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文化企业

【证券时报】文化企业热衷上市专家建言资本扶持应审慎

2012-04-12 中国文化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从种种迹象来看,文化企业上市融资有望迎来高潮期。业内专家预计,“十二五”期间,每年至少有50家文化企业申请IPO(首次公开发行)。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企业上市有望获得监管部门优待,如演艺娱乐业、动漫游戏业、网络业、影视业、出版发行业等。但专家同时也建议,文化产业经营性风险高、无形资产为主的特性决定了资本市场在支持文化产业方面应更加审慎。

  从种种迹象来看,文化企业上市融资有望迎来高潮期。业内专家预计,“十二五”期间,每年至少有50家文化企业申请IPO(首次公开发行)。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企业上市有望获得监管部门优待,如演艺娱乐业、动漫游戏业、网络业、影视业、出版发行业等。但专家同时也建议,文化产业经营性风险高、无形资产为主的特性决定了资本市场在支持文化产业方面应更加审慎。

  资本市场“文化味”不浓

  目前,文化企业在国内资本市场的占比较小,据深交所综合研究所提供的资料显示,截至今年1月底,我国A股上市的文化企业共77家,总市值为2059.82亿元,占市场总市值的0.92%。“这实际上是文化产业总体不强所致。”中银国际一位行业分析师表示。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副司长施俊玲对证券时报记者坦言,虽然近年来,我国开始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是产值依然很不乐观。以经济大省广东和江苏为例,两省去年GDP都在4.8万亿以上,其中广东已经突破5万亿,但是两省文化产业年产值只有区区1000亿元,占经济总量比重大约为2%,距离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产值5%的支柱性产业的要求相去甚远。

  中银国际上述行业分析师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过于重视经济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滞后。我国近些年来把很多的政府财力物力投入到了公共文化事业中去,如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农村电影工程等,而对于满足个人文化精神需求的文化产业投入相对不足,国有企业转体改制难度也很大,所以民间的文化产业机构发展相对缓慢。”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执行院长魏鹏举则表示,我国民营文化企业除了自身不强之外,投融资主体不清晰,导致文化产业领域的资本运营存在比较明显的结构问题。比如,传媒概念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过分集中,国有事业型文化传媒单位往往拥有上市公司绝对的财务与人事权,公司的内部与外部治理结构不完善,不当的关联交易可能导致的国有资产流失与损害中小股民利益。

  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沈哲彦表示,由于行业的发展特性,决定了文化企业的经营风险较大,民营文化企业在上市融资时审核难度会相应提高,进程可能不如预期的快。

  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宋丽萍近期在参加一个论坛时透露,2010年至今,在深交所上市的文化企业已经超过30家,占文化上市公司总数的将近40%。今年2月底,深圳市场传播文化成分指数的市盈率将近36倍,比深证300指数17倍的市盈率高出了100%。“这么高的市盈率,文化板块套利跑路的嫌疑非常大。”上述中银国际的分析员表示。

  支持文化企业上市应审慎

  从2009年华谊兄弟上市以来,国内文化企业陆陆续续上市融资,企业引进了资本的活水,为文化企业近年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转企改制工作大面积展开,有关部门也在相应促进行业内大中型企业的兼并重组工作,并适时启动了上市的进程。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中国出版集团的上市工作已经启动,并且上报了国务院,有望在今年实现上市融资。

  目前,我国文化企业还存在发展结构单一、公司治理不透明等问题。以美国娱乐业来说,一个娱乐集团不只有电视剧、电影,还有报刊、衍生品、互联网等,是个娱乐大综合体。中银国际行业分析师说,美国是工业化大生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所以它的娱乐产业也具备工业化基础,力求把每一个步骤流程化,而国内影视行业往往都在“凭感觉”做产品,没有一个精细化的流程化的计算模式。

  沈哲彦建议文化企业IPO后首先要健全企业内部管理,规范企业自身行为;其次,深入研究国家政策,做好各方沟通协调;第三,提升企业利用金融的能力,加强与银行的交流与合作;第四,重视人力资源发展,文化企业不同于其他实体经济,主要靠市场对文化人物及作品接受程度;第五,加速完善与强化产业链,形成投、研、产的良性循环,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业内专家建议,文化企业IPO后,要着力提高利用金融的能力,而资本市场要警惕文化企业高管以及核心人员股份锁定期结束后的离职现象。有关部门应放宽对跟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产业准入限制,而对一些借文化之名谋求上市圈钱的公司,要限制其上市申请。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