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高密 姜庄 传统文化 时代新姿

姜庄:展传统文化之美 走产业发展之路

2012-08-22 中国文化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姜庄镇位于高密市城区北部,辖78个行政村,人口5.7万,版图面积133平方公里。它东邻海滨名城青岛,西依世界风筝都潍坊。

  姜庄镇位于高密市城区北部,辖78个行政村,人口5.7万,版图面积133平方公里。它东邻海滨名城青岛,西依世界风筝都潍坊。青银高速横穿东西,平日公路纵贯南北,潍胶路、北平路等多条省道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全镇经济社会事业各方面实现了长足发展,先后荣获“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小五金之乡”、“全国环境优美城镇”、“山东省镇域经济发展十大领军镇”、“山东省首批十个百亿大镇”、“省级文明单位”、“中国扑灰年画之乡”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等多项荣誉。

  传统艺术之美誉满中外

  姜庄镇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扑灰年画、泥塑和剪纸均发源于此,茂腔也有深厚群众基础,并作为“民间艺术四宝”全部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全镇共有民艺专业村12个,加工业户800多家,从业人员3000多人,年销售收入5000多万元,产品远销海外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一枝独秀的扑灰年画。扑灰年画以它独特的艺术源流、制作工艺和艺术风格,在众多年画中独树一帜,绝无仅有。

  扑灰年画起源于明朝初期,根据构思的题材内容,打好腹稿后,先用柳枝烧制成的炭条勾出轮廓,然后经过扑抹、手绘等多道复杂工序完成。扑灰年画多采用全开纸作画,以大见长。在构图上往往采取宁简勿繁的手法“大笔狂涂,描子勾拉,细心粉脸,眉眼巧画”,除了花卉条屏、人物画注意突出人物形象的高大丰满外,少用背景甚至省略背景,让人物占满画面空间,形成二度空间透视的平面构图,极具醒目效果。高密扑灰年画以《姑嫂闲话》、《连年有鱼》、《福禄寿三星》及各式家堂为其代表作。

  古朴稚拙的泥塑。“聂家庄,朝南门,家家户户捏泥人。”就是对聂家庄的生动写照。聂家庄泥塑在造型上不受原物形体的限制,敢于大胆夸张和舍弃,在似与不似之间注重写神写意,给人以拙而不蠢、古朴中见雅致的感觉。艺人们善于捕捉事物最美最典型的面貌特征进行精心设计加工,使之获得理想效果并富有艺术生命力。在泥塑的着色上,民间艺人大胆创新着色技巧,不管是人物还是动物,几乎全部摒弃了实物的原色,而采用白粉搭底,不同部位用大红、大绿等鲜艳颜色。聂家庄泥塑独特的表现手法,形成了独特的民间艺术风格,达到了一种新奇的艺术境界。

  多姿多彩的剪纸。剪纸兼有南北方剪纸艺术基调,但又独具一格,它集江南剪纸的玲珑剔透,蓄北方剪纸的淳朴浑厚,使二者浑然一体,造型夸张豪放,古朴典雅,线条刚劲锋利、简洁严整,颇具“金石味”。姜庄剪纸以精巧的构思见长,常用夸张和拟人的手法来创造形象,如《蝈蝈出笼》、《老鼠娶亲》等,意趣之清新,寓意之深邃,想象之丰富,幽默诙谐之效果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婉转悠扬的茂腔。茂腔的雏形产生于明代,曲调质朴自然,委婉幽怨,唱腔通俗易懂,娓娓动听,生活气息浓郁,“茂腔一唱,孩子拴在窗棂上,饼子糊在锅台上,腰带忘在圈墙上”道出了高密老百姓对茂腔的喜爱程度。在高密,很多村庄世代都有戏班子,仅在姜庄镇就活跃着十几支茂腔班子,演唱茂腔已成为当地群众的主要娱乐方式。

  传统文化绽开时代新姿

  姜庄镇认为,只有为传统民间艺术注入创新元素,传统文化才会具有生机和活力。为继承和发扬传统技艺,姜庄镇积极鼓励扶持民间艺人主动走出家门,开阔眼界,大胆创新,涌现出了泥塑方面有聂希蔚、聂臣希,扑灰年画有吕蓁立、石建廷、王树花等一大批闻名国内外的民间艺术大师。

