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落实十二五产业规划新引擎引领四地经济转型
2011年,我国区域战略规划密集出台,已经基本覆盖我国大部分省份。如果将产业规划与区域优势结合,打造出特色鲜明、品牌突出的优势代表产业,将会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可以预见的是,随着2012年“十二五”规划的逐步落实,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格局必将出现重大转变。在这方面,北京、上海、深圳走在了各地前面,先后确立了新的经济增长极。
北京 文化创意产业领跑经济增长
文化产业作为先导型国家支柱产业,是“十二五”期间,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政策大力扶植的行业。“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服务贸易发展的30个重点领域,其中与传播文化产业相关的有五个:包括教育服务、文化艺术服务、广播影视服务、新闻出版服务、广告服务等。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渐渐兴起,当前,不少地区都有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未来地区的支柱产业的产略规划。但真正能向产业发展需要条件。北京是文化中心,高校集中,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坚实的基础。
据北京市发改委公布数据显示,从2005年至2010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从674.1亿元增加到1697.7亿元,占北京生产总值比重从9.7%提高到12%;年均增速高达20.3%,领跑首都经济发展。北京市发改革委预计,2012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总收入将突破万亿元大关,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将突破2000亿元大关,占首都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1-2015年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文化产业近几年的年均增长幅度都在16%至20%左右,超过GDP的增长幅度,其中影视娱乐、动漫产业、网游等领域可重点关注,预计到2015年,文化产业的规模将达到2.85万亿元,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主任梅松表示,文化创业产业已经成为首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北京也已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在金融、财税、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给予支持。
梅松透露,预计到2015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3000亿-400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15%-20%,占全市GDP比重将达到20%左右。
而北京市政府也围绕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不断引导和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深度、力度与方式,构建良好的政策环境。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北京将继续完善与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及实施细则,主要包括:制定《北京市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十二五”规划》、《北京市关于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依法加强对文化科技发展的规范管理;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政府采购制度,优先购买本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装备和产品;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成果转化的政策,制定和完善促进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政策,强化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有效衔接,提高技术配套和自主开发能力;加强对重大技术和装备引进的管理;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坚决查处和打击各种违法侵权行为。
此外,北京辖内各有关部门,为共同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从文化金融政策督导机制的健全,到文化金融创新引导机制的推进;从文化金融银政合作机制的落实,到文化金融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这些都为文化产业的顺利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而在金融支持方面,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贷款规模依然保持快速增长,截至2011年11月末,全市中资银行文化创意产业贷款余额406.2亿元,同比增长77.3%,有效满足了文化创意企业融资需求,有力促进了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而与文化创意产业同步快速发展的,当属文化产业金融服务体系的初步建立。
另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11月末,北京市各银行自主设立或认定的文化金融特色支行、专营机构近30家;累计推出面向文化创意企业的信贷产品27种,北京银行“创意贷”、交通银行“智融通”等特色产品已经成为国内文化金融领域的标志性品牌。
上海 打造全球航运产业链
“十二五”规划将海洋运输服务、航空运输服务、铁路运输服务、公路运输服务以及货运代理服务等服务领域作为“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
相比“十一五”规划纲要,除了海洋运输外,航空、铁路、公路以及货运代理都是作为“十二五”重点发展领域首次被提出。海洋运输的发展重点相比“十一五”也更加明晰。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的落实之年,上海将利用自身优势,努力打造一个包括港口贸易、物流、金融、邮轮经济在内的具有全球重要地位的航运产业链。
2011年12月23日,上海港的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3000万标箱,这是世界港口史上首次突破年3000万箱的新纪录。同时,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也继上一年成功登顶后,蝉联世界第一。这标志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迈上了新的发展能级。
梳理2011年,“航运产业基金”在沪成立、“中国沿海煤炭运价指数”上市交易、单机单船融资租赁试点启动等等,上海调动各种资源,加大航运中心建设的推进力度。
上海市建设交通委员会主任黄融也透露,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已实现面上积极推进、点上取得突破,基本形成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物流服务效率不断提高,为下一步提升整个航运产业能级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硬件正一一完善。浦东、虹桥两机场形成5条跑道、4座航站楼、5个货运区的规模,上海航空枢纽运输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与江浙联系的高速公路增加到8条、48车道,疏港货运通道路网结构进一步优化。长江口深水航道三期工程12.5米水深航道全线贯通,高等级内河航道项目有序推进。京沪、沪宁、沪杭城际高铁开通,铁路货运能力得到加强。
不仅如此,上海已率先试点建立口岸通关服务协调新机制,加快推进洋山港区、浦东机场、北外滩和外高桥(8.42,-0.21,-2.43%)地区的“一门式”口岸通关服务中心建设。海关和检验检疫的报检报关“一单两报”试点首先在上海启动,“全国海关电子税费支付系统”正式运作,上海口岸通关物流的EDI业务单证电子化率达74%,居全国首位,通关效率不断提高。港务集团专业信息应用系统覆盖公共码头作业、仓储场站、物流运输等业务领域,码头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已处于国际一流水平。
在金融支持上,上海正努力提升航运金融水平,帮助两个行业形成内生的良性循环。目前,上海航运金融服务体系已初步建成,运价衍生品交易取得历史性突破。以保险为例,2010年上海地区船舶险和货运险总量也已达到21.94亿元,占全国相关业务量的17%,相当于国内其他五大主要港口业务量总和。同时,试行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保证金责任保险,鼓励和引导保险公司积极进行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
此外,邮轮旅游是旅游产业的新业态,也是上海航运中心建设重要的一环。
为了推动上海邮轮经济的发展,有多项优惠措施正在施行。如允许境外大型邮轮沿海港口多点挂靠、邮轮通关便利措施等。上述举措加强了邮轮母港船舶进出安全保障,提高邮轮旅客通关服务能力和效率,使得境外邮轮挂靠上海日益频繁。
深圳 信息技术产业驱动经济转型
