设和渠道拓展。

  《意见》勾勒出“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首都文化航母”雏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着力培育500家骨干文化企业、100家文化上市公司、50家百亿级文化企业集团、3至5家千亿级文化企业集团。

  “十一五”期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2%。“十二五”末,这一数值将提高到15%。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

  创新点

  新提法

  北京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文运盛。

  新目标

  率先建成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8%。

  五大新机构:总规划总协调

  ●建立首都文化建设指导委员会

  加强总体规划和统筹协调,充分发挥中央和国家机关、央属文化企事业单位在首都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成立北京市文化精品工程办公室

  围绕创作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成立该办公室,创新精品创作生产体制机制,实行项目化管理,加大优秀文化产品推广力度。设立文化艺术发展基金和首都文化贡献奖。

  ●组建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机构

  按照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结合原则组建的、对文化企业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依法履行文化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综合管理机构,统筹规划和实施文化改革发展相关工作,负责文化投资、资本运作、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及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重大文化项目、重点文化工程的规划立项和组织实施。

  ●成立全市重大文化项目推进办公室

  健全区县文化建设协调机制,搭建工作平台,促进信息共享、人才交流。

  ●建首都智库

  以首都社科理论资源为依托,以多学科专家学者为骨干,为市委、市政府处理各方面问题出谋划策,提供决策服务的公共研究平台。

  两个新平台:统筹文化资源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交易平台、北京文化产权交易所、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健全文化市场体系。

  人文北京数据库:以数字化的方式汇总地区哲学社科、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学艺术、互联网新媒体等各类文化资源信息的高端服务平台。通过建设这个数据库,全面掌握北京市文化改革发展情况,统筹规划、利用和管理各种文化资源。

  新资金:护航文创产业

  文化艺术发展基金和首都文化贡献奖

  建立健全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营造多出精品的氛围。

  北京文化发展专项资金

  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每年统筹资金100亿元,用于支持首都文化发展。

  北京版权保护基金

  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利用。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担保基金

  健全文化投融资服务体系,支持内容生产、科技研发、平台建设和渠道拓展。

  新举措:培养名家人才

  首都高端人才数据库和重大文化项目首席专家制度

  加强文化名家培育,培养一批德艺双馨的文化名家和各领域的领军人物。

  首都人民艺术家

  对突出贡献者授予该称号。

  城乡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岗位

  对服务期满高校毕业生报考文化部门公务员、相关专业研究生实行定向招录。

  亮点

  名家大师将可享特殊待遇

  《意见》鼓励名家领办文艺院团,还允诺名家大师可以享受特殊的待遇:从编剧、策划、评论、宣传、投融资等方面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专业人才服务支撑体系。

  本市将多渠道吸引海内外人才来京创业;采取股权、期权、年薪制等多种方式,激励文化创新人才;支持艺术院校毕业生服务社区;对服务期满毕业生报考文化部门公务员、相关专业研究生定向招录。

  借鉴“中关村模式”

  《意见》提出,要借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模式,为文化与科技融合提供政策支撑。

  中关村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物理空间,发展文化产业也是如此。《意见》提到,本市将开展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的认定工作。同时,还将建设一批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村落、创意工厂、主题楼宇和文化街区。

  同时将支持建设产学研战略联盟、市级文化科技创新工程实验室和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将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企业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

  打造骨干企业和文化航母

  本市将加快建立文化创意产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推进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着力培育一批世界一流的骨干文化企业。另外,还将实施跨区域、跨行业、跨领域战略重组,吸引世界五百强企业、特大型国有企业投资文化创意产业。

  与此同时,《意见》还对非公经济文化企业和中小文化企业提出了扶持措施。

  公共文化服务

  城乡一体化

  《意见》提出,本市将在全国率先建成均衡的、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方面,本市将向城南地区、城乡结合部、重点新城、新建大型社区及农村地区倾斜,并优先安排涉及基层和农村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项目。

  除加快街道级文化休闲中心、郊区城镇数字影院、“八网合一”、数字文化社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设施的建设外,还将推进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并向全社会免费开放。

  《意见》特别强调,要丰富流动人口的文化生活,保障来京务工人员、困难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

  另外,还将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由“一街一品”向“一村一品”延伸。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