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文化部 艺术品鉴定

文化部将重点打造艺术品鉴定试点

2013-03-19 中国文化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古玩行里不打假”,在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中,“鉴定乱象”往往是最棘手的问题。

  “古玩行里不打假”,在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中,“鉴定乱象”往往是最棘手的问题。

  “天价”频频出现,“金缕玉衣”、“汉代玉凳”等现象屡禁不止……各种乱象,干扰着艺术市场的正常发展秩序,也阻碍着行业的正常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打假”的正规化和纵深化。

  艺术品鉴定试点列入文化部重点工作

  日前从文化部获悉,鉴于目前的鉴定乱象,文化部已经启动了《艺术品市场管理条例》的起草工作,今年将进行艺术品鉴定试点。

  据悉,《艺术品市场管理条例》现已明确画廊经纪、拍卖交易、展览展销、艺术品进出口等管理制度框架,但鉴定问题尚存在争议。

  关于鉴定,文化部文化市场司相关负责人曾表示,首先要对鉴定人员和鉴定机构实行准入制度,从制度上对从事艺术品鉴定的机构和人员提出资质要求;其次要规范鉴定程序,公示鉴定的机构、人员、时间、环境、方法、步骤等信息;还要规范艺术品鉴定收费制度,割断鉴定收费与艺术品估价之间正相关的关系;并积极推动科技鉴定,从单纯依靠专家学者的学识眼光和经验等方式转向更加倚重客观的技术鉴定方案上来。

  在业界,利益与鉴定往往形成某种驱动关系。因此,要想真的切实有效的治理这类问题,必须切断鉴定收费与鉴定结论两者之间的利益正相关的牵连关系,在法律上建立统一的艺术品鉴定收费标准制度。

  “民间打假”成为艺术鉴定新渠道

  艺术圈的打假与其他行业不同,自下而上的“民间打假”之风逐渐兴起,打假成为艺术市场鉴定的新兴方式,对艺术品市场的监督效应十分明显。

  2012年10月,着名当代艺术家张晓刚爆料某拍卖公司欲上拍的作品《小女孩》为仿冒的赝品,之后该拍卖公司公开撤拍此作品,并与艺术家达成共识,“拍卖公司与艺术家应共同维护当代艺术品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以专业严谨的态度对待艺术品真伪鉴定”。

  11月,建筑及艺术评论家方振宁质疑秋拍中一件林风眠作品并非真品,引发了对林风眠作品真伪的争论。

  12月,《顶层》杂志官方发布着名油画家段正渠1993年作《烤火》在上海聚德拍卖中以110万元成交后,段正渠直接回应:“假画!原画挂在家里!”之后,拍品的委托方与段正渠本人取得联系,通过双方沟通,段正渠回忆起这幅《烤火》,是当年自己不满意且嘱托学生帮忙销毁的画作,上演了一出打假乌龙事件。

  艺术家通过参与到打假行动之中,不论最终效果如何,都将艺术品真伪的争论曝光于大众的面前,对艺术品市场起到了一定的舆论监督作用。

  但文物艺术品市场自古便是鱼目混珠,真假难辨,如何有效推进文物艺术品的鉴定和甄别,推进艺术品市场的正常发展,将越来越成为行业中的重要问题。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