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文化体制 改革 产业奇迹

文化产业异军突起

2012-08-30 中国文化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文化产业”一词,伴随着新世纪的朝阳,进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中。

  “文化产业”一词,伴随着新世纪的朝阳,进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中。

  短短10年多时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文化生产力被激活,文化产业异军突起,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文化产业在我国进入了快速成长时期,向着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目标,实现跨越式发展。

  改革,创造产业奇迹

  文化体制改革,对企业的激活是全面的——

  影视生产:2002年,年产电影不足百部,国内票房不足10亿元;2011年,电影产量791部,国内票房131.15亿元。2011年生产电视剧469部约1.5万集。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和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

  图书出版:改革十年,我国图书出版品种和总印数、日报总发行量居世界第一,电子出版物总量居世界第二位。

  新兴业态:国产动画生产由2004年2.2万分钟,发展到2010年22万分钟;2011年,中国网络文学拥有作者100多万人,用户1.94亿,超过网上电子商务用户。

  改革,实现“文化民生”

  近年来,在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改革目标和路径指引下,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

  截至“十一五”结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覆盖全部已通电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83万个服务点覆盖90%的行政村;乡镇综合文化站新建和扩建2.67万个,实现乡乡都有;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实现数字化,年放映达800万场,基本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公益服务目标。到2011年,全国累计建成农家书屋50.5万家,覆盖全国84%的行政村,数字农家书屋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农村基层看书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得到明显改善。至去年底,我国免费开放博物馆1804座,年接待观众5.2亿人次。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我国文化改革发展,显着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显着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改革,造就“文化巨轮”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文化企业不断成长壮大,推进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自2004年转企改制以来,在开拓中外文化市场方面也取得骄人成绩:

  2010年,在海外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城市,举办各类演出6000多场,商业项目超过60%,多个项目进入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林肯艺术中心等世界高端主流演出市场。

  在今年5月第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创造总成交额1435.1亿元的纪录,比上届增长15.13%;文化产业投资合同成交额877.13亿元,增长46.07%,首次超过意向成交。中国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说,文化体制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的大工程,关乎民族与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要依靠“科、教、文”协同合作的顶层设计,从而达到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目标。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