  泥塑方面,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聂希蔚等一批泥塑传承人的带领下,泥塑种类不断推陈出新,从单一的叫虎发展到对狮、叫鸡、十八罗汉、金龙、麒麟等上百个品种,小的有拇指般大小,大的有上百斤重,并且通过采用先进制作技艺,发明了防水泥塑,使泥塑的形象更加生动逼真,保存时间更为持久,传统的聂家庄泥塑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扑灰年画的民间艺人队伍日益壮大,艺术水平不断提高。在吕蓁立、石建廷等民间艺术大师的引领下,扑灰年画的题材越发广泛,山川流水、鱼鸟花卉、神话故事、戏曲人物、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皆可入画,并且在艺术表现性和收藏价值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单幅精品作品能卖到数万元。据不完全统计,现在的扑灰年画品种已多达150多种,并且在装裱形式上由单一轴式发展为框式,深受市场欢迎。扑灰年画制作已朝着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产业之路提升传统文化品位姜庄镇坚持“文化兴镇”理念,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深挖“高密民间艺术四宝”的艺术魅力和文化潜力,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双赢。由同济大学专家规划设计,总投资额达6000万元的“民间艺术一条街”正在加紧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全省民间艺术加工和生产的集散地之一,将极大促进民艺文化产业集约发展;镇政府成立民间艺术管理办公室,负责文化产业的信息推介、产品研发、举办民间艺术交流演示会等工作。以突出文化特色,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为定位,积极打造“省千里民俗一线游”新的旅游景点,规划建设了占地150亩的“姜庄中央商贸文化综合体”项目,通过“中国民间艺术一条街”和“中华名吃一条街”,将其打造成为半岛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城郊型中央商贸文化中心”,努力实现文化产业繁荣镇域经济发展,镇域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事业进步的双赢局面。

  为促进民间艺术有序发展,姜庄镇先后投入200多万元用于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先后成立了扑灰年画协会、民间艺术管理办公室、民间工艺品开发公司、民间艺术研究中心等专门机构,为民间工艺品生产在信息、原材料、产品销售、技术革新等环节提供服务;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每年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外出参加民间艺术学术研讨会、交流会及展销会,不断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和技艺水平,近年来先后有多位民间艺人应邀到国内外表演民间艺术绝技。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大众日报、台湾三立电视台等媒体先后对姜庄镇的民间艺术进行报道。2010年,泥塑艺人走进上海世博会,2011年参加“山东印象”展览活动,向国内外客商展示了精湛的民俗技艺,姜庄镇的民间艺术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目前,姜庄镇从事民间艺术生产、制作、加工及包装等一系列环节的业户有1300多家,年总产值达5000多万元。其中,聂东、聂西、东王城子、西王城子4个村被山东省授予“旅游特色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示范保护基地”。

  文化名镇助经济社会各业腾飞文化名镇与经济重镇双翼齐飞,成为姜庄镇的两大名片。

  姜庄镇以“项目建设攻坚年”、“干部作风建设年”和“基层组织建设年”三年活动为总抓手,按照“围绕一个目标、抓好六大建设、严守五条底线、强化两个保障”的工作思路,真抓实干,积极作为,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大项目就是抓跨越发展”的工作理念,突出工业项目建设和城北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镇共有续建、新建项目21个,总投资额达到了56亿元,全镇初步形成了纺织、化工、橡胶、机械、五金、商贸物流六大主导产业;下大气力打造了以百脉湖农业生态观光区、北胶新河苗木花卉观光盆艺长廊、优质高效农产品基地、优质出口蔬菜基地、现代畜牧养殖基地为主的“一区一廊三基地”,农业农村经济实现了全面发展。坚持高标准规划、大力度投入,全面启动镇内外交通网络建设,供水、供气、绿化和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先后建设了孚日惠达公寓、金达国际馨苑、豪庭家苑以及仁和、翻身庄、旗台等8个集中居住区,极大改善了农村的居住条件;大力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按照“户集、村收、镇中转、市处理”的运转模式,全镇形成了“全方位、无盲区、全覆盖”的大环卫格局。全镇党员干部大力倡树“五讲五提高”工作理念,即讲政治,提高向心力;讲学习,提高创新力;讲团结,提高凝聚力;讲原则,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讲奉献,提高干事创业能力。“五讲五提高”工作理念已成为姜庄镇党员干部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行为准则,一种工作习惯。

  扬帆起航正当时,乘风破浪谱华章。站在新起点,姜庄镇以致力于打造富裕、宜居、绿色、人文、和谐、幸福“六个姜庄”为目标,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奋力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