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文化事业

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推动河北文化事业发展

2012-03-15 中国文化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的要求,必须把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作为文化事业的基本任务来抓,强化“六种意识”,做到“四个统一”,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群众广泛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不强、服务标准不高、服务效益不佳,这是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必须把提高公共文化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质量作为重点,积极开展流动文化服务,通过政府购买、集中配送、连锁服务等方式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按照文化部、财政部的要求,扎实做好群艺馆、文化馆(站)、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机构的免费开放工作。全省各类公共文化设施要设置方便残障人士及老年人、少年儿童的活动区域和服务项目。

  强化品牌意识,实现文化活动质的提升和突破。近年来,河北省广泛开展了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文化活动,也打造了一些品牌,如开展的“彩色周末”大型群众文艺演出、河北省民俗文化节、燕赵少年读书系列活动等。但总体上看,文化活动小、散、陋的问题还很突出,层次水平偏低、影响力不强、群众参与度不高,在全国的知名度不高,有的还是老品牌。为此需要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在文化活动的提升上下功夫。通过深入挖掘河北丰厚的文化资源,准确定位,突出特色,科学谋划,形成品牌。同时注重用现代文化元素来丰富完善传统文化,使其具有时代气息,并依靠现代传媒和科技手段进行传播。

  强化创新意识,激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的内在动力。一是必须抓住转换内部机制这个关键环节,继续深化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制度改革。二是必须通过创新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必须按照“管办分离、政事分开”的原则,跳出直接“办事业”的旧体制,按照六中全会提出的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措施鼓励各类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要求,引入竞争机制,通过“政府花钱买服务”的形式从直接提供服务转为间接提供服务,集中力量加强监督,保障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三是必须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要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提高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三大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效能,建成内容丰富、技术先进、覆盖城乡、传播便捷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

  强化统筹意识,推动各项工作协调发展。一是统筹城乡,推动城乡文化一体化。建立以城带乡联动机制,形成省、市、县、乡村共同推进、协调发展、全面进步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城市抓提升,扩大城市居民文化活动空间,增强城市文化服务功能,通过打造城市文化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农村抓基础,保障公共财政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把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基本文化队伍、基本活动内容的建设和管理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城乡之间抓互动,着眼于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整合城乡文化资源,探索建立文化以城带乡、城乡互动机制。二是要统筹上下,整合系统内资源。近年来,河北省积极向文化部汇报沟通寻求支持。由于有文化部的支持,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节、中国评剧艺术节、中国吹歌节提高了层次,扩大了影响。省文化厅和各市合作在重大活动组织方面也形成了一些品牌。同时,文化部门还积极向党委、政府多汇报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向领导同志请示破解文化改革发展难题的办法,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并帮助协调,使工作有方向、实施少阻力。三是要统筹左右,形成推动工作的巨大合力。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的沟通协商,争取他们的关注和支持,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积聚力量。四是要统筹社会,形成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结合的良好工作局面。在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的同时,引导、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等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强化传承意识,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责任感。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加快推进《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立法进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实施动态管理,强化监督检查,建立黄牌警告和红牌除名机制。对省级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代表性传承人开展的传习活动给予资助和扶持,推进代表性传承人命名与保护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指导各地建立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习场所。实施“我们的节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工程”,利用传统节日和“文化遗产日”,组织策划一系列宣传活动,增强公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要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把传承技艺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

  强化宣传意识,扩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影响。近年来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涌现出大量的新做法、新经验、新典型和先进人物、事迹,加大对这些做法、经验和典型的宣传,对内示范引导全省文化系统更多单位学习借鉴,对外树立文化工作者的良好形象,争取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同时,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事件、重要进展、突出成就,进行广泛宣传。

  新形势下,文化事业发展任务繁重,需要处理很多关系。我们必须运用辩证的方法,做到“四个统一”,推动各项工作实现新跨越。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与人民主体的统一。公共文化服务必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培育和打造重大文化工程,不断满足城乡居民的基本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同时,还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必须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特别注意调动人民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在做好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同时,在引导、支持和服务人民群众方面下功夫,要在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的同时,更加注重激发人民内在发展动力,善于发现和总结推广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经验做法,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

  二是坚持满足需求与引导需求的统一。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以需求为导向,深入研究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生产更多的公共文化产品。但是满足不是迎合,还需要引导。文化产品的社会功能不仅仅是娱乐消遣,更重要的还要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要通过正确引导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层次和水平。

  三是坚持重在建设与提高效益的统一。“十一五”以来,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初步形成,重大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但与此同时,设施设备利用率较低甚至闲置,公共文化服务效率不高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在推动工作中必须摈弃重建设轻管理的做法。要把提高公共文化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效率作为重点,在抓好设施建设的同时,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科学管理,逐步推动形成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确保管好、用好阵地设施。

  四是坚持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统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一方面要避免教条、机械的保护的倾向,要注意随着社会发展改变保护手段。另一方面还要避免过度开发倾向。不但要看到遗产之中的经济价值,对于文化遗产背后的文化价值更要重视。因此,在传承发展中必须深刻把握遗产的文化内涵,正确处理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的关系,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