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文化产业 繁荣发展

文化走向市场机构改革期待突破部门利益

2013-03-12 中国文化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这绝对是件好事,内容的全面整合与产业升级的时间到了。”昨一早,孙笋(化名)心情大好,不仅是因为北京的天一夜变蓝,更为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改革方案”终于“诞生”。

  “这绝对是件好事,内容的全面整合与产业升级的时间到了。”昨一早,孙笋(化名)心情大好,不仅是因为北京的天一夜变蓝,更为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改革方案”终于“诞生”。

  根据昨日披露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国务院将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促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繁荣发展。

  作为数字出版界的资深人士,孙笋认为此次改革预示着“文化产业真正繁荣与发展的时代”,“一个好的内容同时可以出版、视频、电视剧、电影等全媒体出品,这是市场发展的必然方向。”

  文化走向市场

  昨日,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进行了说明,他指出,这次改革,要以更大力度,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加快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重在向市场、社会放权,减少对微观事务的干预,同时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严格事后监管。

  “单就新闻出版和广电的范围而言,改革的力度是很大的。”全国政协委员何建明称。

  文化单位的改革始于2003年。当年6月,包括深圳在内的9个地区和35个文化单位开始文化体制改革试点,改革内容包括培育市场主体、深化内部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市场体系等。

  到2010年,全国35.7万家新闻出版单位中,非公有制单位超过32.4万家,占总数的90.8%。经过8年改革,非公有资本和外资已经全面进入印刷和发行领域。其中,中外合资合作和外商投资印刷企业2500多家、书报刊发行企业40多家。非公有制企业实现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在印刷复制企业中分别占到84.1%和84.7%,在出版物发行企业中分别占到69.3%和80.5%。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新闻出版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广电系统内的国有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35家国有电影制片厂和29家省级电影公司已全部转企改制,地市级电影公司已转制177家,同时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和地方各级国有电视剧制作机构已转制58家。与此同时,民营及社会企业发展迅速。目前全国混合所有制及民营广播影视制作发行企业达3475家。

  “改制到现在,也遇到一些壁垒,比如:一些出版集团还是两级法人的组合;跨区域的并购中遇到区域利益平衡问题;企业核心盈利模式的雷同性等等,文化产业市场要想做大做强,改革必须有一个‘关键点’的变化。”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表示。

  2012年年底,在北京举行的2012年出版传媒集团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上,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表示:“经过十年的改革,经营性出版单位基本完成了转企改制任务,但是内部经营管理机制还不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还没完全建立起来,活力没有完全激发出来。因此,我们要启动第二步改革。”“无论是内部组建联合为航母的企业,还是不同行业间的内容与渠道的整合,都需要管理部门的支持,个人看法,大部制的管理机构最重要的支持就是培育文化产业战略投资市场,且更多是以市场的方式。”魏鹏举表示。

  不可能一蹴而就

  《方案》提出,将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总局的职责整合,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主要职责是,统筹规划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事业产业发展,监督管理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机构和业务以及出版物、广播影视节目的内容和质量,负责着作权管理等。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协委员表示:“下一步就看国务院如何推进,如何化解阻力。最大的阻力,我想还是来自于部门利益。如果有效遏制住部门利益的扩张,使政府的着力点更多向公共服务、创造环境、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方向发展的话,我想,政府的角色定位会越来越科学。”公开信息显示,2010年,新闻出版和广电系统行政管理部门已基本实现“局社分开”、“局台分开”。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全国4个直辖市的全部区县、50.5%的副省级和地级市已组建综合执法机构;55.3%的副省级和地级市实现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三局合并,建立了统一的行政责任主体,执法效率和依法行政能力明显提高。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广电集团总编辑程蔚东表示,除了机构改革本身外,接下来还是需要有适应新的发展力的鼓励发展政策的出台,“我期待我们的类似于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或者影视传媒集团的出现。”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