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社会主义 文化建设 双轮驱动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012-08-23 中国文化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 “双轮驱动”的发展思路,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

  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 “双轮驱动”的发展思路,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们党带领广大文化工作者不断探索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十六大以来,逐步形成了新的文化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我们深刻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既有教育人民、引导社会的意识形态属性,也有通过市场交换获取经济利益、实现再生产的商品属性、产业属性、经济属性;既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提高公民综合素质的教化功能,又有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权益、推动社会发展的服务功能。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城乡居民文化需求越来越旺盛,文化消费快速增长。人民群众既有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进行文化鉴赏、参加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需求,也有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消费需求。在认识文化的双重属性,理解文化的双重功能的基础上,正视文化建设包含两部分形态,即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提出了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双轮驱动、两翼齐飞”的文化发展思路。在实践中,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日渐分野,成为文化建设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事实表明,双轮驱动的文化发展思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文化建设的实际,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选择。

  坚持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必须正确区分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性质、目标和任务,坚持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是实现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建共享的制度保障,政府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参与,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贯彻“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方针,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激发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的必然要求。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积极作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贯彻“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活力”的要求,着力培养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提高我国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政府要加快搭建政策支撑、公共技术和信息服务、投融资服务、文化贸易和交流合作、人才培养等平台,加强宏观调控,做好政策引导,加强市场监管。必须同时兼顾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坚持两手抓、两加强,不能偏颇,要摒弃 “文化产业化”“文化市场化”的观点。不能以搞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的名义,推卸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责,也不能过分强调公益性文化事业而忽略了文化产业发展。

  坚持双轮驱动的发展思路,必须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无论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还是发展文化产业,都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突出以文化人的功能,以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就是要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不搞产业化。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就是要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当经济效益同社会效益发生冲突时,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公益性文化单位要加强内部机制改革,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经营性文化单位要创新体制机制,把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面向农村与面向市场统一起来,在占领市场的过程中更好地服务群众,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更多地赢得市场。

  当今时代,文化改革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只要沿着双轮驱动的发展思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定会沿着健康的方向迈进,不断开拓发展繁荣的新局面!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