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文化

未来深圳文化亮点多多

2012-02-29 中国文化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为深入实施文化立市战略深圳将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文化自强让市民们的文化生活产生看得见的变化。

  为深入实施文化立市战略深圳将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文化自强让市民们的文化生活产生看得见的变化。近日从《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建设文化强市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中获悉,未来深圳文化将产生一系列的新亮点新举措,争当文化改革发展的领头羊。

  深圳建设文化强市的主要目标是:努力实现城市精神凝聚力更强、文化精品创造力更强、公共文化服务力更强、文化产业竞争力更强、改革创新引领力更强、国际文化影响力更强,为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文化支持。

  ■

  积极打造“深圳学派”

  大力构建推广城市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穿经济社会建设各个领域。重点传播推广“十大观念”、“深圳质量”和“大运精神”。

  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以打造“图书馆之城”、国际一流书城群和数字阅读先进城市为载体,形成完备便捷的学习服务体系,争创“世界图书之都”。实施“市民阅读推广计划”和“市民教育推进工程”,倡导“每天阅读一小时”。扶持数字出版,引领数字化城市新阅读。

  积极打造“深圳学派”。重点实施“深圳学派”学术成果出版计划,加强市社科院、深圳大学等公共智库建设,发展优长和特色学科,扶持新兴和交叉学科,填补人文学科空白,推动学术创新。启动哲学社会科学带头人培养工程,设立首席研究员制度,对重大学术成果给予重奖,将优秀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列入政府奖。积极扶持学术刊物发展,提升“深圳学术年会”等学术品牌影响力。

  ■

  掀起第三轮文化设施建设高潮 创建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示范区。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机制灵活、政府激励”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重点在具备竞争市场的公益事业领域向有资质的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通过票价补贴等方式鼓励民办博物馆、美术馆免费开放。

  掀起第三轮文化设施建设高潮。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布局。重点建设当代艺术与规划展览馆、文学艺术中心、宝安书城、龙岗书城等一批地标式文化设施,加快设计博物馆、美术馆新馆、歌剧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中心等重大项目规划论证工作,使深圳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初步达到国际一流水准。到2015年基本形成“十分钟文化圈”。

  重点做好改革开放历史文化文物保护和研究,将深圳建设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史研究的重要基地。

  ■

  建立开放式的文学艺术院

  打造“文艺深军”,实施文化精品战略,重点实施“音乐工程”、“影视工程”,扩大深圳原创作品的影响力,使深圳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文艺精品生产基地。扶持有深圳特色的网络文学、网络音乐和健康向上的网游动漫等网络文艺产品生产,打造网络文艺精品。

  建立开放式的文学艺术院,完善对文艺精品创作团体、单位和个人的奖励制度,发挥市文联作为“艺术家之家”的功能,打造“创意联合体”。

  ■

  培育百家文化创意领军企业

  要争当文化产业龙头大市,提升文化强市实力,将规划建设和提升前海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博会产业园区等一批重点园区基地。优先安排文化创意产业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建设用地。

  重点将深圳报业、广电、出版发行集团打造成为在全国乃至世界有广泛影响的现代文化传媒集团和“文化航母”。实施文化创意产业“百强振兴计划”,培育100家具有较强发展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创意领军企业。

  ■

  办好“深圳创意设计奖”

  打造现代国际文化名城,树立文化强市形象,将重点借助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平台,推动深圳设计力量参与国际竞争,推广“深圳设计”、“深圳创意”品牌。办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深圳创意设计奖”和“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加大城市文化形象公益广告投放。

  加强新兴媒体建设,做强深圳新闻网、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中国时刻网,发挥腾讯、迅雷等知名商业网站的建设性作用,打造网络文化品牌。

  ■

  社会人士可参与文化管理

  当好文化体制改革排头兵,增强文化强市动力,将加快推进有线广电网络重组、新华书店网络整合、深圳新闻网转企改制等国有文化资产改革重组工作。

  重点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理事会、委托管理等制度,吸纳有代表性的社会人士、专业人士、基层群众参与文化管理。

  支持社会组织、机构、个人捐赠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引导文化非营利机构提供公共文化产品服务。

  ■

  民间文化能人大有前途

  将构筑文化人才高地,强化文化强市支撑。将重点支持各类民间文化团队发展,发现扎根基层的本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扶持群众中涌现出的各类文化人才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为民间文化人才开展文化活动提供必要条件。

  引导教育机构开设文艺、设计、传媒、动漫等专业或课程,支持高校与文化企业、园区合作建立文化人才培养基地。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