深圳是我国软件出口基地,也是IT业发展超前的城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将驱动深圳经济转型发展。
深圳正成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据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高国辉介绍,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第一大支柱产业,预计2015年产业规模将达到1.2万亿元,年增速保持在20%以上。
规模占全国六分之一,拥有一批世界级企业,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7年全国第一,研发投入占深圳市全社会研发投入的75%,这一系列数据都充分表明,深圳最耀眼的高新技术产业--信息技术产业。更令人惊喜的是,在新的技术浪潮中,它仍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并成为驱动经济转型发展的第一引擎。
未来,在产业聚集上,深圳将推出多项扶持政策予以引导。据悉,深圳将加快建设华为科技城新一代通信产业基地、深圳软件产业基地、光明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基地、福田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罗湖莲塘互联网产业集聚区等产业基地和集聚区。同时,优化调整空间布局,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大沙河创新走廊以及宝安、坪山等区域规划建设产业基地和集聚区,形成特色鲜明、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
“深圳具备强大的人力资源、辐射全国的零售网络,具备全球发展的眼光,经过多年的发展,把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作为重点鼓励和扶持的方向,并给予科学规划和行之有效的政策扶持,深圳作为珠三角电子商务的发展的核心区域,已经具备必须的硬件和软件优势,也拥有了一批国内着名的电子商务企业,与渤海湾、长三角地区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这是阿里巴巴(微博)集团主席马云(微博)对深圳的评价。
从2000年的老18号文到2011年初的新18号文,再到12月的“十二五”新兴产业规划,政府的扶持力度和范围都在增强,在新18号文及《规划》的带动下,软件业高增长依然可期,将再造信息服务业的辉煌十年。
《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振兴发展规划》也指出,深圳将力争成为全球重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和区域创新中心。规划提出,到2015年,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达到1.2万亿元以上,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20%以上,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在20%以上。
深圳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称,未来4年,深圳市将新建150家以上国家级、省市级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组织实施200个以上研发项目。布局建设5-10个优势明显、引领带动作用强的产业基地和集聚区,形成配套齐全、特色鲜明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将培育发展一批技术引领型的国际知名企业和研究机构,重大科技成果集成、转化能力显着提高,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发明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15%,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规模以上企业全行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7%.年销售收入(营业收入)超过千亿元的企业达4家,年销售收入(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的企业达10家以上。
海南 以旅游业调结构
“十二五”规划对旅游业的总体目标提出,到“十二五”期末,旅游业初步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在转方式、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促就业、惠民生等战略中发挥更大功能。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奠定更加坚实的旅游强国基础。
中信建投研究报告称,近十年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功能使得旅游业可以在国家战略转型期或者战略选择中,凸显优势。
对与海南来说,发展旅游比任何其他产业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无论从国家还是地方政府都对此有明确的认识。
从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开始,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日前,在博鳌国际旅游论坛部长圆桌会议上,国家多个部门的负责人发言称将出台新政支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在目标设定方面,到2020年,海南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达到60%,旅游服务设施、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与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全面接轨,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在具体政策上,海南将实行开放、便利的出入境管理措施,在海南已有21国免签证的基础上,先期增加芬兰、丹麦、挪威、乌克兰、哈萨克斯坦5国为入境免签证国家;对俄罗斯、韩国、德国3国旅游团组团人数放宽至2人以上,入境停留时间延长至21天。支持海南在境外主要旅游客源地设立旅游推介分支机构。
目前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仍然较低。为保障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央政府赋予海南省多项优惠政策措施。不仅如此,针对海南的特殊情况,中央财政加大对海南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同时在其他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特别是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边境地区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大对海南的支持。此外,中央财政在一定时期内对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发展给予专项补助。
除了给旅游业诸多优惠政策,海南还在谋划以旅游业为龙头,使其产业结构未来走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而且,这种态势初现雏形,2009年上半年,海南全省以旅游为主的服务业增加值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创出历史性新高,达到55.9%。
- ·2015-2019年中国传媒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影视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影视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数字电视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文化企业竞争情报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内衣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文化产业投资热点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文化产业热点区域投资机会深度调研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文化产业商业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工业设计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网络小说写手成热门行业 大部分人...
- ·互联网金融多事之秋:P2P风险显像...
- ·中国动漫IP崛起 上海国际品牌授权...
- ·微信转账新规:超2万支付手续费 ...
- ·全球社交博彩游戏市场收入规模已...
- ·峰瑞资本林中华:家政服务遇冷 跳...
- ·熟人营销模式受争议 借贷宝CEO 回...
- ·预计2020年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
- ·互联网行业深度调整浪潮汹涌 细分...
- ·韩长安的能源情结
- ·王晓春和百年老店同济堂
- ·刘学景:肉鸡大王的铜业大亨梦
- ·孙广信缔造“广汇神话”
- ·陈学利:开创医疗器械新时代
- ·张兰:要做餐饮业LV
- ·资本“猎人”张宏伟
- ·薛靛民和他的阳光焦化集团
- ·高纪凡:太阳能建筑先行者
- ·方金的飞毛腿“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