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民资 文化风暴

民资进军文化业“瓶颈”待解

2013-01-24 中国文化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近年来,随着“文化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文化产业的兴盛有目共睹,文化企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然而,在北京、浙江、河南等地调研发现,困扰民营企业的“玻璃门”和“弹簧门”同样出现在文化产业之中。

  近年来,随着“文化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文化产业的兴盛有目共睹,文化企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然而,在北京、浙江、河南等地调研发现,困扰民营企业的“玻璃门”和“弹簧门”同样出现在文化产业之中。尤其是中小民营文化企业,在巨大的市场竞争中,要想立于不败之地,除了自身努力之外,仍需政府大力支持。

  数亿民资掀起“文化风暴”

  “某某投资的电影,将于某月某日举行电影首映式,请您拨冗参加。”浙江乐富创意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宝庆已经记不清收到过多少个首映邀请短信了。近两年,身边不管是做实业的,还是搞IT、做房产的,都前仆后继地涉水文化产业。

  而在过去的2012年,以户外休闲用品起家的杨宝庆也完成了从传统民营企业主到文化创意园主身份的转型。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文化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文化领域正受到数以百亿计的民资青睐。

  以浙江为例,目前规模以上民营文化企业已有4万余家,投资总规模达1300亿元以上。杨宝庆称,在华谊兄弟、华策影视和宋城股份(300144)等创业板成功上市后,这种民资“做多”的冲动更是高涨。

  去年12月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11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为13479亿元。业内人士预计,这样的宏观政策面将得到延续,2012年、2013年文化产业有望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长。

  “玻璃门”“弹簧门”外的“望市兴叹”

  目前,我国民营文化企业规模仍以中小型为主,它们像一个个活跃的细胞,鼓舞着文化产业的士气,也如一支支敏感的风向标,测量着文化产业的生态。

  从注册时间算起,陈佩斯创建的北京大道文化节目制作有限公司已经成立近20年。作为国内最早一家集影视制作、发行于一体的民营影视公司,大道尽管盘子不大,却已从“孤峰独立”走到了“层峦叠嶂”。

  作为中小规模民营企业的代表,陈佩斯坦言,无论做电影、戏剧,他都是拿自有资金挣多少花多少,靠自有产出运转。“与‘国家队’相比,能够享受到政府优惠的中小型民营文化企业仍是少数。”

  上世纪90年代初,河南小皇后豫剧团从文化体制改革中脱颖而出,成为完全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民营剧团。从苦苦挣扎到良性发展,尽管被认为走出了一条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成功之路,但团长王红丽称,他们仍旧是在“夹缝中求生存”。

  “比如,同样是下乡演出,政府对国有院团的补贴上不封顶,演一场就补贴1.5万元,一年能演好几百场,而民营院团要么无补贴,要么补贴得微乎其微,要不断争取才能分到一小杯羹。”王红丽说。

  民营文化企业翘盼“破门之旅”

  2012年,文化部下发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意见》,意见中提出要对民营文化企业和国有文化企业一视同仁,打破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弹簧门”和“玻璃门”。

  对于“玻璃门”和“弹簧门”迟迟未能冲破,部分民营企业分析,国家政策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但具体到各地方政府层面,地方保护主义和宣传阵地的管控思维还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

  不少民营文化企业将目光投向了国企,选择“国民”联姻。如2012年底,北京国资公司拟斥资约1亿元购买北京盛世华锐电影公司60%的股权。北京国资公司董事长李爱庆介绍,斥资“收编”民营企业,有利于在扩大和完善国有企业产业布局的同时,使民营企业在原有优势的基础上集合资本的力量迅速发展壮大。

  对于民营文化企业翘首期盼的“破门之旅”,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表示,《意见》在诸多方面涉及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的政策,这也是文化部第一次对民营文化企业的相关政策进行系统性梳理,今后一定会按照《意见》切实落实,不会厚此薄彼。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