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湖南 船闯 文化之海

体制改革改活湖南文化产业

2013-03-01 中国文化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日前,从湖南省统计局了解到,2012年该省文化和创意产业总产出高达2730亿元,文化增加值约1175亿元,文化产业已成为湖南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日前,从湖南省统计局了解到,2012年该省文化和创意产业总产出高达2730亿元,文化增加值约1175亿元,文化产业已成为湖南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另辟蹊径,盘活文化“存量”资源

  近年来,湖南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体制与机制,解放文化生产力。原有的文化产业资源和存量资源被重新盘活,“起死回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据了解,到2012年6月30日,全省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的文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全省90家国有文艺院团,除中央确定5家保留事业单位性质以外,85家列入体制改革的院团全面完成改制。

  在今年1月18日召开的湖南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表彰大会上,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就曾指出,“充分发挥文化的重要支柱作用,向改革要活力,向市场要办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支撑。”

  湖南借助文化体制改革这股强劲“东风”,盘活了文化产业这盘大棋,一方面把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作为壮大文化市场主体的机遇,一方面重组、新建、引进了一些民营文化企业。

  据悉,到2012年上半年,全省128家市县两级电影发行放映单位全部完成转企改制任务;纳入第一批体制改革的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全部完成改革任务;全省109个有线网络单位已全部整合进湖南有线电视网络集团,其中97个单位实现了股权重组,全面激活了文化企业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市场效益。

  而随着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接近尾声,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也急需巨大资金支撑。2012年3月,湖南就开始另辟蹊径,探索以系统性融资安排推动湖南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湖南省委省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以“促进湖南文化产业大发展”为主题在北京举行高层联席会,签署了《促进湖南文化产业大发展备忘录》,达成融资总额200亿元意向,为“文化湘军”走出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备足了“粮草”。

  为进一步破解全省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资金缺口和融资瓶颈,推动湖湘文化由革命型向建设型的完美“转身”。湖南省政府立足文化强省战略,2012年8月份就通过了《湖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系统性融资规划(2011—2020)》,对未来十年湖南文化产业资金供求进行了预测。据悉,2011年—2020年湖南文化产业投资需求将呈上升趋势,预计“十二五”期间为5900亿元,年均投资1180亿元,年均增速20%,2011年—2020年投资需求总量约为17900亿元。

  借船出海,文化“生机”竞相迸发

  湖南如何有效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湖南决定“借船出海”——借“品牌之船”,闯“文化之海”。

  目前,湖南培育了诸如中南传媒、天舟文化、湖南卫视、宏梦卡通等文化知名品牌,“广电湘军”、“动漫湘军”、“出版湘军”也成为湖南的一张张响亮名片,文化产业总部经济带来的集聚效应日益凸显。

  作为湖南文化产业发展集聚区的长沙天心文化产业园只是湖南文化产业“借船出海”的一个缩影。

  天心文化产业园是中南五省(湘、鄂、皖、赣、黔)唯一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成立近3年,园区现已形成演艺娱乐、文化传媒、文化创意、文化旅游和艺术品交易五大产业,该园区吸引了中南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发展有限公司、湖南文化城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入园发展。

  “我们文化产业园要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富集、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长沙市天心区区长、天心文化产业园管委会主任曾超群认为,紧紧抓住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国家广告产业园和中南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等三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发展“牌子”入驻的历史机遇,努力把长沙天心文化产业园打造成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新标杆。

  据悉,目前,天心文化产业园文化企业总数达到1680家,2012年文化产业生产总值达102.8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达62.2亿元。

  随着越来越多文化产业资源向园内聚集,天心文化产业园的品牌集聚效应日益明显。预计到2017年,天心文化产业园注册文化经营单位将超过40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超过120家,文化产业年总产值有望达200亿元,为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与载体。

  据了解,目前,湖南省共有国家示范园区1个、示范基地9个,园区基地总产值达到25亿元;2006年到2012年,《中国文化品牌报告》共发布322个文化品牌,其中“湘字号”文化品牌就高达36个,占11%。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