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云南 跨国文化 第一步

云南文化产业“走出去”:中国的创意 吴哥的微笑

2012-04-10 中国文化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吴哥的微笑》,由云南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独家投资运营,是我国国有文艺院团首个在国外驻场演出的节目。

  《吴哥的微笑》,由云南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独家投资运营,是我国国有文艺院团首个在国外驻场演出的节目。

  这部中国制造,长年驻扎国外,以柬埔寨的历史文化为背景,60多人的演员阵容中仅有3名中国演员,如果不是“圈内人”很难看出其中的中国元素。

  同样是这部中国制造,截至今年3月底,在柬埔寨暹粒省演出470多场,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42万余人次,运营基本实现收支持平。

  纯中国制造,展现的却是海外风情——中国文化输出的,不只是产品,更应有理念与模式。

  “云南制造”如何打动柬埔寨?

  做演艺产品,中方有经验有人才,尊重他国文化传统

  云南省歌舞剧院责任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哥的微笑》总导演陶春至今仍清晰记得,2010年,他第一次参观吴哥窟,发现在这个世界文化遗产地,居然没有一部演艺产品;而当地也急需一台既能反映高棉民族艺术、又能再现吴哥王朝鼎盛风貌的大型旅游演出。陶春觉得机会来了。

  做演艺产品,云南有经验有人才,《云南映象》、《丽水金沙》、《梦幻腾冲》……文化演艺位列云南十大文化主导产业之一,政府支持力度也大。

  从柬埔寨归来,陶春立即张罗创作团队,反复讨论后确定思路:演出要展示柬埔寨以开放友爱的微笑来面对世界,故此命名《吴哥的微笑》;要运用最现代的舞美科技;要以吴哥文化为背景,通过传统的宫廷烛光舞、仙女舞、孔雀舞等,展示柬埔寨文化的古老和瑰丽。

  为使《吴哥的微笑》获得柬方认可,他带领创作团队“在吴哥窟一座一座的石像、一幅一幅的壁画中去寻找灵感”。有了初步方案,又把柬埔寨文化部的专家请到昆明来共同研讨。

  “柬埔寨人对吴哥窟非常敬仰,有着特别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方案的修改过程中,我们充分尊重柬埔寨的民族文化传统,认真听取柬方专家的每一个意见。”陶春说。

  诚意和经验打动了柬方——反复修改后的方案报到柬埔寨文化部,顺利通过。

  “中国团队”如何跨国经营文化?

  在国外建根据地,实现本土化,文化产品力求原汁原味

  《吴哥的微笑》“走出去”了,但演出内容里却看不出中国的影子,云南“自掏腰包替他人作嫁妆”,亏了吗?

  “第一次走出去,不在乎做什么,在乎怎么做。”在陶春看来,云南迈出了跨国文化经营的第一步。在“对象国”建立根据地,尽可能地实现本土化,文化产品力求原汁原味——这就是《吴哥的微笑》探索出的经验。

  2010年8月,《吴哥的微笑》正式进入创作周期,排练地点选在暹粒省,“条件很艰苦,柬埔寨7、8月份气温在35摄氏度以上,只有6台吹风机对着吹,还没开始跳,汗水就下来了。”

  演员的招聘也在柬埔寨进行。“既然表现柬埔寨文化,就不能全是中国演员。”云南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总经理助理杨劲松回忆说,最初选定的60多人表演团队,3/5的演员来自柬埔寨。而现在,整个剧组里的中国演员只剩3人。

  云南省歌舞剧院的马晓娟既是编导,又是演员。她说,“剧组要求所有的中国演员从吴哥窟开始了解柬埔寨的文化和风土人情。我们在编舞的时候,也从柬埔寨的图书和影像资料中学习借鉴,不断修正我们的创作。”

  甚至,为了协调合作关系,做好宣传营销,云南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专门成立柬埔寨暹粒演艺投资有限公司,运作《吴哥的微笑》演艺项目。

  2010年11月28日,《吴哥的微笑》首演,中国制造赢得了世界认可。“每次演完,许多观众都久久不愿离开。”马晓娟说,今年春节,仅有近800个座位的剧院里挤进980多人,过道里都加满凳子。

  更重要的是,作为云南乃至全国国有文艺院团首个在国外驻场演出的节目,《吴哥的微笑》逐步树立了中国“文化制造”的品牌。几位新加坡商人在柬埔寨看过《吴哥的微笑》后,主动与云南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联系合作,反映新加坡历史文化的《辉煌新加坡》应运而生。一台准备进驻美国的演艺项目也正在筹划中。

  “文化出海”如何突破瓶颈?

  政府部门对到国外驻场演出项目的政策配套还不到位

  “传统的节目输出形式已相对成熟,演一场给一场的钱。但驻场演出更容易产生长久持续的效益,对文化资源的交流整合也具有积极作用。”云南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演艺事业部副部长李永军对文化产业“走出去”持乐观态度,但他同时提出,融资难的问题亟待破解。

  根据云南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提供的数据,《吴哥的微笑》投资近4000万元。陶春表示,《吴哥的微笑》运作成本非常高,5000多平方米的演出场地,合约5年,每月仅房租就需2万多美元,加上汽车、水电、演员工资等费用,每月开销12万多美元。“2011年,《吴哥的微笑》赔了。但做演艺产品的一般规律就是第一年会赔。我们需要时间去建立品牌。”

  “工业生产有硬性和相对明晰的投入、产出数额,文化品牌却很难精确衡量,所以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有些困难。”李永军坦言。

  “文化产业‘走出去’,一定要充分尊重他国的文化传统,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陶春说。让他难忘的一个教训是:2011年,《辉煌新加坡》上演,两个月后被叫停,因为中方演职人员所持的旅游签证不能在新加坡从事劳务活动。至今,演出已被迫停止4个月,目前仍在补办各种手续。

  “国内出台了不少扶持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政策措施,但要实现国内外相关各方的相互沟通了解,不管对政府部门、中介机构,还是文化企业、艺术院团来说,都还需要一个熟悉过程。政府部门对到国外驻场演出的政策配套还不是很到位,指导协调力度有限。”李永军说。

  可喜的是,相关部门已看到症结所在。比如,今年2月,云南省文化厅与云南省商务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力图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

  云南省文化厅厅长黄峻介绍说,合作内容包括,双方报请省政府协调财政、金融、税务、投融资担保等部门和单位,在文化产品及服务出口、对外投资的资金补助及奖励、文化企业融资等方面加强支持力度。其中还明确,省商务厅在文化产业技术进出口和海外营销渠道方面对企业给予指导和帮助,省文化厅在行业创新发展方面对文化企业给予指导和帮助,双方共同开拓文化产品营销渠道,完善文化产品市场体系。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